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這首詞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遍,句句發人深思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他的《岳陽樓記》堪稱千古名作,其中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

《漁家傲》,“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開豪放之先河,對後來的豪放詞影響深遠。

還有《蘇幕遮》,“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雖然他存世的作品並不多,但是都十分經典。

范仲淹的這首詞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遍,句句發人深思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首范仲淹很冷門的詞,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遍,句句發人深思。

這首詞名為《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全文如下: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

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少痴騃、老成尪悴。

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

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剔銀燈”是個很少見的詞牌名,傳聞得名於馮延巳的

“挑銀燈,扃珠戶,繡被微寒值秋雨”,以柳永的《剔銀燈·仙呂調》為正體。

後來沈邈、杜安世都曾以此題填詞,但無論是柳永這個婉約派的頂級詞人還是沈邈、杜安世這些末流詞人,所作的《剔銀燈》都不如范仲淹這首來得深沉蘊藉,發人深省。

而從標題來看,范仲淹這首詞是寫給當時文壇的另一大咖歐陽修的,而且從“分題”二字不難看出,當時歐陽修也寫了一首詞,可惜的是沒有流傳下來。

范仲淹的這首詞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遍,句句發人深思

很多人奇怪的是,范仲淹為什麼會向歐陽修傾吐衷腸呢?

其實這源於兩人在政治上的共鳴。

范仲淹曾經因為權相呂夷簡的排擠,而被貶出京師。

當時很多人都和他斷絕往來,可是歐陽修卻挺身而出,寫下一篇《與高司諫書》,為范仲淹抱不平。

而歐陽修也因為這篇文章被貶夷陵。

公元1043年,范仲淹被調回京城,主持“慶曆新政”,而對於這次改革,歐陽修也是支持的,著名的《朋黨論》便是寫於此時。

從這些歷史記載來看,歐陽修和范仲淹在政治上也算是志同道合了。

可惜的是後來“慶曆新政”失敗,范仲淹再次離開京城,而歐陽修因為上書求情,也被牽連。

在離開京城的最後一場宴席上,范仲淹寫下了這一首詞,感慨人生的艱難,

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

范仲淹的這首詞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遍,句句發人深思

詞的上半闕引用曹操劉備孫權的例子和劉伶形成對比,有一種深深的無奈感。

前五句說的是曹劉孫三人的典故。

他想起昨夜看的《三國志·蜀志》,不禁感慨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霸主,機關算盡,最後不是三分天下。

無論哪個人,至死也沒完成一統天下的宏願,想想也是可笑。

最後一統中原的既不是蜀國,也不是吳國,而是在魏國權傾朝野的司馬氏,所謂的“為他人作嫁衣裳”大概便是如此了。

接著的三句,詞人又舉了劉伶的例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看似隨意的調侃,實際包含心酸。

他仔細一想,與其像曹劉孫三人費盡心力,徒勞無功,倒不如像劉伶一樣一醉解千愁。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追求的是老莊的“清靜無為”,和儒家的“學而優則仕”顯然是不同的。

范仲淹也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追求的本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然而連番的打擊,讓他對仕途一道失去了信心。

他貶低曹操三人,其實是對功名仕途的一種看淡。

范仲淹的這首詞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遍,句句發人深思

接著的下半闕,將人生分為三個階段,進一步抒發他的人生感慨,句句發人深思。

在他看來,人生就是三個階段,懵懂無知的少年,憔悴無力的老年,只有中間那一段是年輕時間。

怎能忍心在這樣短暫的年輕裡,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祿呢?

即使官居一品,腰纏萬貫,也無法迴避白髮蒼蒼的老年生活。

既然這樣,還不如活在當下,及時行樂,這就是范仲淹歷經艱難後,想要告訴世人的哲理,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

范仲淹的這首詞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遍,句句發人深思

有人說這是頹廢,但我覺的更多的是一種放下。

“淡泊名利”說來容易,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呢?而范仲淹也是在歷經磨難之後才看透,

可是多少人終其一生也看不透。

多少人汲汲於功名利祿,卻忘記了初心,到頭來卻發現一切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

人生短短几十年,何必為難自己?

及時行樂,不留遺憾,方不負這春花秋月的脈脈深情。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