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朝堂上突然拉肚子,大臣會被斬首嗎?

官馨思


肯定不會,除非皇帝是個超級暴君,那天心情特別不好,平時也特別厭惡這個大臣。

俗話說得好,“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皇帝雖貴為九五之尊,但也要敬天祭地,所以說皇帝管不了天,也管不了地,當然更管不了別人的拉屎放屁,何況是肚子不舒服突然導致的拉肚子,非人力所能控制,再不講理的暴君,也不能在這種事上苛責他人。

正常情況下,人排便是有規律的。有的習慣早上排便,有的習慣晚上排便。明清時期的大臣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朝會,一般是在清晨和上午,朝會是很嚴肅的場合,開會期間有專門的官員負責檢查糾正官員的儀容儀表、言行舉止等情況,因此大臣肯定不能隨意離開會場去大小便。

由於朝會時間是固定的,為了避免開會期間大小便,大臣們早就適應了時間規律,習慣晚上排洩的不受影響,習慣早上排洩的,在清晨出門前邊便已經完成了“出恭”動作。

如果朝會時臨時有了排洩的感覺,大臣們會選擇忍著,無論大小便都可以忍住一段時間,這種經驗絕大多數人都會有,這就像幼兒園的小朋友,老師們不讓在幼兒園大便,經過一段時間強化,小朋友便逐漸形成在家裡大便的習慣,在幼兒園一整天都不會有大便感覺。

題目說的是“突然拉肚子”,說明應該是非規律的、突發性的,往往是患病導致的,這種“突然拉肚子”的感覺是無法抑制的,強忍著反而容易出大丑(比如拉褲襠),所以大臣們只能厚著臉皮,向負責檢查會議紀律的官員示意,退出會場去“出恭”。

退一萬步講,如果大臣沒忍住當場拉在朝堂上被發現,皇帝也不會降之斬首,不過只是揮揮手,讓人把他帶出去清理乾淨,事後給他一個“儀容不整,有失體統”的罪名,最多是“降職罰款、勒令退休”而已,畢竟“人有三急”,這種事情皇帝完全可以理解。

作者看了這麼多正史、野史資料,還從未發現有大臣因患病拉肚子,而被皇帝斬首的,大家不要把皇帝想象的這麼不通人情和殘暴無力。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小編來告訴大家,古代大臣如果在朝堂上突然拉肚子,會被皇帝斬首嗎? 根據清朝的法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時,相當於北京時間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早上三點到五點在午門外等候,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並不是樣每天都要上朝,但也有些勤政的皇帝就上朝很頻繁,近乎每天都要上朝,康熙、雍正、乾隆這樣的。

吃喝拉撒睡這是每個人每天少不了的事情,吃了喝了就要拉嘛,但也要看場合,如果在朝堂這樣嚴肅的地方,皇帝高高在上,臣子在下面屁聲連連,突然憋不住“出恭”了,不但臭得要命,丟盡了顏面,還會遭來群臣的白眼,甚至會遭來皇帝的責罰,那麼這個大臣會被斬首嗎? 上朝是古代京官必須要做的事情,就像現在的開會一樣,該出席的一個也不能缺,比如清朝的時候,根據規定,皇帝要在早晨五點的時候開始主持早朝,但是臣子們就必須早早來到,在門外候著,等待皇帝的到來,因此有些性急的大臣差不多三點鐘就來了。

可是上朝就有一個問題,有時一開會結束一上午或一整天,那萬一大臣肚子不舒服怎麼辦呢?其實對於不同級別的官員來說,處理的方法也不太一樣,有些官員級別高,坐著轎子來上朝,轎子裡可能就有馬桶,直接提前在路上就解決了,是不會出現意外的,可憐的就是那些級別低的官員,沒辦法只能少吃少喝,反正早朝的時間不會太長,實在沒辦法就只能忍,死憋。

這也要看你的命好不好,碰巧你真的鬧肚子了,如果真的開會開一整天,皇帝也不說散朝,那就只能怪命不好,自己太倒黴了。 但是事實上在史書上還真沒有臣子在朝堂之上拉稀的記載,說哪個大臣在上朝的時候憋不住了。 在古代也不是每天都上朝,大多數的皇帝都是十天才上朝一次,但是像雍正這樣勤勉的皇帝就是基本一天一朝,大臣們上朝之前都會排空肚子不喝水,嘴裡放點參片 ,以防止暈倒。

