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与抗击非典、甲流,这位59岁的河南医疗界“老兵”再上战疫一线

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

作为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59岁的赵诚是一名医疗界的老兵。

2003年“非典”、2009年甲流疫情、2017年援非任务......一个又一个艰涩难啃的任务接踵而至,却都被他顺利完成。

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全国爆发,他又迎难而上,带着近百名医疗队队员,将5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一一治愈出院。

也就在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后,赵诚才终于睡一个踏实觉,才有机会去看看做完手术不久的老母亲。

曾参与抗击非典、甲流,这位59岁的河南医疗界“老兵”再上战疫一线

【选择】

医疗界老兵再次出征,80多岁的老母亲搬家不给儿子添乱

17年前,他参加了那场让国人记忆犹新的抗击“非典”疫情,虽然最后平顶山地区并未出现“非典”病例,但那场战“疫”中点滴,仍让这位老兵印象深刻,“也是那场疫情的防控工作,让我们很多人在听到新冠肺炎爆发后,有了最初的一些判断。”

非典后的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国内发生,那一次,赵诚又一次披上战衣,与同事们一起奋战在抗击甲流的一线战场。

3年前,担任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的赵诚再次接到任务,那一次,他率队奔赴埃塞俄比亚,开展国际医疗援助任务。在埃塞俄比亚援助期间,他和队员们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埃塞俄比亚国家卫生部、中国驻埃大使馆、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的肯定和表彰。

曾参与抗击非典、甲流,这位59岁的河南医疗界“老兵”再上战疫一线

而这一次,面对病情更加凶险,且尚无特效药治疗的新冠肺炎疫情,赵诚又一次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个充满未知的战场。

可就在赵诚决定前往抗疫一线工作,并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他80多岁的母亲后,“我妈就说要搬回她家住,她不想让我分心。”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不久,赵诚的母亲刚刚做完手术,被赵诚接回自己家照顾,而赵诚的爱人到北京带刚出生的孙子,疫情发生后,更是无法返回平顶山。

“当时家里就是我跟我妈两个人,我妈就说要回她自己家住,让我妹妹她们去照顾她。”赵诚很明白母亲这个决定背后的心意,他并没有反对,而从母亲离开赵诚家后,母子俩一个多月未曾见过一面,“就是打电话问问我情况,让我注意身体。”

【奋战】

以最快速度安排收治当地第1例病人

“当时我们马上成立了医疗队,随后就带医疗救治队第一时间进驻定点医院。”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平顶山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的市级定点医院,但由于该院没有隔离病房,所以,赵诚带着第一梯队的64名队员立马入驻平顶山市传染病医院,以最快的速度安排收治第一例病人。

“1月21日,我们收治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后来就马上多了起来。”赵诚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派出三支抗击新冠肺炎医疗救治队,共100名队员入驻平顶山市传染病医院,全力以赴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救治,而他作为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承担起了医护人员的“大总管”和“总协调”工作。

曾参与抗击非典、甲流,这位59岁的河南医疗界“老兵”再上战疫一线

“我们当时病区收治了52例病人,所有人都是在高速运转,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为了与死神抢时间,也为了完成“打胜仗、零感染”这一目标,赵诚每天都忙于协调各种事情,包括协调救治设备、救治物资和防护物资,为医疗队员解决后顾之忧;协调区、市疾控中心样本采集、运送、检验,及时准确掌握患者核酸检测“第一手资料”;协调两个医院之间的各种细节问题,短期内解决一线医务人员的住宿和餐饮问题,使他们能始终以饱满的精力、健康的身体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等等。

也就是在这样的事无巨细、繁冗复杂的协调工作中,一场高烧加重感冒突然找上赵诚。

“大概就是1月底的时候,因为病人上来很快,各种情况都比较紧急,我就出现了高烧情况。”赵诚突然高烧,让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十分担心,“但我感觉自己不是(患上)新冠肺炎,保险起见,我做了核酸检测。”看到不符合新冠肺炎的检查结果后,赵诚长吁一口气,可高烧未退的他却没休息,一边吃着药,一边继续工作。

“一线工作很多也很忙,特别是协调工作,要保证医生护士能专心工作,包括医院之间的协调工作、防护物资的协调,那段非常紧张,很忙,根本没法安心休息。”时隔一个月后,再次提及这件事,赵诚依旧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曾参与抗击非典、甲流,这位59岁的河南医疗界“老兵”再上战疫一线

【感动】

24小时手机不关机、很少吃口热饭的他,却被这群人感动了

救治工作开展以来,赵诚一直吃住在一线。

他每天都会到病区规范和指导对确诊及疑似患者的救治工作,并组织专家对重症及危重病人进行会诊,基本上做到了每一个环节亲自过问、每一个患者逐一把关,也因此,该院收治的危重病人的名字及病情,他全都熟记在心,任何人随时问,他都会对答如流。

“除了治疗外,有时也要给上级领导汇报,他们很关心一线救治情况,所以,这些事情都是必须掌握的。”为了让救治流程更加完善便捷,也为了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赵诚不断带领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在该院隔离病区率先实行疫情“日报告”,确保不漏报、瞒报、缓报,确保相关信息准确及时。

曾参与抗击非典、甲流,这位59岁的河南医疗界“老兵”再上战疫一线

众所周知,在疫情爆发最初阶段,防护物资短缺成为各个医院都会面临的最大难题,赵诚所在的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样如此。最严重时,N95口罩只够两天的用量,“我们当时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咨询了省级专家,想知道一旦没有口罩,我们该如何救治患者。”虽做了最坏打算,但赵诚不能让他的队员们赤膊上阵,多番协调后,终于在紧急时刻收到了各方筹措来的防护物资。

也因为承担的是最繁冗又最关键的协调工作,赵诚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甚至凌晨他还在接打电话联系收治病人的事情,而一个多月时间里,电话不离手的赵诚,更因为“业务繁忙”没按时吃过一顿饭,没睡一个超6个小时的安稳觉,更没怎么吃过热饭、热菜。

可就是这样一个忘我工作、时常被别人称赞、感动他人的人,却被身边这一群医护人员感动着。

曾参与抗击非典、甲流,这位59岁的河南医疗界“老兵”再上战疫一线

“我们医院的医护人员,特别是年轻人,最初是争相请战,后来进入病区,当防护物资紧缺时,很多人又主动提出延长工作时间,减少防护物资的使用量。”如此一来,原本四五个小时一班的工作量,被拉长至七八个小时,这些被赵诚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有时累到不想说话,但没有一个人抱怨。”

而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宏和其他几名医护人员,仅用5个小时就组建好危重症监护病房这件事,也让赵诚难忘。

“这次我们批准接收了6名火线入党人员,刘宏也在其中。他们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中的承诺和誓言,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就要冲锋在前。”实则,在赵诚的字典里,“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这8个字也是他一直坚持并执行的准则。

(河南商报编辑 张曙辉 施尚景 见习编辑 张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