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比別人聰明10倍的哈佛學習力課程精華筆記總結(三)

太喜歡魯林希的哈佛學習力課程啦!


學姐這幾天反反覆覆聽這個課程,邊聽邊思考自身不足,收穫頗豐。


今天繼續分享後三章。


07


專注力:學會提問,讓學習生活化!


在這節課中魯林希首先拋出一個問題,如何將學習生活化?


繼而給出回答——多傾聽、多觀察、多提問(多思考)。


她舉例說道,“聰明”一詞等於耳聰目明加上用心,說明真正的學習過程需要更好的傾聽、更好地觀察、更好的思考。


那麼如何做好這三件事呢?


一、如何靜下心來傾聽:


其實傾聽比多說更重要,只有多聽,學到東西才能更好地說。


在傾聽時要順便思考:這個人說的到底對不對,即使與我的意見不同,有什麼可取之處;


另外在傾聽他人講話時不僅要聽內容還要關注他講話方式和邏輯,並學以致用。


讓你比別人聰明10倍的哈佛學習力課程精華筆記總結(三)


二、如何觀察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提升觀察力:


對萬事萬物永保好奇,用心思考、用心內化。


三、如何用心提問思考我們所觀察到的事情:


提問之前用心思考到底應該向誰問問題,問問題之前思考這個問題值不值得問,自己是否能夠解決。


與其問多個膚淺的問題不如深思熟慮之後問一個深刻的問題,因為往往一個深刻的問題能夠解決多個表面的膚淺的問題。


08


終生學習:混進“圈子”,學習可以向呼吸一樣成為習慣。


現代社會的主要特點就是快,那麼怎樣才能與時俱進呢?這就需要讓學習終身化,也就是將終身學習變成一個習慣。


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要求我們不要把學習從生活中剝離開來,也不要將學習功利化。


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是一個不用則退的大腦,不要認為工作時間越久,資歷越深。


而應該保持不斷地主動性學習,把終身學習當做人生動力。


讓你比別人聰明10倍的哈佛學習力課程精華筆記總結(三)


魯林希告訴我們終身學習需要掌握四個法則:


一、想好自己要的是什麼,永遠不要自我侷限。


二、互助型學習模式:主動跟別人分享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可以更好的鞏固知識。


三、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你也會耳濡目染,被學習氛圍所改變。


四、你在和誰做朋友,你有什麼樣的微信群。積極向上的朋友圈、微信群可以給自己帶來正能量。


在此處魯林希還推薦了網上一個很火的演講——20小時學習法則。


當然這個演講我也看了,目的在於教人們如何花二十小時掌握一項技能,具體法則可以總結為以下四點:


1.把技能拆分,得出最需要的那些。


2.找到一種媒介,開始練習。


3.排除任何會干擾你專注練習的東西(手機、電腦、網絡等)。


4.確保至少20小時的專心練習。


09


行動力:教你內化與運用知識,快速變現學習力。


如何將知識轉變為學習力?


其實如何將自己的思考體悟、知識內化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難。


讓你比別人聰明10倍的哈佛學習力課程精華筆記總結(三)


魯林希又提出四個知識轉化法則:


一、渡人不易渡己更難。


教授別人知識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要讓自己做到真正的改變其實比教授別人知識更難。


因此我們需要擁有真正的開放心態,在任何時候千萬不要給自己找理由,不要說我實在太笨了、實在沒時間、實在學不會。


一旦聽到一個東西是有用的是值得肯定的,就應該馬上開始行動。


二、將目光放長遠。


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或許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耐心、耐心、還是耐心!


三、只有行動才意味著改變,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很多人光會說不實踐,實際上光耍嘴皮子是沒有用的。


將自己所用的知識轉化為知識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生活處處皆學問,永遠保持一顆謙虛學習之心。


四、授人以魚不如教人自漁。


我們都聽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與其送給別人幾條魚不如教會別人釣魚的方法。


魯林希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授人以漁不如教人自漁。


意思是與其教別人釣魚不如讓他自己摸索出釣魚的方法,如果他自己摸索出了釣魚的方法,或許以後他就能自己學會養豬、種地的方法。


類似的,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學習力就是說與教叫別人或者自己學會知識,不如掌握學習的方法,與其掌握學習方法不如掌握主動摸索主動探索學習方法的能力。


讓你比別人聰明10倍的哈佛學習力課程精華筆記總結(三)


在課程最後,魯林希總結出三條建議送給大家:


一、珍惜看不見的夥伴、珍惜良好的學習型社群氛圍。


二、反覆收聽反覆品味課程中的內容,可能會有不同的品味。


三、自己說的話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大家應該有選擇性的吸收、有包容性的思考。


學姐也認為哈佛學習力課程值得反覆品味,相信我,你一定不會後悔打開它!


想要免費資源可以sixin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