就算真的遇到內急能憋還是儘量憋,這是一個禮節性的問題,古代文人把理 禮節看的很重,如果真的忍不住了,打個小報告皇帝應該也不會怎麼處理你吧,僅僅失儀,至少罪不至死,頂多白冷你一下,調個閒職之類的打發你。 但是事實上也不是所有的京官都要上朝,以清朝為例,上朝的也就是哪三四十個人而已,各部委的主管、大學士還有最重要的位列軍機大臣的那些人到場就行了,一般情況下,清朝的皇帝處理軍政要務時有軍機大臣在場協助 就行了。 所以綜合來看,一方面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很低,另一方面軍機大臣和皇帝都是老熟人了,上廁所這樣的小事皇帝也不會放在心上的。





小粟看動漫


不會。

史書上大臣上朝拉肚子的記載沒有看到過,但是在朝堂上小便倒是有幾個。

(1)東方朔小便被免職。

東方朔某次喝醉了,在朝廷大殿上小便,被人彈劾,漢武帝將他免職。

先是,朔嘗醉入殿中,小遺殿上,劾不敬。有詔免為庶人,待詔宦者署。因此對復為中郎,賜帛百匹。(《漢書東方朔傳》)

(2)張湛小便失禁歸家。

東漢張湛,實乃奇人一個,史書記載他為人嚴肅,對待自己的老婆也像對待父母一樣,一舉一動都闆闆正正的,可是就是這麼一個人,在光武帝召他做官的時候(此前他有官職,後稱病在家),他竟然在朝堂上小便失禁,然後說生病了不能做官巴拉巴拉之類的,光武帝沒辦法,只好讓他回家養病。

張湛故意小便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一個嚴守規矩,舉止有度的人怎麼會有如此荒唐的事情?而且他此前就稱病不願為官了,這次只是找個理由而已。

後大徒戴涉被誅,帝強起湛以代之。湛至朝堂,遺失溲便,因自陳疾篤,不能復任朝事,遂罷之。後數年,卒於家。(《後漢書張湛傳》)

(3)曾瑄小便被免職。

明英宗的時候,刑科給事中曾瑄憋不住小便,被連降五級。

(4)包拯唾沫星子飛皇帝臉上。

某次宋仁宗想把皇后的親戚升官,包拯等大臣不同意,君臣激變,包拯由於過於激動,唾沫星子都飛到仁宗臉上了,仁宗也無可奈何。

張堯佐除宣徽使,以廷論未諧,遂止。久之,上以溫成故。欲申前命。一日將御朝,溫成送至殿門,撫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乞對,大陳其不可,反覆數百言,音吐憤激,唾濺帝面。帝卒為罷之。溫成遣小黃門次第探伺.知拯犯顏切直,迎拜謝過。帝舉袖拭面曰:“中丞向前說話.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豈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曲洧舊聞》)

所以,朝堂失禮失儀,嚴重的會被罷官,倒不至於斬首。大臣們也不是傻子,這些事情他們也能想到,上朝堂之前肯定也會做好準備,比如不亂吃東西,少喝水等等。


師明禮


不會,不然皇帝不就成暴君了嗎?

首先大臣們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上朝前能少喝水就少喝水,能不吃飯就不吃飯,吃了飯也找機會在上殿前排掉。高級點的官員還好說,他們所乘坐的轎子中是備有馬桶的,來的路上就能解決掉。走路來上班的低級官員就苦了,紫禁城裡也沒廁所,只能不吃飯少喝水。



即使是這樣,也不能完全保證上朝過程中不發生內急想上廁所的情況,因為古代上朝的時間很久,有的時候能從早上5點開到下午,如此長時間的開會,再怎麼不喝水不吃飯也很難避免內急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因為自己內急打斷皇帝的講話,那可是自尋死路。

大臣為了避免內急的尷尬,鑽研出一些秘密武器。據傳說,有的大臣會在嘴裡含一塊小木頭,這種木頭可不是手裡的笏板,那也塞不進去,大約硬幣那麼大。這種木頭也很難得,據說是金絲楠木上有一種鳥,喜金,遇到金就流口水,最堅硬的檀木上滴上這種鳥的口水,用火燒就成了此木。上朝前有的高級官員將此木含在嘴裡,就可以忍住上廁所之急。



除了這個還有含別的,有的官員乾脆早上就不吃不喝。《清史稿》中記載,大臣們上朝之前,屎尿排盡,不飲不食,空腹上朝。

如果前天吃壞肚子,在上朝時實在憋不住怎麼辦?大臣都會提前請病假,皇帝一般也會理解臣子的苦衷。

如果上朝時間太長餓的打擺子怎麼辦?有的大臣會在嘴裡含一塊人參來維持體力,所以古代大臣們上班真的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

有人可能會問,那皇帝內急怎麼辦?



