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僅存五代木構建築之一——山西平順大雲院“六絕”看點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隨著國人經濟實力的提高,旅遊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在眾多的旅遊者中,有一個比較活躍的群體,那就是古建愛好者。

俗話說,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古建愛好者必去之地。

在山西,有一條精彩紛呈的古建遊線路,如果沒有去過這條線路的遊客,是不好意思自稱為古建愛好者的。這條線路就是濁漳河谷沿岸,至今保有百座唐末以下五代、宋、金、元、明、清歷代古建築,尤其是濁漳河由潞城向南轉為向東流的平順段,在這一段不足30公里的線路內,密集排列著從唐代到金元的十座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向被稱為古建遊黃金線路。

我國僅存五代木構建築之一——山西平順大雲院“六絕”看點

國保大雲院彌陀殿後面觀

而這條線路上,古建、古村交相輝映。平順縣北耽車鄉實會村就是其一,該村今年順利獲評中國傳統村落。

實會村人口740人,位於平順縣城東北25公里。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千年古村,村莊依山而建,整體佈局簡樸而靈活,各種建築依山就勢,錯落層疊,營造一種古樸的氛圍。

村內文物眾多,傳統歷史建築佔到村莊總建築的一半以上,尤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五代建築大雲院廣為世人所知。

它歷經五代十國的戰火硝煙,在風雨飄搖、天災人禍中頑強地屹立到今天,彌足珍貴。

我國僅存五代木構建築之一——山西平順大雲院“六絕”看點

彌陀殿正面,對聯橫批上的扁橫木就是普柏枋

大雲院的美,有行家總結出了五絕、六絕之美。今天,請跟隨胡哥的腳步,一起去領略國保單位大雲院的驚世之美。

告別藏兵洞的深邃悠長,告別古老宅院的厚重古樸,胡哥一行穿村而過,直奔東北方向的龍耳山腳下。那裡就是古建愛好者的朝聖之地——國保大雲院。

大雲院所在的地理位置就是一寶:龍耳山的九條支脈像九條巨龍環抱著一處半封閉圓形地塊,正中有一座小山丘彷彿一顆寶珠,大雲院就坐落在這顆寶珠之下,所以大雲院被美稱為“九龍戲珠大雲院”,是一處風水寶地。

我國僅存五代木構建築之一——山西平順大雲院“六絕”看點

大雲院正門

大雲院原名仙岩院,當地村民又稱它為大雲寺。創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是我國現存僅存的五座五代木構建築之一。現存兩進院,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山門)、彌陀殿、三佛殿,前院東西配殿分別為觀音殿和地藏殿,後院東西廂房已毀。

這其中,主殿彌陀殿是大雲院的主要建築,也是獲評國保的主要依據,是眾多古建愛好者心中的聖殿。

關於這大雲院彌陀殿,還有一個比較懸的故事。

在明代,這裡爆發山洪,大水裹挾著山石、樹木傾瀉而下,大雲院也未能倖免,但神奇的是,主殿彌陀殿毫髮未損,只有其他建築被沖毀。聽起來夠神奇吧。

我國僅存五代木構建築之一——山西平順大雲院“六絕”看點

彌陀殿兩側的石碑經幢

此後,大雲院幾度興廢,只有彌陀殿穩坐其中,古貌依然,未曾有大的變化。現在看到的是經過修繕的面貌,但是遵照了古建修復的原則,所以,原構未動,依然保留了千年前的樣貌。

彌陀殿粗看上去,九脊頂的平面方形建築坐落在1.3米高的臺基上,兩側屋脊伸展平緩,四個翼角略微上揚,沉穩、舒展、大氣。

細節部位比如屋頂正脊兩側巨大的黃藍琉璃鴟吻,屋簷下碩大的斗拱、以及四面圍牆門窗的硃紅色,除了感覺有些莊嚴氣派之外,似乎也沒啥特殊的。

我國僅存五代木構建築之一——山西平順大雲院“六絕”看點

彌陀殿內的樑架結構

其實不然。這座大殿在古建築上的價值非常大,主要有兩點,一是保留了大量傳統建築構件實例,是我國木構建築演變的活化石。尤其是使用了普柏枋這一構件,是國內現存最早實例;

