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常態下鄉村旅遊如何轉型升級?

“互聯網+”新常態下鄉村旅遊如何轉型升級?

在“互聯網+”的時代,作為一手牽著農民,一手牽著市民;一手一手託著城市:一肩挑著一產,一肩挑著三產,不僅關係到全國6億農業人口福祉,還關乎7億城市人口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的鄉村旅遊,該如何擁抱互聯網,實現“互聯網+”新常態下的鄉村旅遊轉型升級?

“互聯網+”的本質,是企業通過互聯網收集海量的信息和數據,從中分析、傾聽消費者心聲,以此快速改進產品和服務,提供極致的消費體驗。它促使當下以企業為中心的產銷格局,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格局。傳統的鄉村旅遊要借“互聯網+”之風發展升級,就要從旅遊產品、營銷模式、經營管理模式、軟硬件、保障體系等五大方面實現升級。

(一)旅遊產品的升級

互聯網鄉村顯然不是鄉村的在線化和數據化,而應是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產品建設為根本,因此鄉村旅遊想要取得可持續的發展,就要對接互聯網消費思維,實現旅遊產品的升級。

1.鄉村旅遊創意產品的融入

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消費已經進入到個性化消費時代,傳統的農家樂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鄉村管理者一定要保持創新意識,在信息的幫助下尋找產品創意,利用每一個鄉村都擁有其獨特的民俗、特產、風貌去深度創意。在農產品創意領域,已經有“褚橙”“賣檬”等創意品牌走出了條路,通過“網絡範兒”視覺與文字包裝,品牌擁有了鮮活的生命力。馮小剛導演的《私人定製》電影風靡全國,體現了因人而異、私人定製的優勢。受此啟發,農業園區發展“私人定製式的認養園”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環境意識的加強,人們食用蔬菜和肉食時,都在尋找味道好、品質佳、利健康、保安全的“放心菜”和“健康肉”。但是化肥、農藥、除草劑、飼料添加劑以及生長調節劑的使用,雖大大提高了產量,但同時也帶來了有害物質殘留、環境汙染等間題,給人類的健康構成了威脅。能夠擁有自己家的"三分”小菜園,一個屬於自己的豬圏、魚塘等,既可自己親自勞作,又可委託管理,體會收穫的喜悅,成為好多城鎮居民尤其是中老年朋友的願望需求。未來幾年,我國物聯網將快速發展,認養園的私人定製方可以在電腦上看到認養園中植物和動物的實時成長情況和管理情文將大大促進認養園的發展。

2.新業態類型產品的拓展與開發

互聯網時代下,要以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為鄉村旅遊的發展理念拓展與開發鄉村休閒、農業公園、體閒農場、鄉村營地、鄉村莊園、鄉村博物館、藝術村落、市民農園、民宿等新業態類型,助推從鄉村旅遊到鄉村旅遊生活的轉變。

鄉村旅遊要擴展產品形態,不僅要“賣”生態、文化,還要“賣”農產品。鄉村旅遊農產品“怎麼賣”?在挖掘、整理和推介宣傳後,還必須藉助電商平臺。在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同時,農產品各個生長過程的信息進行統彙總,進而形成一套由數字構成的“綠色履歷”。消費者只需要掃描產品外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完整的農產品種植管理信息,消費者選購時也會更加放心。“鄉村旅遊+電商”是湖南精準扶貧新路徑。

3.網絡可視化產品的增加

在線上微信互動、網上訂購、“關注抽獎”“媒體網絡互動、大眾廣泛參與”線下“野外踏青、景觀垂釣、採摘樂趣、水果佳看、健身暴走、暢享自然”基礎之上,打造多種私人定製化的產品,通過網絡可視化技術,提供鄉村旅遊產品的實時動態分享,讓線上的消費者變為線下游客,線下游客變為線上消費的常客。

(二)營銷模式的升級

1.化客體消費為主體宣傳

從加強景區自身建設出發,充分考慮消費者需要,讓遊客在實地遊玩中享受、歸心,營造多個拍照點、點贊點、感悟點、分享點,藉助互聯網平臺分享出去,實現化客體消費為主體宣傳。

充分利用現代媒體和自媒體創新營銷方式。例如利用微博、博客、微信向顧客推送產品、活動、互動等信息;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網絡平臺、大V大咖等推廣自身的產品;拍攝微電影,將關於鄉村旅遊及遊客等有趣的人、事、故事表現出來,引起大眾的關注。例如,2014年,潘石屹在微博上為家鄉甘肅天水叫賣蘋果,於是“潘蘋果”走俏了市場;2015年,山東漢子張傑用百度直達號將阿克蘇蘋果賣了個熱火朝天,價格每千克高達65元左右,並且賣出了一單500噸價值325萬元的歷史記錄。同樣是一隻蘋果,咋就這樣不同呢?這就是全新營銷模式的魔力。

