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道德經》第四十章


一、迴歸與熵增才是事物發展的本源

先來講一下“反者道之動”。這句話的意思是:事物發展規律的源動力是迴歸、復原,或者運動到它的對立面,甚至消失,這兩種情況都叫“反”。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那麼多以前的豪門顯貴,漸漸就衰落了。比如山西祁縣的喬家大院,當初靠走西口開始興盛起來,到了喬致庸當家發展到鼎盛,接著,到了喬映霞時期開始走向衰落,到“七七事變”時期全家外逃,徹底走向沒落。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從無到有,進而發展至鼎盛,最後又從巔峰慢慢回到原點。我們中華5000年的歷史,同樣是在盛衰之間來回反覆,甚至推至全世界,依然如此,今天古希臘比較繁榮,明天古羅馬又很強;至近代,英國第一次稱霸世界,接下來德國又起來,再後來美、蘇爭霸……

對此,人類的進步力量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往的力量,這股力量使得人類取得輝煌成就,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直到一個高點;另外還有一股力量,就是自然對於人類文明的破壞力,來自事物的自然變質,腐朽,還有惡意勢力的破壞等等,這些力量構成了反,使我們的文明從原來的高點逐漸迴歸到原始社會的最低點。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二、關於“弱”的兩點思考


1、弱的本質是可控可用

我們再來看一下“弱者道之用”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道的作用就是使它變弱。不知道你觀察過寶寶玩積木沒有,無論他們堆多高,要幫他拆了重建,這樣才能一直玩。你無法想象寶寶把積木堆得比房子還高,因為這意味著你要拆房子才能讓他實現在屋子裡堆得那麼高。我們不能讓他堆到天上去,卻可以將積木收走,讓他沒得玩,你什麼時候高興了,可以再拿給他玩。在這裡,讓孩子在0----1.5米的高度內隨意玩,就是不打破規則,就能為我們所用,比如,木材的質量小於水(而且這種性質十分穩定),就會在水上漂浮,所以我們可以安心用來造船。這就是弱者道之用最基本的含意了。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你可能會有疑問,誰說不可以打破1.5米的上限?當然可以,不過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後果,拆房子。拆房子也就意味著打破。

我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凡是今天存在的事物,我們人類能夠存在幾百萬年,中國歷史能夠綿延不絕,一定是維持了一個正態分佈的發展曲線,即在某個特定閾值內變化,而非冪律分佈。否則,今天我們就不會看到他們了。比如古代巴比倫、古埃及的滅亡,則是不幸遇到偶然的冪律分佈。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2、弱的3個優勢

①弱小的優勢,減小威脅目標,減小能量消耗,將對手耗死

老子在道德經裡通篇在講的最核心主張之一就是:柔弱勝剛強。那麼,一個強壯的將軍真會敗給柔弱的書生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來探討一下《道德經》的創作意途。即這本著作原本就是為古代帝王治國而創立的學說。如此,要治國一定得有國可治吧!這樣看來,那它的假設也一定是基於這個前提的。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那如果我就是想知道老子說的柔弱勝剛強具體的事例呢?根據上面那個將軍和書生的問題,來看下面這個例子:有兩個軍事強國,戰備總額都是100萬億,A國每年國內消耗10萬億,B國每年國內消耗30萬億,那麼,哪個國家的更強?單從軍備競賽這一維度來考慮的話,前4年,應該都是B國厲害。但是到了第5年以後,B國將耗光軍備財富,逐漸走向沒落,武器得不到更新、維護,戰士也缺少必須的軍用物資,甚至出現防禦癱瘓的嚴重後果。

雖然有的國家很強大,卻不具備小國的靈活機動與易於管理。因此,弱小的往往具有耗能低,生命力頑強等特徵,成為少數的倖存者。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②大國的難以維持,機器越複雜,越易於被破壞從而變弱

再看這段“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舉之;將欲奪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大意是:想要讓嘴巴合上,就讓它張開,張開的久了感到痠痛難忍,自然會合上;想要它變弱,就先讓它變強;想要廢掉某個政策或是政敵,就先將他舉得高高的,擺在明顯的位置,讓大家都看到他的缺點;想要奪取它,就先給予它。這些,都是微而不大,隱而不顯的現象。

