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昭廉」一“摔”出盛世


「鑑史昭廉」一“摔”出盛世


張公謹(594——632),字弘慎,唐朝魏州繁水(今南樂縣)人。唐初著名將領,歷任洧州長史、武衛將軍、代州都督、定襄都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大業元年,隋煬帝楊廣弒父為君,即位後大興土木,頻繁征戰,致使黎民塗炭,苦不堪言。各地義軍揭竿而起,戰禍延綿。隋朝宮廷震盪,群臣難安,人心大亂。

時任河南洧州長史的張公謹與刺史崔樞商議,擬要面君進諫。此事被手握重權、心胸狹隘、專橫跋扈的王世充得知,他認為屬下越職言事,有失自己顏面,於是一聲令下,將張公謹、崔樞繩捆索綁,要推至門外斬首。

時逢李世民平亂路過此地,因他早知張公謹、崔樞是棟樑之才,豈能見死不救?後經與王世充交涉,終將二人救下。張公謹和崔樞本是義氣之人,又早聞李世民謙恭待人,氣度不凡,豈能知恩不報。於是,便懇求投奔麾下以盡犬馬。李世民本是愛將之人,自然滿口答應,遂封張公謹為檢校、鄒州別駕,崔樞另當別封。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長兄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軍出征。李建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李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排擠和陷害李世民。李世民為了爭奪權位,多次密謀不果。適逢李淵病重,李世民認為時機已到。

一日,李世民召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心腹大臣商議對策,大家都勸李世民果斷髮起兵變,除掉李建成與李元吉。李世民心中猶豫,就在大廳用龜甲占卜,祈求神靈明示該不該行動。恰在此時,張公謹前來報事,待得知李世民用占卜定事,就抓起案上的龜甲狠狠地摔在地上說:“黃泉自有路,生死不由天。一旦木成舟,只怕後悔晚。眼下大勢已定,不能再猶豫不決,此時不動,欲待何時!”張公謹此舉,堅定了李世民決心。史書稱此事為“投龜定議”。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等人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騎馬來到玄武門時,察覺時態有變,就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李世民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心虛,立刻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一連三次都沒有射中。李世民張弓搭箭射向李建成,李建成應聲落馬而死。這時尉遲恭也一箭將李元吉射殺。張公謹率兵打散太子親兵,並告訴李世民趕快入宮,自己獨守玄武門與太子餘黨和李元吉的衛隊大戰。幾經鏖戰,硬是守住了玄武門,保證了兵變成功。李世民入宮後,逼迫其父李淵立自己為太子。兩個月後,李世民繼承皇位,為唐太宗,年號貞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以功授張公謹為左武衛將軍,封定遠郡公,後出任代州都督,與兵部尚書李靖經略突厥,大敗東突厥於陰山,並將可汗頡利擒獲,以功授封為鄒國公,後改為定襄都督。

張公謹還以惠政而聞名,他屢向太宗進諫,陳述時政得失,並提出改進建議,多被採納。李世民常對群臣說:“今日之盛唐,張公謹之功多也!”

貞觀六年,張公謹病逝,年僅38歲。唐太宗追贈張公謹為左驍衛大將軍,諡號“襄”,還命人畫了張公謹的畫像,與尉遲敬德等24人的畫像一起懸掛在長安凌煙閣上。將畫像置於凌煙閣,是當時對大唐功臣名將的最高褒獎。

有詩讚曰:

擲龜堅定秦王心,挺身決勝玄武門。

經略突厥擒頡利,無愧凌煙閣上人。

——選自《鑑史昭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