「調查」被疫情“引燃”的平陽線上教育能走多遠?

  疫情期間,平陽縣小初高學校採取網課教學模式,部分培訓機構也聞風而動,集聚線上教育行業,一時群雄逐鹿。

  2月下旬以來,昆陽、鰲江、水頭等幾家大型培訓機構相繼將線下課堂轉到線上,其發佈的課程廣告在朋友圈刷了屏,課程不僅涵蓋奧數、作文、英語、科學等主課,也包含編程、書法、樂器、舞蹈等藝術興趣課,眾多家有“神獸”的父母紛紛轉發、求贊、團購,將各類課程塞進孩子們的時間表。連日來,記者作了一個粗略統計,隨機諮詢了20家培訓機構,其中有7家於2月初啟動線上課堂,2家於3月啟動線上收費課程。

推出“公益”課堂,試水線上教育

  

「調查」被疫情“引燃”的平陽線上教育能走多遠?

跟著線上課堂學舞蹈

  近段時間,教資力量微薄的小型培訓機構大多還在觀望,中大型培訓機構卻坐不住了。

  平陽育人培訓機構學員超過3000人,在我縣有3家分校。大年三十那天,該機構召開的緊急會議做出決定,以“公益”方式試水線上課堂。這個決定既出於大市場環境下對其客戶的維繫需求,更考慮到對其服務群體的特殊考量——沒有家長願意孩子在“放養”過程中,與其他學生被動拉開成績距離。對於大考在即的畢業生來說,尤其如此。

  “育人”老師於2月1日開始上班,主營科目語、數、英,先後推出10多堂線上直播課,免費向公眾開放。記者瞭解到,除了“育人”外,還有“大東方”“朗文英語”“鶴鳴哈佛”“博文”等多家以文化科目為主的培訓機構開設線上課堂,內容涵蓋寫作、奧數、英語、科學實驗。他們大多以“公益”課試水。

  提及推出“公益”線上課堂的原因,一家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曾做了一份問卷調查,91%學員不願意參加付費線上課堂,99.2%學員願意參加免費的線上課堂。

  除了開展免費線上課堂外,各大培訓機構相繼推出作業免費批改服務。“英語作業是發朗讀視頻,老師反饋;科學作業是發小實驗視頻攢積分換小禮物;文言文佈置的是背誦打卡。”“大東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種種努力下,其在線直播課瀏覽量屢屢破萬,家長群中好評如潮。

  讓記者頗感意外的是,不少以樂器、舞蹈、書法等實操性課程為主打的培訓機構,也躋身線上試水行列。其中,有幾家更是開出付費小班,隨即得到家長的響應。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隨機問詢的20家培訓機構中,只有7家推出線上課堂,但有關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我縣正在試水線上課堂的培訓機構比例,約佔總數的一半。“開展線上課堂需要向相關部門報備,除了約40%的小規模、不授課的託管機構外,在剩餘60%以授課為主要營業收入的培訓機構中,有80%以上都在推行免費的線上課堂,以免學員流失。”

多方探索,尋找線下到線上的“扶梯”

  

「調查」被疫情“引燃”的平陽線上教育能走多遠?

線上課堂進行中

  線上課堂願景可觀,磨合期卻不可避免。

  多數培訓機構老師都沒有線上教學經驗。在這個拓展線上業務的關鍵時刻,讓屏幕上的知識點變得鮮活立體,讓學生能夠真正吸收,這是他們所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育人”的200多位老師開展磨課工作,連續3個星期,一堂接一堂免費線上課堂的放送,成為老師們提高線上講課技能的契機。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發現,直播課的效果明顯好於錄播課,知識點如果扎堆出現,效果遠不及單個知識點以拆分形式小段出現。而在負責教學內容的2位常規老師之外,添加1位發揮客服功能的老師必不可少,這位老師必須緊盯家長微信群,及時、耐心地回覆家長群中提出的疑問,確保家校溝通高效進行。

