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去了部队

1979年11月的某一天,郑理想他们几个小伙伴去百货公司仓库送货,回来的路上,走到704研究所大门口时,遇见几个穿着皮大衣的解放军同志,其中一人问郑理想,小同志请问“街道办事处怎么走”,郑理想就给他指了一下路,这是他说你能不能带我们去,郑理想想了一下就说行,他把架子车交给推车的伙伴(一辆架子车两人,一拉一推),就领他们前往目的地,这是他们问郑理想多大了,什么文化程度,想不想去当兵。郑理想就问了他们是什么兵,部队在那里,他们说在新疆是炮兵,喧了一路到了街道办事处,他们去里面办事,郑理想就和他们分手告别,其中一人记下了郑理想的名字,就说你报名当兵来吧。过了几天,街道办事处就开始征兵宣传了,郑理想就和几个朋友去报了名,紧接着下来接到接兵通知,让郑理想他们去区医院体检。体完检过了几天接到入伍通知书,郑理想去武装部领取了装备。期间居委会的乔主任还给郑理想介绍了个工作,街道办事处需招共青团团委书记一名,她推荐了郑理想,在当兵面前,郑理想放弃了当团委书记一职。1979年11月24日,这天阳光灿烂,郑理想他们这些来自街道办事处征得的104名新兵,兴高采烈到当地区委礼堂集合,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开完会郑理想他们到兵站了吃饭,随后上了西去的列车,是那种绿皮列车。告别了亲人们的惜惜送别,擦干了留念泪花,向新疆出发了。

从金城到新疆大河沿,火车一路颠簸经过武威、张掖、柳泉、哈密经过3天时间,到达吐鲁番(大河沿),这天下了火车,郑理想他们到兵站,兵站准备了(四菜一汤,都是用大脸盆盛的),大家吃的挺好。晚上就住在大河沿的一个末营业的楼里,在那个夜晚郑理想他们领取了过冬的皮大衣(里面是羊毛,外面是黄颜色的那种大衣),有了它就能抵御新疆冬天的严寒天气。

那年去了部队


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刚出来部队来的汽车就在路旁等郑理想他们,他们30人一组先后登上汽车,上车后把身上的背包放在身下,坐在上面,当大家都上了车后,汽车开动了,向着南疆驻地进发了。一路上车上的蓬布放下,车里一片漆黑,随着车的摇晃人在里昏昏欲睡。汽车行驶在公路上,两旁是戈壁滩,每天只开200多公里,遇到个兵站停下休息吃饭住宿。第二天清晨再向下一兵站开去,在库车兵站,带队的首长教郑理想他们唱歌,郑理想学会的第一支军歌«我当上解放军»,歌词大意:“我当上解放军心里好喜欢,连队是我家,官兵心相连,红星照我站好岗呀,钢枪伴我把兵练,战歌飞满天”。经过漫漫长途的9天(火车三天,汽车六天),他们终于到达了部队,当车队一进营区,只见路两旁的老兵们排着队列,敲锣打鼓喊着“欢迎新战友、同志们辛苦了”等口号,把他们迎进了营区,从此郑理想部队的生活正式开始。

那年去了部队


郑理想他们是按班分配住宿,一个班住一间房,屋里中间留下走人的过道,两旁就是床铺了,地下先铺一层草,在把褥子铺草上,被子放在上面,要求叠成豆腐块式的方方正正棱角分明。新兵训练就是把一个老百姓变成一个合格军人的过程,每天早上起床号一响,他们快速穿上衣裤,然后跑向门外,早操训练开始,一般先跑步,随后队列训练,训练完后。洗漱打扫个人卫生,然后去食堂吃早饭,饭后休息片刻,又开始早上的军事训练,中午到了吃饭,饭后休息会。下午又训练开始,到了晚上吃饭,饭后不是学习就是开班务会及其他,熄灯号响后就上床睡觉了,紧张的一天生活结束了。第二天又循环了,新兵生活有序地进行着,除了训练就是政治学习。部队首长也给他们讲讲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驻地维吾尔族居民居多,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我们不一样,如果不懂或不知道就要闹出笑话,他讲了一个实例,一天一对父女俩,受邀到部队一个连队食堂做木匠活,旁边有几个战士帮忙干零活,装好一个桌子后,一个战士过来对那个女孩说,我们俩把它抬到旁边去,刚说完,那个父亲不愿意了,拿起斧头向那个战士砍来,吓得那个战士撒腿就跑,旁边战士忙把那个父亲抱住,问咋了,那父亲讲明了原因,原来维语里的抬是(男女不干好事的意思)问明原因,战士忙解释汉语里抬就是搬东西的意思,这场风波才结束。还有一休息日,有几个新战友走在大道上,路过县电影院,当时还未发领章帽徽,穿一身黄衣服,他们遇见几个姑娘不知什么原因,其中一个姑娘抱住我们一个人,吓得那位挣脱那人,撒腿跑回营区,首长向郑理想他们讲了民族地区的复杂性,一般不要惹当地维吾尔族人。3个月的新兵生活就这样要结束了,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后,每个战士被分往各个单位报到。

