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金庸作品

导言

相必大家都看过金庸的长篇武侠小说或连续剧《天龙八部》,小说实际上是以宋朝第七代皇帝宋哲宗时代为历史背景,结合宋朝、辽国、大理国以及西夏、吐蕃等多个同时期并立的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来叙写其中众多武林人物离奇曲折的人生故事。堪称一部道尽人性、宏伟悲壮、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天龙八部》

小时候在看这部武侠剧之时,真是如此如醉,对于其中的一些角色印象非常深刻,除了乔峰、虚竹之外,便是段誉这一角色了。长大之后,随着自己历史知识的丰富,读史之视野也逐渐开阔,对于书中所涉及的王朝政权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书中的段誉,其历史原型大理皇室段正严,而这位老兄实际上是大理国的第十六位皇帝,同时也是在位时间最长、最为长寿一位皇帝。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几位主人公

回到该书的时代历史背景,笔者在比对宋朝和同时期的周边诸国的历史之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身居中原的赵宋王朝和身处西南边陲的大理段氏王朝,虽是山川异域而又相互独立的两个政权,却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不仅令笔者感叹不已。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从宋朝大理国的基本历史的回顾了解开始说起。

宋朝国运复盘

宋王朝,是终结五代十国乱世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大一统朝代,前后共历十八位皇帝,国祚延续三百一十六年。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后,其七岁的幼子继位,正是“主少国疑”之际,身居殿前都点检这一禁军最高统帅的赵匡胤于次年(公元960年)悄然上演了陈桥兵变,在亲信将领们的煽动和策划下,一个黄袍加身和三呼万岁将其推向了权力的顶峰,建立了大宋王朝,定都汴京,是为宋太祖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陈桥兵变

赵匡胤去世后,其弟赵光义“烛影斧声”的质疑声中登基为帝,是为宋太宗。宋太宗继位之后四处征战,逐渐消灭了原本四处割据的政权,统一了全国。宋真宗上台后勤政治国,在与北边的辽国签订了略带屈辱性质的“澶渊之盟”之后,宋朝得到了近百年的和平环境,并在其手进入了“咸平之治”

公元1125年,随着北边的金国消灭了辽国开始大举南侵,百年未经战争洗礼的宋王朝在金国铁骑的践踏下一败涂地,终酿“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掳北庭,标志着北宋朝的覆灭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靖康之耻

同年,金兵掳掠之下的“漏网之鱼”——康王赵构随即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了南宋,是为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宋高宗迁都临安

(今浙江杭州),“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宋朝廷终于在东南站稳了脚跟。

公元1234年,在蒙古和南宋的南北夹击之下,金国被灭。然而,迅速崛起的蒙古对偏安东南一隅的南宋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

终于,公元1235年,宋蒙(元)的战争爆发。经过四十年的拉锯,公元1273年,元军在襄阳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都城临安,并于公元1276年,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求和不成出城投降,元军顺利拿下了临安,至此,享国三百一十九年的赵宋王朝在国家形式上宣告灭亡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宋恭帝出城投降

大理国国运复盘

大理国(白语:Dablit guaif),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以佛教立国,又称妙香国,前后有多达十位国君禅位为僧。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因受猜忌迫害,遂联合洱海地区高方、董伽罗等贵族灭了大义宁国建立了新的王朝,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西南部、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大理国遗址

段思平建国后,励精图治、改革痹症、发展社会经济,逐步建立起新的封建王朝秩序。公元944年,段思平前往邓川视察农业生产时病逝,其子段思英继位为帝。

然而段思英在位不到两年,便被其叔叔段思良发动政变而赶下台,被迫出家为僧。于是段思良登基为帝,成为大理国第三位皇帝。

随后的百余年,大理国的朝政渐渐被高氏(宰相家族)常年把持着,皇帝逐步成为傀儡,这为大理国的衰败和灭亡埋下了巨大隐患。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大理国地界

终于,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废了大理皇帝段正明宣布自立,改国号“大中”,不过次年便一命呜呼,临终前要求其子归政段氏。于是,段正淳登基为帝,成为段氏第14位、大理国第15位皇帝,史称“后理”。此后的大理国基本在政治混乱当中度过。