鄉村旅遊營銷模式要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營銷、融合營銷、精準營銷

2.線上線下齊頭並進

在做好線下營銷的同時,要加大線上營銷的力度。做好網站建設、微信、微博、微商、團購等多種互聯網營銷模式,除了提供鄉村的地理位置、交通狀況、旅遊價格、自然風景、人文特色、村莊特色、民風民俗、住宿餐飲信息之外,還能對旅遊者遊覽線路、時間安排、食宿安排等提出建議,實現從“賣產品”,轉變為營銷鄉村休閒生活方式。

例如,2016年11月06日湖南電商扶貧特產專區展銷活動在長沙舉行。51個貧困縣8000個貧困村的蜂蜜、黑茶、糧油、豆乾、臘肉等近500種優質農特產品,在長沙通程麓山商業廣場展銷。市民和遊客不僅能當場購買產品,還可通過觸摸屏和二維碼進入湖南網購節網站電商扶貧專區頻道,對特產進行搜索、瞭解和下單操作,體驗線上線下結合、農村城市無縫對接的暢快感。一種圍繞鄉村旅遊農特產品展開的電商扶貧方式,正有力地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也為鄉村旅遊發展添了薪火。

3.區城資源的整合營銷

鄉村旅遊不是一家一戶的各自為戰,而是要實現資源的共享、形象的整和市場一體化基礎之上的整體化營銷,採取政府引導、輿論造勢、企業實施、農戶合作的營銷策略,通過統一整合產品、統一編排線路、統一包裝形象,實現村莊整體的“鄉村旅遊名片”,或者是區域範圍鄉村旅遊目的地的綜合感知。

(三)經營管理模式的升級

建立鄉村旅遊服務平臺,發揮互聯網在遊前、遊中、遊後的優勢,實現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的高效管理。通過與農業開發公司或旅遊網站合作,將閒置的鄉村旅遊資源進行度假租賃的分級、整合、規模化管理,實現旅遊資源的在線展示和預訂,同時藉助平臺影響力,通過APP與遊客進行在線互動。完成線上信息展示、營銷、互動、決策、預訂、支付等鄉村旅遊遊前的線上務,到線下個性化、多元化的鄉村旅遊體驗的閉環過程。

例如,鄉村民宿拓展市場營銷渠道,實施多元化營銷。鄉村民宿的發展,需要對客源市場進行細分,對各自的經營目標進行準確定位,有針對性地開展營銷。面對自助型、家庭式、“銀髮”客源市場,包括青年、學生、揹包客、老年人、自由職業者以及部分自駕車遊客,鄉村民宿除與旅行社建立固定聯繫之外,要全方位擴展銷售渠道,借鑑臺灣民宿和城市民宿的做法,形成戰略聯盟和產業集群,開展整體營銷,利用平面媒體、網絡媒體、電視電臺、戶外媒體、新聞發佈會、旅遊展覽會等立體化的宣傳手段等進行銷售和推廣,讓更多遊客瞭解鄉村民宿,誘發遊客的購買意願。藉助信息化手段實現“民宿+互聯網”,建立在線短租平臺,通過網絡預訂承攬客源,或是依託專業網站如去哪兒、途家、藝龍進行銷售,或是自建網站進行自行銷售,利用微博、微信進行營銷,或是藉助各大團購網站進行營銷。還可以通過舉辦節慶、民俗等主題活動,邀請遊客參與體驗,體驗過程和日常經營中建立良好的客戶關係,通過溫馨服務獲取客人的認可和讚許,實現口碑營銷。

(四)軟硬件的升級

要實現互聯網與鄉村旅遊的融合,必須具備硬件和軟件的雙重保障。加快完善鄉村智慧旅遊基出條件,建立基礎設施保障,提供完備的景點網絡、交通、醫療衛生等基礎公共設施。並結合鄉村旅遊的特色,整合鄉村各項地理信息、人文資源信息,建立相應的智慧旅遊基礎服務系統,引進互聯網技術人オ,為鄉村旅遊提供技術服務支持。

(五)保障體系的升級

在現有旅遊標準化工作的基礎上,推動鄉村旅派信息標準化建設,逐步建立標準統一、數據規範、持續更新的鄉村旅遊信息化標準。同時,建立健全鄉村旅遊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鼓勵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旅遊企業使用技術先進、性能可靠的信息技術產品,配合第三方安全評估與監測機構,加強政府和企業信息系統安全管理,構建起以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用戶安全為主的多層次安全體制,保障重要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部門間信息資源共享安全。鄉村旅遊發展進入“微時代”。微時代對應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對旅遊的營銷、管理、傳播、開發等,包括旅遊的關係都提出的全新的話題。例如,我們所謂的提質、升級,主要是體現在這裡。其中,業態、投資和運營管理的主體、對應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変化。城市流行什麼,在鄉村就一定會出現什麼時尚的業態,例如在城市裡還沒有得到普及的免費的無線網絡-WiFi,已經迅速地在某些鄉村的旅遊業態中得到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