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建議你用艾灸?《黃帝內經》言:上醫治未病

如果你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那你就能照顧好生活中80%的事。

文章分享者簡介:韓瑞丹,全國高級康復理療師,艾灸師


《黃帝內經》曰:“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這裡的“治”,有醫治,也有治理管理的意思,古代醫家認為,“治未病”是醫學最高境界。

為什麼我建議你用艾灸?《黃帝內經》言:上醫治未病

那麼什麼是未病?中醫可以把“未病”分為三個狀態:

首先是“無病”:

即身體沒有產生任何問題的正常人,也就是沒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狀態。對這種人,艾灸能夠減少,延緩生病的到來,因為人不太可能一輩子不生病。

其次是病而未發:

體內已經有病邪潛伏,還沒有爆發出來,也就是說疾病處於潛伏狀態的人。對這種人,艾灸能幫助祛除體內病邪,拆掉身體潛在的定時炸彈。

然後是病而未傳:

中醫認為,身體某一器官患病,會影響其他器官並使之生病。對第三種人,艾灸可以預防疾病蔓延,比如肝病,中醫認為“肝可傳脾,當先實脾”,有肝病的人通常只會注意肝,而艾灸治未病的思想告訴我們,這個時候還要健脾,把漏洞止住,預防病邪進一步蔓延。

為什麼我建議你用艾灸?《黃帝內經》言:上醫治未病

這三種未病情況,要麼對人無害,要麼危害較小,不管不問肯定不行,吃藥打針似乎又有點小題大做,而艾灸再合適不過。

相較於古老的中醫,現代醫學有個優點,就是通過大量數據研究,可得出讓人容易理解的結論。雖然數據不代表一切,但還是有參考價值,那麼現代醫學對艾灸的研究有什麼發現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 艾灸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民以食為天,生命延續離不開吃,吃的好不好則要取決於消化系統。

現代研究就發現,艾灸的補益作用在消化系統方面主要是通過對胃腸活動的變化,消化腺分泌的變化等實現的。艾灸對人體內各種分泌腺均有一定的調整作用,如胃液分泌過多者,灸之可抑制胃液的分泌;而胃液少者,灸之可促使胃液分泌。

包括艾灸對於膽汁、唾液也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為什麼我建議你用艾灸?《黃帝內經》言:上醫治未病

2 艾灸對循環系統的影響

① 研究發現,艾灸天突、百會穴後,腦血流圖的若干指標均有顯著變化,提示艾灸可以起到擴張腦血管,改善腦血管彈性,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腦循環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腦功能和腦細胞代謝的恢復,可提高記憶,改善睡眠,使臨床症狀得到明顯改善。

② 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流凝聚

日本艾灸研究者在觀察艾灸對健康人血流凝固力影響時發現:艾灸後1~3小時可見血凝固時間有縮短傾向。艾灸足三里可使纖維蛋白原明顯下降。

③ 研究發現,艾灸不僅使施灸部位灼熱溫暖,局部血容擴張,促進血液循環,而且可以改變全身循環系統的情況。

為什麼我建議你用艾灸?《黃帝內經》言:上醫治未病

3 艾灸對免疫力的影響

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以增加白細胞數量,其中以中性粒細胞升高明顯,這意味著艾灸大椎提高了細胞吞噬病邪的能力。

其次,艾灸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免疫細胞增加明顯。說明了艾灸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為什麼我建議你用艾灸?《黃帝內經》言:上醫治未病

當然,現代醫學對艾灸的研究,或許只是錦上添花,畢竟智慧的古人很早就明白了艾灸的根源,知道藉助艾灸抵禦病邪,甚至驅蟲。適當施灸,增強身體全方位的狀態,使全身機能好轉,促進疾病治癒,灸治促進外科創傷的恢復,也可說明這一點。

艾灸可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功效,很多吃藥打針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灸療,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別申明: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本平臺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提醒:本平臺分享出來的方劑、配穴建議、養生方案等僅供同道參考和交流,並非適合所有人群,建議患者就醫辯證診治,網絡推斷不會太精確。

閱讀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點贊是一種動力。精彩給您的朋友,幫助並影響更多的朋友,讓更多朋友受益!閱後請朋友們關注我的文章,希望和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艾灸師丹丹老師為大家分享人體四大養生要穴,長期溫灸之,能達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的作用。這四大養生穴位是:關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門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