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戈壁深處,有這麼一支隊伍


在那戈壁深處,有這麼一支隊伍

連霍高速柳園至星星峽段全長118.4公里,是東西貨物集散出海外貿的重要通道,是進出新疆的貨運交通樞紐,是甘新交界的咽喉要道,也是由酒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柳園高速公路大隊護航下的平安幸福路。


每到寒冬,冰雪低溫、沙塵大風等天氣頻發,氣候特點複雜多變,每年在柳星段--星星峽、馬蓮井、鐵架橋、黑山口……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時間總會有不同特點、不同情形的挑戰,有時全線降雪、有時大風揚沙,有的路段積雪,有的路段結冰、有的路段大風、有的路段大霧、有的路段多種情況共存。這些情況都是柳園高速公路大隊全體隊員隨時需要面臨的挑戰和考驗,而每年的春運無疑是這些考驗中最為艱難的,酒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柳園高速公路大隊民警王向龍告訴記者: “我來柳園大隊我度過了兩個冬天,也就是兩個春運,這兩個春運的時候我都是全程參與的,最艱苦的時候就是每年春運的這段時間,因為它的天氣的原因,還有道路的通行條件,車流量大(等情況),我就覺得最艱苦的是春運的時間。”

在那戈壁深處,有這麼一支隊伍

每年春運時柳園高速大隊全體民、輔警共25人都會全體出動,在一百多公里的轄區內,24小時無間斷地巡邏,晚8點到10點、12點到凌晨2點、凌晨2點到凌晨5點,每個時間段內都有他們的身影在路上,路在變、人在變,唯一不變的是堅守在回家路上的他們,在零下28℃的寒風中,他們頂風冒雪、不分晝夜堅守奮戰,只是為了讓回家的路更安心、更舒心、更暖心。

在那戈壁深處,有這麼一支隊伍


王向龍告訴記者: “從一個人的身上就能看出來全大隊的一個工作狀態,拿我個人來說,比如說春運的時候,除了上班的時間,其他的時間我都是時刻在想著也提醒著自己,下一秒可能有事情要發生,我會把我平時下班做的那些事情全部放在一邊,我外面也不出去就時刻準備著,比如說有個突發事件前面有惡劣天氣、車輛發生事故,或者是有些車壞到路上,接到報警電話以後,我就能保證我在5分鐘之內,我能迅速出警的那種狀態。”

在那戈壁深處,有這麼一支隊伍

五分鐘對一般人來說是很短的時間,可對於高速交警來說,那就是最佳救援時間,一旦發生大型交通事故,如果能早到五分鐘,也許就能更早幫助到困在路上的人,也許就能挽救一條生命。作為高速交警,時刻緊繃著的神經、及時迅速地救援反應已融入了他們的血脈,而提前的預防部署更是成為了他們的基本素質。

2019年11月8日晚上10點多,巡邏人員執行夜間巡邏勤務,期間轄區出現大風天氣,有時還零星飄著雪花,值班人員看到大隊微信群內的天氣路況信息後,立即針對冰雪惡劣天氣做出了應急準備,9日凌晨3點多,大隊接到電話報警稱有車輛發生事故,請求出警。值班人員出警進行處置,直到凌晨5點警情才處置結束,他們不約而同的說:“我們朝西再巡巡邏,看看道路上的情況。”


在那戈壁深處,有這麼一支隊伍

巡邏至2804公里處時,發現以西路段道路結冰存在安全隱患,巡邏民警就又在遠端擺放提示牌、在近段通過爆閃燈警示提醒過往車輛穩駕慢行、安全通行。做好警示提醒後,繼續向西巡邏,還沒走1公里一轉彎下了坡,映入眼簾的又是如紅絲帶一樣的車流,靜止不動、映紅了天際,車上的所有人神經更加緊張了,眼神中再沒有了睏意,因為在這裡出現車流滯留,原因很多、因素紛雜極為危險,此時已經是早上6點多了,巡邏人員兩人一組,立即做好近端警示和車流尾端亮尾提醒。同時,指令勤務組在柳園北進行遠端分控、分段通行,聯繫協調養護部門鏟冰除雪。


為快速通行,他們動員駕駛員一起撒防滑沙,很快一公路的下坡撒遍了防滑沙,車輛可以通行了,長龍般的車流開始慢慢蠕動,他們焦急的心情稍微平靜了些,但疏導指揮的同事們從未因超負荷晝夜奮戰和數公里穿行車流而懈怠,一會撒沙一會疏導,最終滯留路段終於全線疏通,滯留的所有車輛也都全部安全通過,這時大家再低頭一看時間,已經是下午3點了,但工作其實還遠沒有結束,大隊的其餘人員還根據編排分組,依然堅守在崗位上,全力保障鏟冰除雪作業和持續開展巡邏警示、安全提醒工作。


