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陶器篇-8#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以及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一直走到亚洲系列的土耳其、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现在,2020年重头戏“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图:伊朗彩陶碗,公元前2800年—前2400年;伊朗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绳纹陶罐,公元前3200年—前2800年;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前面说到:原始先人受自然现象启发进而发明并制作了陶器。早期的陶器只是泥土+水揉成泥巴、手工制作成型、再经焙烧而成的简单陶器,此时期的陶器器身上并无任何美化加工的成分。之后,原始先民们发明了拍印花纹滚印花纹等纹饰方法,即用陶拍等工具在陶器器表上拍印出绳纹等纹样(上图),使陶器的颜值从灰头土脸的“秃皮罐”摇身变成了高大上的“雕花罐”,尽管本质没变,但外表却好看了许多。

不仅如此,原始先民们还探索出了让陶器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工艺方法,使陶器之美有了内练于质外修于表、从内到外的全面提升。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陶器之初颜色大变身的一些具体技法。这些技法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但对于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先民们,它却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摸索才得以逐步完善起来的。

好啦,不啰嗦,一起去看看陶器颜色大变身之古代大法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双耳陶罐,公元前2世纪—前1世纪;巴基斯坦考古与博物馆部藏)

改变陶器的颜色总体说有两大途径:1.使陶器本身颜色发生变化;2.为陶器外表涂刷颜料

第二种,为陶器涂刷颜料的方法比较简单,今天看算是小儿科了。咱们先说简单的这种。

为陶器外表涂刷颜料,专业上称之为涂刷“陶衣”。陶衣的作用除了美化器表外,还起到了保护坯体的作用。

陶衣的原料是碾磨的极细的某种粘土所制成的泥浆。不同粘土所制的泥浆(陶衣)会有不同的呈色,如瓷土所制陶衣呈白色,含铁红土或赭石所制陶衣呈红色,含锰粘土所制陶衣呈黑色等。由上图中的双耳陶罐可见其外表所涂白色陶衣。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红彩罐,约公元前1000年—前500年;甘肃省博物馆藏。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褐彩罐;秘鲁印加文明博物馆藏。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釉陶壶,公元前7世纪,亚美尼亚历史博物馆藏)

陶衣到后期有了釉的成分,它不仅很好地掩盖了陶胎的粗质外表,使其看上去色泽明亮、器壁光滑(如上图),更对陶胎加强了保护作用。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釉陶罐,公元800年;秘鲁印加文明博物馆藏(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釉陶罐,公元1100年;秘鲁印加文明博物馆藏。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夹炭黑陶敛口釜,约公元前4800年;上海博物馆藏)

除了上述使用陶衣来改变陶器器表颜色的简单粗暴涂脂抹粉方法外,还有一种复杂的、颇具技术含量的“窑炉气氛控制法”。该方法通过控制窑炉内游离氧的含量使窑炉内部形成不同的氧化、还原气氛。在不同的“气氛”环境中,陶坯中所含铁等元素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反应,从而使陶器显现出不同的色彩。

相比陶衣法,窑炉“气氛”法从本质上改变了陶器的颜色,我们在博物馆里所看到的许多单色陶器,很多都是窑炉“气氛法”的产品(下图)。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黑陶盉,公元前2400年—前2000年;上海博物馆藏。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灰陶镂孔罐,公元前3800年—前3200年;上海博物馆藏。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双耳红陶盆,公元前11世纪;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车型红陶器,公元前10世纪—前9世纪;伊朗国家博物馆藏(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古人为提升陶器颜值,发明了如此简单粗暴方法,后人真心服了

牛形红陶器,公元前10世纪—前9世纪;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继涂刷陶衣使陶器颜值大幅提升后,古人又创造出了新的方法使陶器颜值从1.0版飞跃进入了2.0版的新时代。更多精彩就在下期!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头条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