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仅存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山西平顺大云院“六绝”看点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随着国人经济实力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在众多的旅游者中,有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那就是古建爱好者。

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古建爱好者必去之地。

在山西,有一条精彩纷呈的古建游线路,如果没有去过这条线路的游客,是不好意思自称为古建爱好者的。这条线路就是浊漳河谷沿岸,至今保有百座唐末以下五代、宋、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尤其是浊漳河由潞城向南转为向东流的平顺段,在这一段不足30公里的线路内,密集排列着从唐代到金元的十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向被称为古建游黄金线路。

我国仅存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山西平顺大云院“六绝”看点

国保大云院弥陀殿后面观

而这条线路上,古建、古村交相辉映。平顺县北耽车乡实会村就是其一,该村今年顺利获评中国传统村落。

实会村人口740人,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村,村庄依山而建,整体布局简朴而灵活,各种建筑依山就势,错落层叠,营造一种古朴的氛围。

村内文物众多,传统历史建筑占到村庄总建筑的一半以上,尤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五代建筑大云院广为世人所知。

它历经五代十国的战火硝烟,在风雨飘摇、天灾人祸中顽强地屹立到今天,弥足珍贵。

我国仅存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山西平顺大云院“六绝”看点

弥陀殿正面,对联横批上的扁横木就是普柏枋

大云院的美,有行家总结出了五绝、六绝之美。今天,请跟随胡哥的脚步,一起去领略国保单位大云院的惊世之美。

告别藏兵洞的深邃悠长,告别古老宅院的厚重古朴,胡哥一行穿村而过,直奔东北方向的龙耳山脚下。那里就是古建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国保大云院。

大云院所在的地理位置就是一宝:龙耳山的九条支脉像九条巨龙环抱着一处半封闭圆形地块,正中有一座小山丘仿佛一颗宝珠,大云院就坐落在这颗宝珠之下,所以大云院被美称为“九龙戏珠大云院”,是一处风水宝地。

我国仅存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山西平顺大云院“六绝”看点

大云院正门

大云院原名仙岩院,当地村民又称它为大云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是我国现存仅存的五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现存两进院,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山门)、弥陀殿、三佛殿,前院东西配殿分别为观音殿和地藏殿,后院东西厢房已毁。

这其中,主殿弥陀殿是大云院的主要建筑,也是获评国保的主要依据,是众多古建爱好者心中的圣殿。

关于这大云院弥陀殿,还有一个比较悬的故事。

在明代,这里爆发山洪,大水裹挟着山石、树木倾泻而下,大云院也未能幸免,但神奇的是,主殿弥陀殿毫发未损,只有其他建筑被冲毁。听起来够神奇吧。

我国仅存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山西平顺大云院“六绝”看点

弥陀殿两侧的石碑经幢

此后,大云院几度兴废,只有弥陀殿稳坐其中,古貌依然,未曾有大的变化。现在看到的是经过修缮的面貌,但是遵照了古建修复的原则,所以,原构未动,依然保留了千年前的样貌。

弥陀殿粗看上去,九脊顶的平面方形建筑坐落在1.3米高的台基上,两侧屋脊伸展平缓,四个翼角略微上扬,沉稳、舒展、大气。

细节部位比如屋顶正脊两侧巨大的黄蓝琉璃鸱吻,屋檐下硕大的斗拱、以及四面围墙门窗的朱红色,除了感觉有些庄严气派之外,似乎也没啥特殊的。

我国仅存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山西平顺大云院“六绝”看点

弥陀殿内的梁架结构

其实不然。这座大殿在古建筑上的价值非常大,主要有两点,一是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构件实例,是我国木构建筑演变的活化石。尤其是使用了普柏枋这一构件,是国内现存最早实例;

二是殿内壁的五代佛教壁画,现存21平方米,这是国内同期庵观寺庙中所仅存,是弥足珍贵的艺术史文物。

壁画内容是《维摩经变》,又名《文殊问疾》,主角是一位深通佛法、辩才无碍的富人,称病在家。佛祖派遣文殊菩萨前来慰问。

故事内容翻译成现代语境,就是领导派人亲切慰问了某生病的知名学者,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交谈,就某学问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友好磋商,达成了一致意见云云。