随着蒙古铁骑席卷欧亚大陆,北边的南宋王朝已经奄奄一息,而偏居西南边陲的大理国也难逃劫数,最终于公元1253年,被元朝所灭。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大理国所辖疆域成为了元朝下设的云南行省。

惊人的相似之处

北宋初建之时,当攻下四川的王全斌献上地图并向宋太祖赵匡胤提出趁势攻伐大理的建议,结果

赵匡胤手执玉斧,照着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当即决定以此作为宋王朝和大理国的分界线,宣称“此外非吾有也”,史称“宋挥玉斧”(此事未见于正史记载,真实度无考)。自此,宋王朝和大理国之间,各自成为了独立的王国,互不干涉。

然而,就是这样两个独立的封建王朝,虽山川异域,却有着宿命般惊人的相似之处,笔者梳理史料归结出以下八个地方。

  • 立国之前均经历了短命政权的走马灯

五代时期,各个王朝犹如走马灯般快速更迭,地方政权林立,权臣弑主自立的现象屡见不鲜,国与国之间的兼并倾轧更是家常便饭。中原地带先有朱温称帝建立“后梁”李存勖灭梁建立

“后唐”“儿皇帝”石敬瑭建立“后晋”,后有刘知远太原登基建立“后汉”郭威取后汉而代之建立了“后周”;北边热闹,南边也不甘示弱,先后有后蜀、南唐、楚、吴越、南汉等地方政权相继称帝,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眼花缭乱。赵匡胤就是在这样的乱世背景之下建立了大宋朝。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五代十国

相似的是,在段思平建立大理国之前,当时的南诏国已经穷途末路,当地社会正处在剧烈的变革和动荡之中。这片边陲之地上先后有郑买嗣建立的“大长和国”赵善政建立的“大天兴国”以及杨干贞建立的“大义宁国”等三个王朝政权。然而,这几个政权和北边的五代十国一样,存续的时间都很短,搞得四处杀戮、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大义宁国国王杨干贞的故里——萂村

可见,两者的立国背景很相似,都是在无数短命政权快速更迭的乱世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大一统政权。

  • 均是武将兵变上位

宋太祖赵匡胤是典型的行伍出身,后汉时期,他投奔枢密使郭威从军并渐渐成长为一名将领,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期,他更是在对北汉和南唐的战争中屡建战功,成为柴荣手下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柴荣病重之时,更是将赵匡胤升为殿前都点检。至此,赵匡胤成为后周政权的禁军最高统帅。此后便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陈桥兵变篡周建宋的故事了。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赵匡胤影视剧照

说完赵匡胤,我们来看看段思平有何本事。段思平其家族祖上世代是南诏国的武将,其父段保隆官任南诏布燮(宰相),可以说的上是绝对意义上的武将世家了。段思平在大义宁国时期,因受大义宁国君主杨干贞猜疑迫害,于是先下手为强,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条件号召当地各部落起义,顺利攻破太和城(今大理城北),灭掉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段思平示意图

由此可见,赵匡胤和段思平都是武将出身,且都是通过兵变上位,唯一的区别在于,赵匡胤的兵变比段思平来的容易的多。

  • 建立王朝时间相近

如前文所述,北宋朝是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建立的,大理国则是段思平于公元937年建立的。从微观上来说,两者时间前后相差了23年,大理国的立国稍早于宋王朝。但是,如果从宏观角度放在一个大的历史周期当中来看的话,两个王朝的立国时间可以看成是同一个时期的。

  • 王朝均有断续,且国祚时长一样

大宋朝在其316年的历程中,以“靖康之变”为历史分界,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公元960年-1125年,史称北宋时期,公元1125-1176年(宋恭帝投降),史称

南宋时期。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靖康之变成为风水岭

大理国在其316年的王朝历程中,以宰相高升泰废帝自立为分界,之前的公元937年-1094年,史称前理时期,公元1096年-1253年,史称后理时期。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高升泰影视剧照

