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既改變國家的格局,也影響個人命運!(兩宋繁華往事259)

戰爭既改變國家的格局,也影響個人命運!(兩宋繁華往事259)

三川口之戰,雖然保住了延州,但是宋軍大敗、損兵折將。軍報傳到東京,朝廷上下大驚失色。饒是宋仁宗再好脾氣,也是怒不可遏。宰相被撤換。範雍被撤換。臨陣脫逃的黃德和,也終被腰斬棄市。

黃德和,這個貪生怕死之徒,不僅臨陣脫逃,而且品德極其惡劣,實屬跳樑小醜。他逃回京城後,便開始四下活動。為了給自己開脫罪責,不僅妄言其在戰場如何英勇,還誣陷主將劉平主動降敵,將失敗的責任全推到劉平身上。朝廷信以為真,派兵抓了劉平的家人,全部下了大牢。

幸好,在朝廷的後續調查中,黃德和的謊言被戳穿,結束了他卑劣而無恥的一生。據說,腰斬之人,數小時後才會氣絕身亡。不知這個無恥之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有沒有想到冰天雪地、哀嚎遍野的三川口,有沒有向枉死的數萬袍澤懺悔。

黃德和被殺,劉平的家人被無罪釋放。劉平、石元孫二人,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朝廷便按殉國處理,都給予了追封。實際上,他們沒死,是被俘了。不過,二人之後的際遇卻不盡相同。

石元孫,將門之後,開國大將石守信的孫子,被擄之後,堅貞不屈,被幽禁在興慶府。後來,宋夏議和,他便回到了東京。回京後,朝廷多有喊殺者,以其喪師辱國,必須斬首示眾。還是仁宗厚道,不僅沒殺,還有賞賜。後來,終老於東京。算是善終。

戰爭既改變國家的格局,也影響個人命運!(兩宋繁華往事259)


劉平身為主將,三川口之敗,難辭其咎。身為主帥,率軍出征,全軍覆沒,數萬將士命喪黃泉,即使僥倖苟活,也是生不如死。元昊敬其忠勇,對他非常禮遇。不過,他終是難過良心這關,到西夏不久,就鬱鬱而終了。

宋朝這邊,由於信息不明,仍有人汙衊劉平背叛國家,在夏娶妻生子。朝廷雖查無實據,但其名聲確是受了汙損,也連累了他的家人。其後人,經此連番折騰,無所庇護,逐漸凋零。蘇軾有首著名的詩,就和其後人相關。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劉景文,就是劉平的小兒子。三川口之戰,發生在公元1040年,劉景文不過是個8歲的孩童。蘇軾作此詩是在1090年,時間已過去50年,劉景文58歲,已是花甲之年。其時,他顛簸大半生,仍是個不入流的小吏,生活潦倒窘迫。

想想三川口之戰後,劉家的榮辱興衰,想想劉景文這五十年的人生坎坷,再細細品讀這首詩,東坡先生又豈是單單寫景?說起來,很多人對這首詩的理解,還是過於膚淺了。

蘇軾不僅向劉景文贈詩,還多次向朝廷上表為他保舉官職。無奈,兩年後,劉景文就去世了。東坡先生,到底是個厚道人。

戰爭的慘烈,不僅在於戰場的殺戮,不僅在於對民族和國家命運的改變,還在於對每個參與的人和背後親人們的深刻影響。這種影響和改變是劇烈的、漫長的,也是無可逆轉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