皇帝一般會暗示太監,太監會說“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大臣們也都清楚皇帝要去解決內急了。如果有大臣急事稟報,單獨留下,皇帝大可以先上個廁所解決了生理問題再來處理,而大臣也只能耐心等著。


歷史伶俜者


古代大臣在朝堂上突然想上廁所,應該怎麼辦?

兩個字:忍著。

有經驗的官員,在上朝以前很少進食、進水,並且排洩乾淨,就是怕出現這種情況。

①首先,你不可能像今天在課堂上那樣,直接舉手:報告老師,我要上廁所。

皇帝不是你的老師,不會容忍你講這種屎尿屁的事。

②其次,如果你憋不住直接尿或拉在褲子裡,傳出了味道,這可是御前失儀的罪過。

在朝堂上拉肚子,雖然不至於斬首,但是基本上也告別官場了。

歷史上,確實就有這麼一個人,拉完肚子後卸任回家。

這個人就是東漢的官員張湛,他拉肚子是故意的。

張湛是漢光武帝劉秀時期的太子太傅,由於皇后郭聖通被廢,她生的皇太子劉彊也隨之被廢,張湛自然十分不滿,決定稱病罷朝。

然而劉秀還是希望重用張湛的,可是張湛已經心灰意冷,打定主意辭官。於是,他就在某天上朝時:

湛至朝堂,遺失溲便。

也就是說在朝上大小便,且“自陳疾篤,不能復任朝事”。劉秀見狀,只能罷免了他的職位。

總而言之,如果上朝的時候肚子不舒服,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忍著。


HuiNanHistory


不會的,吃喝拉撒,人之常情,一般能上朝的大臣也都是四五品以上的大員,這種大臣皇帝也不敢亂動,怕整出一堆事來,當然除非皇帝早就想動你了,才會藉著這種機會判個有失禮節把你貶到地方去或者梃仗示警。否則頂多被別的官員上奏罰俸而已。其實這事也不難解決,要是真遇到緊急情況,底下流油堅持不住的話只需要向皇帝說一聲一般都會批准暫時離開。

當然,以上的說法可能不適用於喜怒無常的某些暴君,或者某殺人如麻的重八太祖


瘋狂大體育


朝堂之上拉肚子會掉腦袋嗎?

1、古代上朝。

歷代王朝,都有不同的上朝制度,因皇帝的勤勉程度不同,上朝的時間也會有差異。以明朝的早朝為例,明朝大臣一般是需要在寅時,也就是凌晨3-5點就在午門外等候,上早朝面見聖上也需要梳洗打扮,再加上距離午門還有一段路程,所以大臣們午夜就得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皇帝一般在卯時,也就是凌晨5-7點,起床上朝,退朝時間大概在八九點左右。夜間比較寒冷,大臣路中或是等待中受寒拉肚子也是可能的,而大臣為了避免在朝堂上拉肚子一般是不會吃喝的,當然,朝廷也考慮到了這一點,還為此設置了專門的房間,比如明清兩代故宮中午門廣場兩旁的房子就是朝房,朝房是官員上朝前休息的房子,朝房分東西兩側,每側各五間,其中三間是官員休息之處,東朝房裡面還有一間做麵點的,西朝房也有一間燒製奶茶的。剩下的東西各一間就是“恭房”,您要是肚子裡有貨,上朝前就在這先解決掉,可見,朝廷對於這一問題還是考慮得比較周全的。



2、發生意外會掉腦袋嗎?