比如歐美髮生的次貸危機,就是將欲弱之,必故強之生動寫照。本來,歐美等發達國家生活應該是比較優越的,但他們不消停,“借”了全世界太多的錢,都花光了,結果還不上,他們很多大的公司和企業就只能倒閉、破產了,眾多的工人也失業了。尤其是美國,倚仗自己是世界老大,肆無忌憚全世界到處管閒事,哪兒哪兒動不動就搞個軍事基地,哪兒哪兒動不動就來個軍事幹預。結果,攤子鋪大了,自己給自己上個套兒,終於受不了了,這不現在特朗普一上任,國內外麻煩不斷。繼續照此執迷不悟下去,我看他們的麻煩會越來越多!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可能會有人問了,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而不是一直強盛下去呢?這有3個層次的原因:


a、開水會很快散熱,熵增一樣也是一切文明無法避免的規律

那些豪門世家也好,強盛王朝也罷,本身並不容易保持,因為“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例如從唐玄宗盛唐時期開始,以後一代一代的帝王都是盛世,那就意味著,農業、科技、軍事、人口等指標必須一直往上漲,GDP過一二十年就翻一番,否則必將倒退到過去的常態之中。然而,我們肯定都知道唐朝甚至是現在,我們都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能讓農業生產一二十年翻一番,包括人口、科技等更是如此,所以,我們可以斷定即使沒有安史之亂,唐朝一樣會向弱的方向迴歸。

簡單來說,國家越大,所要花費的維護成本就會越高。維護成本是隻會不斷增加,而用來維護的人力、物力卻未必時刻都跟得上,一旦出現失誤,這個國家就會不堪重負。看漢、唐二朝是我國最強大輝煌的兩個時期,而在他們滅亡後,我國無一例外進入前所未有的黑暗期。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漢唐的塊頭太大了,它將中國大地的能量消耗殆盡,最後還砸出兩個大大的深坑。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b、我們的文明架構像複雜拼圖,拼合成功很難,但弄亂它太容易

我們人類的文明就像複雜的拼圖遊戲,想要拼合成功很難,需要耗費大量的心血、精力。貌似強大的文明,只需要一點點的意外,就可能使整個“拼圖”成為散亂的垃圾。意外可能來自天災、內亂、外侵等因素。

特別應該瞭解的是,自從朝代建立與更替開始,人們漸漸明白他們的“美”,都會覬覦這些“美”的事物,這種參與改造文明或者改變歷史軌跡的想法,世代相傳,因此,破壞的可能一直都在,朝代的盛世是這種打擊的首要目標。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③示弱還可以獲得溝通的順暢

基於人類天性是以自我為中心,而示弱正中人們的下懷,所以,善於運用示弱與傾聽還可以助力人與人的溝通:


當先生下班晚回家,作為太太有兩種做法:

a、直接指責:你怎麼回來這麼晚,說,到底幹什麼去了?

b、婉轉引導:做好飯菜等著先生回來,先生回來問太太為什麼不先吃,太太回答:“我不餓!”想想,先生心裡是不是感到很溫暖,很愧疚。我相信這位先生以後肯定不會無故晚回家了。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還有:

如果上中學的女兒晚上回家很晚,作為父母,你會怎麼做?一般人恐怕都是上來質問:“上哪去了,怎麼回來這麼晚?”你猜女兒會怎麼回應。她肯定很害怕,更不會好好回答你的問話,甚至隨便編個瞎話矇混過關。

我們看這對夫妻是怎麼做,或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參考。女兒晚回家,父母兩個人都睡不著覺(這誰也睡不著),在家裡等著。聽到敲門聲,老兩口故意上床上睡覺,等女兒敲了幾下門,爸爸下床去開門。等女兒進來,爸爸什麼都沒有說,只是用惺忪的眼睛抬頭看了看掛鐘,回屋睡覺去了。丟下一臉茫然的女兒站在那發呆。

第二天,女兒感到愧疚,主動找到父親,並說明了晚歸的原因。父親聽了,說:“嗯,你說的爸爸很難免理解。其實,我到是沒有什麼。只是你媽媽為你擔心的要死,整晚整晚睡不好覺,你有什麼給她說好了。

”女兒又找到媽媽,媽媽說:“我這裡到是沒什麼,只是你晚上不回來,你爸爸擔心的受不了。”爸爸、媽媽都用溫情(弱化女兒的逆反心理)默默感化,女兒在爸爸和媽媽那裡既受到了深深的愛,內心深處又受到應有的自責。女兒的心裡暗暗下定決心,下次一定不能再晚回家了。這才是較好的子女教育!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這對父母就是很懂得“用弱”:

a、避開激烈爭辯的可能(給女兒適當的臺階),讓女兒冷卻內心衝動;

b、冷靜的女兒內心良知湧現,主動坦白;

c、表示理解,並且用示弱的方式向女兒傳遞二老對她的關愛(相互故意說,自己這邊無所謂,關鍵是你爸/媽如何),同時避免陷入以愛為砝碼的感情綁架陷阱(比如:我這麼愛你,關心你,你對得起我嗎?這種做法特別容易引發情緒對抗);

d、深刻感到自己犯了錯,為了不讓爸媽傷心,一定要把這個壞習慣改掉。


管中窺豹:為什麼老子如此崇尚“示弱”?道德經的這句話說的清楚


當然,《道德經》博大精深,漢唐君只是略通一些皮毛,還望大家多多指教。

各位,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加我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