  簡而言之,老師們的工作量相對變大,但教學難度卻在降低,以適應學生們容易分散的注意力。“自復工以來,我們已經連續招聘了10來位老師,隊伍還在不斷擴充。”“育人”總負責人說。

  在實操性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幼兒接受程度低,線上課堂更偏好高年段學生。水頭天才工廠編程學校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線上編程課對於具備一定基礎的小學三至五年級學生並不費力,

  如果有錯誤,及時向學生指出即可。但對於低幼段的孩子來說,不經過當面手把手的引導,成功難度極大。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線上藝術課堂。“學齡較小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差,簡單有趣的課可以線上教學,但較難的課程過關難度大,必須面對面、手把手教學。”曉雯音樂學校負責人張老師也直言,要對低幼段及基礎較差的孩子開展難度較高的訓練,需通過線下方式。

  一家以奧數為主要授課項目的培訓機構負責人看法相似,“我們根據目前已開展的線上課堂得出,成績較好的孩子,線上教學效果差不多,但對於大多數成績或自制力一般的孩子來說,採取線上教學容易走神,孩子的主動性無法控制,即使天天打卡,交上來的作業質量也不過關。”

  由此,線上教育如何從“新”到“好”?在這個關鍵時期,培訓機構應該補上哪些“課”?成了他們探索的難題和方向。

保留部分線上課堂,不會全線轉移

  

「調查」被疫情“引燃”的平陽線上教育能走多遠?

 一位知名培訓機構負責人如此評價眼前的線上教育潮:“猝不及防,風向變了”。

  此次疫情,加速了我縣培訓機構走向“互聯網+”教學模式的步伐。如何應對當下的新機遇?我縣有3家培訓機構負責人給出的回答頗為相似:可能會保留部分線上課堂,但絕不會全線轉移。

  而這其中,家長們的態度是多數培訓機構決定是否抓住機遇的風向標。

  疫情期間,一家培訓機構曾以網絡問卷形式進行調查——是否願意參加線上課堂,絕大多數家長都在“不願意”選項打了勾。該機構負責人分析,一是目前校內課程已經全在線上進行,再通過線上學習,學生眼睛受不了;二是線上課堂佔據了家長太多精力;三是教學質量難把控。“要把控質量,至少要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分班,比如數學課程,最多一個年段就要分設8個班級,1000多個學員的校區至少要分出8個班。”

  經採訪,對線上教育缺乏信任,沒有個性化,交互性不夠,少了點溫度等等,是多數家長對線上教育的看法。大部分家長傾向於傳統的線下課堂,少數人表達了“可以線上為輔、線下為主的教學模式”的觀點。

  一位初二女孩的母親告訴記者,她的女兒從正月初八開始,就通過直播視頻進行一對一鋼琴教學輔導,在老師的監督下,孩子每天至少練琴兩小時。同時,對她來說,女兒的線上課堂也為她帶來了便利,不用花時間接送,能夠兼顧剛滿4週歲的小女兒。另一位家長則對線上課堂毫無信心,“老師肯定得‘手把手’教授,僅僅通過屏幕示範,孩子學不會,也沒有耐心。”

  其他幾家已經在試水的培訓機構則回答:疫情一直延續的話,肯定會考慮轉為線上收費課堂,否則難以抵禦教師社保、工資補貼,以及房租的剛性支出。一家位於水頭鎮商業中心地段的中型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場地房租一個月至少3萬,加上其他費用,每個月剛性支出達10萬,負重之下不得不考慮線上課堂。

  記者瞭解到,全縣目前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相對大型,分校、學員較多的培訓機構開展了線上收費課堂項目。此外,“啟明星”“鶴鳴哈佛”等學校均表示正在考慮推出線上付費課堂。

  但是,如果近期疫情能夠結束,學生能恢復正常上學模式,綜合考慮現有的線上運營能力,多家培訓機構負責人表示,會繼續開展傳統而成熟的線下運營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