假如就是發生了意外,官員在上朝過程中突然憋不住拉肚子了,會不會惹得龍顏大怒掉腦袋呢?應該是不至於,至少在正軌的歷史史書中對此沒有明確的記載,封建王朝幾千年,按照這種事發生的概率來說,應該說不管怎樣事前準備,發生意外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或許這種醜事不好直接寫到歷史中,所以,我們無從從正史中發現端倪,按照正常道理來講,就是真發生這種事,掉腦袋的可能性還是很小的,不過因此丟掉官位,應該是跟正常不過的事。



智者說歷史


這是個很有想象力的問題。


既然設定是在朝堂上,我們就以“早朝”來舉例。

歷代關於早朝時間的記載都是不盡相同的,這裡以明代為例。

按《明孝宗實錄》記載,朱元璋每天“雞鳴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臨百官”。

昧爽是指剛破曉的時候,意思是朱元璋每天雞打鳴就起床,剛破曉就去上朝,沒到日出就已經開始臨朝理政了。

既然皇帝都這麼早,大臣們自然只能更早,所以大臣們應該是黎明之前就已經出了家門。由於早朝是定製,各項規則完備,不同於突然召見,所以大臣們只要安排好時間,就可以從容不迫的上朝,也就不存在沒來得及上廁所就去上朝的情況。


而且古代所謂的早朝並不是電影電視裡那樣一群人站在大殿內討論問題。實際上,因為上朝人數太多,而大殿面積有限,所以只要一定品階或者需要召見的官員才能入殿,其他低品級官員只能站在殿外湊個人數。

按《大明會典》記載:“四品以上及應升殿者入殿內侍立,五品以下官,出至鹿頂外列班。”

人數多了,紀律自然談不上多好,所以每次早朝甚至需要糾儀御史專門檢查殿外朝班中有沒有人大聲喧譁,隨地吐痰,不來早退等不文明現象。既然這種不文明現象都驚動了皇帝專門派員糾察,可見是經常出現。假如上朝時,你忽然要拉肚子,膽大點的完全可以趁機溜號,膽子小點的也可以跟糾儀御史說明情況,對方應該也會通融,畢竟如果在君前拉肚子,誰都落不著好。

而且,假如真有大臣在朝堂上拉了肚子,也只能算“君前失儀”。按《大明會典》記載,“君前失儀,違者從糾儀御史,禮部儀禮司糾劾,送法司如律問罪”。大多都是罰俸,最嚴重的後果無非就是丟官,至於被斬首,絕不可能。

而且在明代就有這樣一個例子。在萬曆年間“梃擊案”發生後,萬曆皇帝召集群臣,御史劉廷元在言語上衝撞了萬曆,被萬曆責問,當時在旁邊的內閣大臣吳道南直接被嚇尿了。但僅此而已,屁事沒有。


結論:上朝時拉肚子這事兒注意點絕不會出現,即使出現也不會被斬首。


歷史八卦社


在古代,君前失態屬於大不敬的大罪。光緒帝臨終前曾留下密詔,讓其弟弟(宣統朝的攝政王)殺袁世凱。而無端殺害大臣無疑不能服眾。於是,攝政王想起個辦法,那就是袁世凱在面見宣統帝的時候,給袁世凱賜座,然後在椅子上做手腳,讓袁世凱坐不穩,而後以“君前失態”為名,誅殺袁世凱——當然這場謀殺沒成功,不過從這個細節我們可以知道:在古代,認定“君前失態”的隨意性很大,並且後果可以很嚴重——當然,是否處罰則要看皇帝心態。

那麼,在古代的朝堂上突然拉肚子,大臣是否會被斬首?

在中國古代史上,並沒有大臣在朝堂上拉肚子被皇帝斬首的記錄,因此這主要涉及到以下幾點原因:

大臣自覺避免

在古代,朝會並非每天舉行。因此,在朝會之前的一天晚上,需要上朝的官員就應當儘量避免上朝期間出現三急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停止進食、排空肚腹,這樣,就可以避免在朝堂上突然拉肚子的情況。

告假制度

倘若皇帝的心腹大臣因為疏忽,導致在朝堂上出現拉肚子的情況。可以考慮向皇帝告假。畢竟皇帝雖然威嚴很高,但是,如果在乎名聲的皇帝,都會希望自己能有一個“仁主”的評價。而倘若大臣的拉肚子真的是無心之失,而非刻意給皇帝找不自在,那麼皇帝就會準其所請,並不會追究其“君前失態”的大罪。