我国仅存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山西平顺大云院“六绝”看点

五代《维摩经变》壁画

而实际上呢,这是一段在佛经上很有名的典故。

这位生病在家被佛祖派人问候的富人名叫维摩诘,深通佛法口才又好,若是上《奇葩说》绝对是连场冠军。

佛弟子迦叶、阿难、舍利弗、弥勒等都曾被维摩诘辩论得无话可说,所以,此次生病,佛祖派人慰问,竟无人前往。只有文殊菩萨勇于一试。

这幅图画描绘的就是这个场面。类似的图案在敦煌石窟中也出现过。

维摩诘和文殊二人问答之间的神情,以及各个随从的神态被五代画家定格在了此方墙壁之间。

穿越千年后,残损的画面中,神像面相圆润,肌肉丰盈,乐舞伎广袖长裙,姿态柔美,唐风唐韵犹存。

其五彩床帐、祥云环绕、衣带飘飞种种色彩与动态,极富观赏感。驻足细观,似乎还能听到双方辩经的声音。

我国仅存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山西平顺大云院“六绝”看点

大云院宋代石碑

与弥陀殿相比,后院的三佛殿似乎就少有人细看有些冷清了。这是一座清代建筑,殿内两侧山墙上的清代壁画“十八罗汉”,是少见的文人写意画法,笔法流畅简洁,令人叹为观止。

大云院内的宝实在太多,比如弥陀殿两侧屋檐下的一通通石碑和经幢,再比如院内西南角巨大的石碑,是北宋天禧四年(1020)刻制的。

连底座在内高度将近5米,虽然碑面有些风化,但碑文内容依稀可辨,除了有赐建碑记外,还刻有心经。

大云院外还有一宝,那就是院外南侧不足百米的小山岗上的七宝浮屠塔。

我国仅存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山西平顺大云院“六绝”看点

七宝浮屠塔

七宝塔高约6米,其创建年代为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为五层八角石雕形制,每层的石雕图案和纹饰都不同,非常独特。也因为此,七宝塔曾经差点被文物贩子盗走。

底部第一层凸雕莲花、狮子、麒麟、飞马等,转角处雕力士,蹲踞凸腹,有的双手上撑,有的歪头用肩膀顶,一幅幅用力的神态。

第三层有石雕拱门,拱门上雕双龙夺珠,门侧侍立二金刚力士。转角处雕绞龙柱,回旋盘绕,塔檐下飞凤、飞仙、共命鸟等变化多姿。檐下周匝垂帐,后面是比丘半掩门。

第四层周匝垂帐,前后有假板门,第五层上覆大圆盖宝珠顶,整体造形独特,设计雕刻精巧。

我国仅存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山西平顺大云院“六绝”看点

二层伎乐人

而最精彩的是第二层的伎乐人,每面雕刻壸门,内有两个或三个伎乐人,持乐器起舞。每个人物神态不同,所持乐器也不同,堪为歌舞音乐研究者研究借鉴。

综合下来看,大云院有最起码有“五绝”看点:“九龙戏珠”宝地、弥陀殿木构、佛教经变图、宋代石碑、七宝浮屠塔。如果算上清代写意十八罗汉画,那就是“六绝”。

我国仅存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山西平顺大云院“六绝”看点

二层伎乐人

大云院的古建木构和七宝浮屠塔的精美石雕,闪耀着千年的光辉,呈现了先人们高超的技艺和智慧,留给后人的不只是技术的敬佩,更是对美的享受。

徜徉其中,你能从中感受到建筑艺术的魅力、历史文化的魅力。这些真实完整的历史遗存历经风雨沧桑,古韵犹存,恰如那滔滔漳河水,奔腾不止,生生不息。
请关注 ,看过多古村故事。
(本账号系网易号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







�\u001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