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乐胡同与臭皮大院的记忆丨胡同长春


天乐胡同与臭皮大院的记忆丨胡同长春


这是一条多次变更胡同名称的长春老胡同,我们先看看志书的记载吧。

《长春市南关区地名志》记载,天乐胡同曾用名涌聚胡同,起止点为东三道街至东二道街,胡同长370米,宽6米。

查找《长春县志》上的涌聚胡同,是这样记载的“涌聚胡同,昔为万德栈胡同,南通二道街,北达三道街,与福来店胡同斜对。”

查《长春古今政区》在“民国时期长春县的胡同”一节中的城内胡同项下有涌聚胡同。


天乐胡同与臭皮大院的记忆丨胡同长春


《长春古今政区》沦陷时期伪都“新京”特别市各警区内辖街路(1932年资料)中,在四道街警区内有天乐胡同。沦陷时期“新京”各区内辖街路胡同(1937年资料)中长春区内有天乐胡同。两相对比知道从1932年起这条胡同的名称从涌聚胡同变作了天乐胡同。

查1911年长春府手绘地图,在南大街以东,东二道街与东三道街之间,南接扇子面胡同的一条胡同叫做万德栈胡同,在万德栈胡同北部岔口向东另有一条小胡同叫广德栈胡同通向东三道街。这幅地图上,天乐胡同有万德栈胡同和广德栈胡同两个名称。


天乐胡同与臭皮大院的记忆丨胡同长春

【1911年长春府手绘地图--天乐胡同当时叫做万德栈胡同】


“万德栈” “广德栈”以及“涌聚”都是当时较大的商号,由于长春是在蒙地借地设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当时的城墙等并无市政资金投入,全赖商号出自兴建。以商号名命名的胡同,可以说是这家商号有所付出。商号不在了,胡同名称还在,这就是胡同记录历史的表现。这也是长春早期的一大特色在老胡同名称上留下的印记。

1939年的“新京”市街地图中,天乐胡同靠近东三道街一段名为天乐胡同,靠近东二道街部分胡同名为天乐南胡同。天乐胡同北头隔东三道街与天利胡同相对;天乐胡同南头隔东二道街和扇子面胡同相对。而天乐胡同北部岔口通向东三道街部分,图上没有显现。


天乐胡同与臭皮大院的记忆丨胡同长春

【1939年“新京”市街地图--天乐胡同】


1988年长春市南关区街路图上,天乐胡同在大马路以东,宿家胡同以西,东三道街与东二道街之间。胡同北端有两个出口,一直一曲,均开在东三道街上。“Y”字形的胡同均是天乐胡同。


天乐胡同与臭皮大院的记忆丨胡同长春

【1988年长春市南关区街路图--天乐胡同】


2000年前后,随着亚泰大街的建设,长春旧城的城市改造同步展开,天乐胡同随之消失后,有天乐路出现。

历史上,在天乐胡同东侧,靠近东三道街和宿家胡同,曾经坐落着一个大院,老百姓都叫它“臭皮大院”。臭皮大院是老百姓对皮匠铺集中地的称呼。因为清末至民国时候皮革加工技术落后,设备简陋,多为手工操作,熟制皮革的大缸里常年浸泡着加工中的皮子,散发着难闻的臭味,故名臭皮大院。


天乐胡同与臭皮大院的记忆丨胡同长春


《长春县志》记载,长春在铁路未通之前,人们多从事农业,少数手工业。皮革加工属于手工业,县志记载当时长春有皮件铺44家,输出兽皮3000张,无更详尽记载。

陈学奎老师在《百年大马路》一书中讲到,臭皮大院是一座很有名的大院,大院里住着几十户关里人,其中还分散居住着五六户河北肃宁开皮匠铺的。每家皮匠铺都是一个独立的院套,多数人家的皮匠铺棚子里都摆着六七口熟皮子用的大缸以及刮割皮毛的木案子。也有的皮匠铺把大缸露天放在大院中间,基本都是作坊连着住宅,吃住劳作都在皮匠铺院内,工人和东家基本上都是乡里乡亲的熟人。那时候,熟制皮革工艺落后,劳动强度大,工人健康状况不佳,所以产量也不高,质量也不稳定。有名的皮铺有“吕缘祥”和“裕兴园”。解放后的1952年,臭皮大院的皮铺一起组成长春第一皮革合作社。1956年又和其他轻工企业一起组成八里铺长春皮革厂。正是从臭皮大院走出的一批老皮匠,凭着特有的智慧和能力生产出轻工业部的名牌产品“大力”牌黄牛正面革。


天乐胡同与臭皮大院的记忆丨胡同长春


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曾经跟着师傅从天乐胡同臭皮大院附近走过,听师傅讲述这个大院的故事,只是并没有闻到熟皮子的臭味。因为这里早已没有了皮革作坊,所有房子都是用来居住的了。印象深刻的是胡同并不笔直并且胡同是土路,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大院以及胡同两侧大都是平房,冬季里以及饭口时间,家家户户房顶的烟囱里都冒着烟。

这一切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彻底改变,老胡同,老房子全部在修筑亚泰大街中消失了。天乐胡同里的人们随后都住上了标准住房,家家户户没有了烟囱,走路再也没有了泥和土,但胡同里的往事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形成了长春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天乐胡同与臭皮大院的记忆丨胡同长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