可见,两个王朝自立国到覆亡,中间都有标志性事件分界,更巧的是,两者的国祚延续时长完全一样。

  • 几乎同时亡国

宋朝在名义上亡国是以公元1176年宋恭帝出城向元朝投降来算的,并非以此后的逃亡政府于公元1179年的崖山海战惨败来定。而大理国亡国是以忽必烈于公元1253年“元跨革囊”长驱直入攻破大理都城为标志的。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元跨革囊遗址

可见,这一对难兄难弟,建国相似,经历相似,就连亡国的时间也相差无几。

  • 均为蒙古人所灭

那个时代,蒙古铁骑异常强大、锐不可当,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几乎横扫整个欧亚大陆的每一个角落。偏安南边的南宋和大理国自然是难以幸免,在蒙古人摧枯拉朽的凌厉攻势之下,政权架构纷纷土崩瓦解,终而被灭,同时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军刀下的亡魂。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蒙古铁骑

  • 皇位第二代,不约而同的被开国皇帝的亲弟弟取而代之

如前文关于宋王朝和大理国的国运复盘中所陈述,两个王朝政权在开国皇帝去世之后,均不约而同的发生了“叔叔夺权”的一幕。

宋朝这边,太祖赵匡胤弥留之际,来到龙榻之前的不是其子赵德昭、赵德芳,而是其弟赵光义,留下了千古谜题。最终赵光义以前所未有的“金匮之盟”宣告自己成为帝位的合法继承人,不论后世如何质疑与猜测,但结果就是宋朝帝位的承继从赵匡胤一脉转到了赵光义一脉上来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赵光义影视剧照

大理国这边也不简单,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去世之后,其子段思英继位为帝。然而不到两年光景,原本随段思平南征北战的弟弟段思良联合相国董迦罗

突然发动政变,逼迫亲侄子段思英禅位出家,并自立为帝。至此,大理皇位的继承由段思平一脉转到了其弟段思良一脉。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段思英

各位朋友,你说巧不巧,这一北一南、同时期的两个王朝政权,在立国不久之后所发生的夺权之事尽然如此相似,令人啧啧称奇。非要说有所不同的只是,宋太宗赵光义相对来说玩的更为隐蔽而已。

  • 数代之后,皇权又不约而同的回到开国皇帝一脉

光这些还没完,还有更为惊奇的一个巧合在于,两个王朝在经历数代之后,皇权又都不约而同的回到了开国皇帝一系上,简直让人惊呼冥冥中似有天定。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宋高宗赵构

赵宋王朝的最高权力自“金匮之盟”后便一直在赵光义这一脉传承着,但这一状况到了“靖康之耻”后宋高宗建立南宋并南逃临安之后的一天发生了戏剧性的扭转。史载,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将皇位传给了养子赵昚(shèn),是为宋孝宗,而自称太上皇帝。有意思的是,因赵构膝下无子嗣,而且他自己原本是赵光义一脉子孙当中唯一的幸存者,其他的都随着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一锅端了,因此这位被他过继收养的养子赵昚实际上是开国皇帝赵匡胤那一脉的子孙。至此,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赵昚影视剧照

而反观大理国这边,自段思良篡位开始,其后的皇位一直在他这一脉传承,这一情况直到段素兴一代时发生了扭转。公元1044年,当时的大理国皇帝段素兴“荒淫日甚”,结果被相国高氏给废掉了,被立为帝的则是开国皇帝段思平玄孙段思廉。至此,大理国的皇位才回到段思平一系。

真可谓世道无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宋朝和大理国这两个王朝政权在皇位的承继上也是如出一辙。

九州君评

综上所述,北边的赵宋王朝和西南边的大理段氏王朝,虽是两个山川异域看似完全隔开而相互独立的国家,但是无论从它们的立国背景

开国皇帝出身亡国背景,还是从它们政权的发展脉络皇位承继等方面来看,居然有着如此之多又令人惊诧不已的相似之处,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古今奇观之事了。

宋王朝与大理国,虽山川异域,其国运走势却有惊人的“八处”相似

九州配图

1.《宋史》

2.《宋会要》

3.《大理国简介》

1.图片多源于网络,首先感谢图片原作者,其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本文为个人观点,如有错误之处或观点不一,请留言探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