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她因《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走红,从乡野村妇变成了聚光灯下的女人。

写出这样热烈情爱诗的女人,却一直困在不幸的婚姻里。

爱与自由,即使是残疾人,也没理由不去追求。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01-

跪不下去的身体

1976年,余秀华出生于湖北省的一个农村家庭,出生时因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

从此她口齿不清,行动不便,走路摇摇晃晃。

高二退学时,她也曾试过外出打工,但因为身体残疾,连从事正常的体力劳动都很困难。

余秀华19岁,父母便把她嫁给了一个流浪到村里的四川人。

尹世平比余秀华大12岁,做了余家的上门女婿。

父母选择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身体好,可以出门打工,可以在家干农活。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两个人结婚,生子,完成了一个女人的使命。

大部分时间,尹世平外出打工,余秀华窝在家里写诗、收拾庄稼,两个人没有交集地和平相处。

“家,对他来讲只是个逢年过节的避难所。”

但只要尹世平回家,两个人一定分房睡,而且争吵不断。

“我老公看见我写诗他觉得烦,我看见他坐在那里我也觉得烦。互相看着都很不顺眼。”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讨厌一个人最大的理由,就是“看着烦”,这种厌恶是发自两个不同世界的灵魂。

“父母会老,丈夫靠不住,儿子会有自己的家。如果还想活下去,迟早会有(讨饭)这一天。”

余秀华很早就对婚姻和家庭不抱希望,想着自谋生路。

作为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她能想到的谋生方式,就是做一个天桥上的乞讨者。

她试着拿一个破碗,照着别人的样子去做,但没有做成,因为跪不下去。

-02-

宁愿死也不要的婚姻

身为弱势群体的她,曾经只能听从别人的安排。

成名后,她逐渐有了掌控人生的能力。最想做的,就是从不自由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她向全家人宣布自己要离婚的消息,电话里把丈夫从北京的工地上叫回来。

丈夫和一群工友聊天,几乎都在指责余秀华成名后把丈夫甩了。

而她是个残疾人,曾经有人愿意娶她就应该感恩戴德。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而余秀华则不以为意,即使被骂成“荡妇”,忘恩负义的女人,她也不要这段婚姻。

余秀华的母亲周女士,一直觉得女儿的残疾是她造成的,因为内疚所以想尽力安排好她的人生。

在离婚这件事上,周女士强烈反对。

她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女婿,不知道她会写诗有什么了不起的。

她想到的是女儿离婚会被别人说闲话,孙子会因此娶不上媳妇。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余秀华说,母亲只是为了维持一个好人的形象,活着给别人看。这是假慈悲,自己是不会成全她的。

“我觉得前途再渺茫,也比在婚姻里好。”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03-

一个人的自由之争

余秀华原本想诉讼离婚,但丈夫担心花费不必要的钱就妥协了。

最后,两个人协议离婚,丈夫尹世平得到了金钱补偿,余秀华得到了想要的自由。

拿到离婚证后,他们坐车回家,感慨两个人是相互摆脱了。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两个人还商量着一起分担儿子上大学的费用,余秀华走路不便,尹世平还会主动去扶她。

在这之前的下雨天余秀华滑到,丈夫只会远远地走开,并且嘲笑她。

一个人摆脱了不幸的婚姻,就能立刻获得满足吗?并不是。

有一次,余秀华出席一个颁奖颁奖典礼。

在回来的路上,她说:

“真正从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来看,能够真正让你长时间感到快乐和愉悦的事情,肯定不是颁奖。婚姻才是影响你最大最深的。”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她感到如释重负的同时,却也倍感凄凉。

别人离婚后,会明显感觉从两个人变成了一个人,因为他们朝夕相处。

而她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真正离婚了还在怀疑是否真实,这才是婚姻最可悲的地方。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04-

诗歌是人生的一根拐杖

“宁要鲜桃一口,也不要烂杏一筐”,有人用来形容对爱情或理想的追求。

余秀华同时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一边是她出生长大的农村,知音难觅,习惯用最粗俗的语言吵架;

另一边,是对她有着接纳和崇拜的大城市,有一群高知在为她鼓掌。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大城市是她的鲜桃,她的精神在那里;农村是她的烂杏,她的身体在这里。

理想和欲望在远方的人,灵魂在现实中难免遭受饥饿。

她的精神比很多人都高贵,但也为非正常的身体感到自卑。

她的世界被分为鲜桃和烂杏的两极,自我世界也因此一分为二。

而恰恰是这种心理上的分裂,成为了所有艺术创作的源泉。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当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她选择了诗歌,因为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

即便如此,她也需要用力保持身体平衡,才能扭扭曲曲地把字写出来。

对于她来说,诗歌就是她摇摇晃晃行走时的一根拐杖。

“诗歌对我来说就是理解到活着很重要,因为它支撑着我一直往下走。如果没有诗歌,人生真的很空洞。”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在一场关于余秀华诗歌的研讨会上,一群人分析余秀华诗歌的标题、语言或意境,夸她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

余秀华坐在台下,听着这场关于她但实际上又与她无关的讨论。

她说:“我的研讨会值得开吗?任何一个人被模仿成另外一个人那都是失败的,我余秀华也是独一无二的。”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写诗并不能完全改变她的生活,比如身体的残疾,她人生的底色可能还是孤独于乡野的烂杏。

但诗歌的存在,让她热爱自己,并有能力度过以后一个个孤单而漫长的日子。

热爱本身,就是对自己最好的馈赠。

-05-

“我曾怨恨自己的不完美”

在北大,有学生问她是如何接受自己的?

她回答说:“我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地接受自己”,她想让自己的表情自然一点,但发现根本做不到。

待在婚姻里20年,爱情却与她无关。

记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的导演说:她永远也得不到爱情,因为她喜欢的那种人,很难喜欢上她。

她说:“如果一个女人得不到爱情,一辈子是很失败的,我一直很失败啊。爱情离我很远,所以我才不甘心。”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因为不甘心才痛苦,才有了诗歌,如果一生顺遂,不染尘埃,诗歌就不会存在了。

但人生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在爱情面前抱怨自己不完美的她,并未失去自我。

“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愿活着,努力地活着,人活着就是胜利。”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江枫,心理咨询师,知乎专栏作者,每个人都应该被看见。


TA说: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立风把我这首忧伤的诗歌唱得欢腾,还有口哨声夹在里面,我忍不住笑。

想起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喜欢的那个人正在劈腿,我不过正在撤退。

——余秀华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她,却从未得到过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