二是殿內壁的五代佛教壁畫,現存21平方米,這是國內同期庵觀寺廟中所僅存,是彌足珍貴的藝術史文物。

壁畫內容是《維摩經變》,又名《文殊問疾》,主角是一位深通佛法、辯才無礙的富人,稱病在家。佛祖派遣文殊菩薩前來慰問。

故事內容翻譯成現代語境,就是領導派人親切慰問了某生病的知名學者,賓主雙方進行了親切交談,就某學問領域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友好磋商,達成了一致意見云云。

我國僅存五代木構建築之一——山西平順大雲院“六絕”看點

五代《維摩經變》壁畫

而實際上呢,這是一段在佛經上很有名的典故。

這位生病在家被佛祖派人問候的富人名叫維摩詰,深通佛法口才又好,若是上《奇葩說》絕對是連場冠軍。

佛弟子迦葉、阿難、舍利弗、彌勒等都曾被維摩詰辯論得無話可說,所以,此次生病,佛祖派人慰問,竟無人前往。只有文殊菩薩勇於一試。

這幅圖畫描繪的就是這個場面。類似的圖案在敦煌石窟中也出現過。

維摩詰和文殊二人問答之間的神情,以及各個隨從的神態被五代畫家定格在了此方牆壁之間。

穿越千年後,殘損的畫面中,神像面相圓潤,肌肉豐盈,樂舞伎廣袖長裙,姿態柔美,唐風唐韻猶存。

其五彩床帳、祥雲環繞、衣帶飄飛種種色彩與動態,極富觀賞感。駐足細觀,似乎還能聽到雙方辯經的聲音。

我國僅存五代木構建築之一——山西平順大雲院“六絕”看點

大雲院宋代石碑

與彌陀殿相比,後院的三佛殿似乎就少有人細看有些冷清了。這是一座清代建築,殿內兩側山牆上的清代壁畫“十八羅漢”,是少見的文人寫意畫法,筆法流暢簡潔,令人歎為觀止。

大雲院內的寶實在太多,比如彌陀殿兩側屋簷下的一通通石碑和經幢,再比如院內西南角巨大的石碑,是北宋天禧四年(1020)刻制的。

連底座在內高度將近5米,雖然碑面有些風化,但碑文內容依稀可辨,除了有賜建碑記外,還刻有心經。

大雲院外還有一寶,那就是院外南側不足百米的小山崗上的七寶浮屠塔。

我國僅存五代木構建築之一——山西平順大雲院“六絕”看點

七寶浮屠塔

七寶塔高約6米,其創建年代為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為五層八角石雕形制,每層的石雕圖案和紋飾都不同,非常獨特。也因為此,七寶塔曾經差點被文物販子盜走。

底部第一層凸雕蓮花、獅子、麒麟、飛馬等,轉角處雕力士,蹲踞凸腹,有的雙手上撐,有的歪頭用肩膀頂,一幅幅用力的神態。

第三層有石雕拱門,拱門上雕雙龍奪珠,門側侍立二金剛力士。轉角處雕絞龍柱,迴旋盤繞,塔簷下飛鳳、飛仙、共命鳥等變化多姿。簷下週匝垂帳,後面是比丘半掩門。

第四層周匝垂帳,前後有假板門,第五層上覆大圓蓋寶珠頂,整體造形獨特,設計雕刻精巧。

我國僅存五代木構建築之一——山西平順大雲院“六絕”看點

二層伎樂人

而最精彩的是第二層的伎樂人,每面雕刻壼門,內有兩個或三個伎樂人,持樂器起舞。每個人物神態不同,所持樂器也不同,堪為歌舞音樂研究者研究借鑑。

綜合下來看,大雲院有最起碼有“五絕”看點:“九龍戲珠”寶地、彌陀殿木構、佛教經變圖、宋代石碑、七寶浮屠塔。如果算上清代寫意十八羅漢畫,那就是“六絕”。

我國僅存五代木構建築之一——山西平順大雲院“六絕”看點

二層伎樂人

大雲院的古建木構和七寶浮屠塔的精美石雕,閃耀著千年的光輝,呈現了先人們高超的技藝和智慧,留給後人的不只是技術的敬佩,更是對美的享受。

徜徉其中,你能從中感受到建築藝術的魅力、歷史文化的魅力。這些真實完整的歷史遺存歷經風雨滄桑,古韻猶存,恰如那滔滔漳河水,奔騰不止,生生不息。
請關注 ,看過多古村故事。
(本賬號系網易號家鄉特色內容簽約作者)







�\u001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