在那戈壁深處,有這麼一支隊伍

以上這些都只是逢年過節高速擁堵時的常規操作,非但瑣碎、勞累,最可怕的是還時常伴隨著種種危險,2019年1月中旬,正是返鄉高峰期,柳園高速公路管轄區域一天過車能達到1、2萬,多的時候可達3萬輛,由於車流量大收費站過車慢,經常導致大幅度長路段的擁堵。

有一天晚上9點多,大隊民警王向龍接到報警電話,報警人稱距柳園高速檢查站由西向東2741公里處發生車禍……

王向龍告訴記者:“我接到報警電話,我就和我的副大隊長顧宗輝處理事故去了,也是因為前面堵車,後面車速太快了沒剎住,然後就發生了追尾,那個車和前面的發生追尾以後,後面又有一個車過來發生了追尾,造成了3車相撞的那種交通事故,我們處理完事故準備撤離現場的時候,有一個車過來,也不知道是他(駕駛員)沒看見還是車速太快,那天警戒區也劃定了,負責警戒的人也在,結果他衝過來,警戒的人喊了一聲我也就趕緊往邊上一靠,正好那天還有一個拖車,我就把拖車司機往旁邊拉了一把,那個車就唰的一聲從我眼前過去了,估計距離我就有個10公分的距離,時速估計得有100碼。”

這樣的危險情況不只是王向龍,大隊的其他民警、輔警們或多或少都遇到過,但他們從未退縮遲疑,因為頭頂的警徽、肩上的責任、老百姓讚許的目光給了他們太多的力量。


在那戈壁深處,有這麼一支隊伍


柳園高速公路大隊,這是一支從來不缺少英雄的隊伍,他們堅守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舍小家顧大家,用堅守書寫著平凡,用平凡之軀護衛著平安幸福路,這次對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正是他們向黨和人民上交的一份完美答卷。


1月26日大年初二,新疆哈密市星星峽公安檢查站因疫情防控對所有返疆車輛和人員進行全面消毒和體溫檢測,車輛通行緩慢,出現擁堵。然而疫情蔓延和“封城”謠言,使回家團聚過年的出疆人員迅速辭家返疆,大量入疆車輛如決堤的洪水湧來,星星峽收費站滯留的車輛也是越來越多,大隊黨支部迅速將柳園防控點以外的警力全部調集到星星峽,展開疏堵保暢工作。


在那戈壁深處,有這麼一支隊伍


在那戈壁深處,有這麼一支隊伍


疫情當前,加之道路通行緩慢,司乘人員情緒急躁看見執勤民警便一擁而上,有詢問道路通行情況的,有小孩發燒請求幫助的,有老人走失求助尋找的……民警們早已忘記了睏乏和飢餓,他們一邊安撫群眾穩定情緒,一邊想盡辦法解決現場困難,就連後勤人員送來的方便麵和熱水,他們都全部分發給了車流中急需的老人和小孩。

連續36小時,他們還是依然頂著因睡眠嚴重不足而佈滿血絲的雙眼,扯著因連續工作而沒有喝水乾啞的嗓子,抬著因巨量指揮動作而僵硬的胳膊,拖著因奔跑久站而痠軟的雙腿和飢腸轆轆的空腹,逆行在車流中疏導指揮車輛有序通行、站在戈壁丘峰上呼喊尋找走失老人、駕車護送身體不適持續高燒的三歲小孩入院治療。

作為戰友,明日再見對他們來說竟成了奢望,他們之間足足兩天沒有見面、沒有說話,就連唯一發布和接受指令的對講機都“靜默”了,因為柳園冬天寒風刺骨、氣溫經常零下25℃左右,手機和對講機等執法裝備很容易沒電。原本兩人一組的勤務小組,因為為嬰兒找衝奶熱水、尋找走失的老人、護送發燒的小孩等突發情況不得不獨立作戰。在手機電量即將耗盡的那一刻,為了不讓戰友們擔心,他們用凍僵的手快速發出一條信息“弟兄們,此刻我將與你們失聯了”,原本尋找走失者的他們,自己卻成了“走失者”。

36小時後,當滯留車流全部疏導完畢時,夜色中一抹抹“熒光綠”如同一個個路標佇立在路邊,五百米一個、一公里一個,在那時他們已然成為百姓心中的“希望”,眼中的“燈塔”。


在那戈壁深處,有這麼一支隊伍


在那戈壁深處,有這麼一支隊伍


這是一支足以讓我們感動和敬佩的隊伍,每次在極難險重任務面前,他們總是衝在最前方,因為他們深知他們是酒泉公安鐵軍,守護甘肅“西大門”入口安全、出口暢通是他們的神聖使命,他們從來沒有忘記“疫”線的誓言,沒有忘記“守得住荒漠,耐的住寂寞,咽的下風沙,扛得起重擔”的紅柳精神,他們用實際行動兌現著他們入黨時的初心使命和從警時的錚錚誓言,他們是酒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柳園高速公路大隊全體交警,他們更是甘肅乃至全國交警的縮影,有他們在,我們真的無比安心!


記者:楊豐澤

素材報送:酒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柳園高速公路大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