處理制度

不過,如果是皇帝所厭惡的大臣因為疏忽而在朝會期間向皇帝告假拉肚子。皇帝會藉助這一點進行借題發揮。不過,還是那句話:拉肚子多少屬於生理問題,而非刻意為之,因此,皇帝雖然可以以“君前失態”的名義來懲罰自己所厭惡的大臣,但其所處理的方法,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罰俸祿,即扣工資;另一種則是打發到偏遠地方去做官——即便皇帝十分厭惡這個大臣,渴望殺之而後快,但只要不是和大臣有著你死我活的鬥爭(按:康熙帝剷除鰲拜,鰲拜的罪名之一就有“君前失態”),皇帝不會因為朝會期間拉肚子而殺戮大臣。

這是因為在中國古代,皇帝雖然是神聖、至高無上的。但是,儒家思想對於改朝換代的現象有過解釋:即天子需要帝德來支持其地位,如果天子的帝德很差,那麼,就可以有人出來撥亂反正。

而因為無心之失就無故殺人,無疑是損耗帝德,會給自己帶來被動。


藤樹先生


首先咱們說的朝堂上突然拉肚子,大臣會被斬首嗎?今天咱們就拿清朝舉例,

清朝大朝會分大朝儀與常朝儀兩大類,電視裡演的清朝早朝是虛構的。


大朝儀指元旦、冬至、萬壽聖節,或者其他重要的日子,百官向帝后致賀之禮,有固定的儀式,全部身著朝服,其實就是一種慶祝的儀式而已,不儀政。

常朝儀呢,順治九年規定,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行朝參禮,為常朝儀制,從此,凡內外新任各官員朝見及辭朝、謝恩各事,以及外藩來朝及貢使等,俱於常朝日行禮。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不管是大朝儀還是常朝儀這種形式的朝會都是為了彰顯皇帝的恩德而已,不是為了解決國家大事或者政務問題,政務問題都是皇帝和直屬官員單獨溝通,絕對不是一大群人隨便討論,



大朝會舉行時,也有相關的禮儀規範君臣的行止,清代鴻臚寺掌朝會禮節,常朝”與“大朝”的典儀,均由鴻臚寺先傳知相關衙門,至期會集,按排定班次行禮。

皇帝解決政務問題代是通過“御門聽政”解決,

御門聽政有兩方面內容:一是“聽部院各衙門官員面奏政事”,二是與大學士、學士一起集議處理折本,也就是那些皇帝覺得要再斟酌考慮而折上一個角的奏本、題本,都會拿到第二天的御門聽政上討論,

清朝御門聽政時間,夏、秋為辰初(早七時),冬、春為辰正(早八時)。

御門聽政時參加的官員:有大學士、六部九卿——六部尚書加左都御使、理藩院尚書、通政使,內閣學士,翰林院侍讀、侍講,日講起居注官、各部相關官員等,一般十幾個人。

御門聽政儀式:與會官員,先在午門外匯合,傳旨宣召,魚貫而入,到乾清門。跪迎皇帝升座,記注官等就位侍立。與會官員,分列東西,按級序立,部院奏事官員, 捧疏者到正中,靠近黃案前跪,奏事畢,興,退回原班。吏部引見各部院屬官畢,退。記注官立御榻之右。每奏一事,皇帝降旨,大學士、學士承旨訖,興。皇帝還 宮,皆退。



會議文件——奏疏或奏摺,一式兩份,一份呈上御案,一份由內 閣學士捧本在御前朗誦,文件交內閣,遵旨繕寫處理。副本交內閣或軍機處存檔,成為軍機處錄副。

那麼問題來了,官員遇到拉肚子怎麼辦?

1、御門聽政時間,夏、秋為辰初(早七時),冬、春為辰正(早八時),設置這個時間點就是為了更好的方便大臣,不必起太早,所以來之前,排乾淨。


2、實在是拉肚子拉的走不動,當然也是可以請假的,《雍正朝內閣六部史書.吏科》中關於大量清朝官員請假條的統計,生病是清朝官員最常有的一種請假理由。

3、知道拉肚子就趕緊去吃藥,能上朝在皇上身邊的大臣都是高官,可以請到很好的大夫的。



4、必須憋著,在皇帝面前,不能做出有失體統的事情,否則就是對皇上大不敬,實在是憋不住了,拉肚子了,怎麼辦,因為皇上召見的都是皇上的重臣,在皇上心中佔有很高的的位置,絕對不可能砍頭,但是皇上以後可能會對你有成見,就是所謂的失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