那年去了部队


郑理想被分到加农炮营部有线班,听苏军医说是孙营长亲自点名要得郑理想。营部有线班有9人,程排长和郑理想他们住一间屋,他一个单人床,其余郑理想他们每两人一张床,是把两人的单人床板并排放一起,底下把砖头垫上,一张大床就好了。接下来军事训练开始了,先是轻武器,班长从武器的性能,瞄枪的动作要领讲起,是他们对枪有了了解。那几天新疆下大雪,营区的空地上白雪皑皑,郑理想爬在一把掌厚的雪地里,手冻的握不住枪,艰难地向远方的靶子瞄去,一天训练7、8个小时,一天下来把人累的够呛。训练了一个星期,实弹射击开始了,郑理想拿着冲锋枪,领队给了八发子弹,要求打三个单发,两个连射,第一次打的不错5枪打了45环,是个良好,感觉还上挺好的。紧接着是手榴弹训练,每天拿着训练弹在操场上训练开,无数次跑动投掷,练下来一天胳膊痛,手臂都抬不起来。训练一段时间,实弹投掷开始了,他们去了野外的一个空地上,四周没有人,投掷地方是个下坡地,郑理想站在坡上,拿起手榴弹,拧开木柄后的盖子,抠出拉环,套在小拇指上,上前助跑,右手把手榴弹抛向前方、卧到,轰的一响,42米是个优秀。完成了任务,前面吃的苦就不算什么了。在有线班训练了两个月后,一天郑理想站末班院子哨,那天雪下得特别厚,郑理想就找了个大扫帚,把整个院子扫了一遍,中间康佑民营长起夜,见郑理想扫地就问郑理想,“小同志你是那里兵,文化程度多高,叫什么名字,是那个班的”,郑理想一一加以回答,当天下午突然三营部贺指导员找郑理想,在他的房里,他说我们营部经过集体讨论决定,让郑理想到团卫生队学习,当卫生员,并说了当一个卫生员的重要性,让郑理想好好学习,不要辜负组织的重托和希望。

那年去了部队


第二天郑理想打起背包行李就到炮团卫生队报到去了,卫生队是一个四周是营房,中间是花园的四合院。在那里郑理想学习了一年,在卫训班,是由卫生队的军医给他们当老师上课,先从生理、病理、药理讲起,学完后并考试,合格后,再到各个科室实习,记得刚来学习时,教室是他们的课堂也是他们的寝室,黑板旁矗立一个人体骨骼标本,在睡觉半夜起来去小便时,抬头睁眼一眼就能看到它,使人毛骨悚然经常吓得不敢起夜,后慢慢习惯后就好了。医学理论学习完后,就学习注射打针,伤口包扎等。学习后期到手术室实习,期间遇见一阑尾炎患者要手术,手术当天,各种消毒准备,手每个指甲缝隙都刷洗,正式开始当军医拿手术刀切开患者腹腔,黄油就出来了,郑理想站在军医旁边一下子就恶心起来,差点把饭吐出来,忙到一旁蹲下,压住了恶心。接下来有到药房实习认识各种药品名,并熟悉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一年的卫训班学习后,卫生队长想要留郑理想到卫生队,他们营部景医生不同意,郑理想又回到了营部卫生所。

到营部跟上了部队正常生活,安排到班里算他们一员派班站哨,跟营部战友一起出早操。在卫生所配合景医生给病人抓药、打针、理疗,每星期都支起高压锅给针管,沙布消毒。景医生外出时,郑理想就给人看病,有天晚上,一个战士进门说他的肚子痛的历害,郑理想让他躺在诊断床上,按指压法、拉伸,判断出他是急性阑尾炎患者,郑理想立即向值班首长汇报了该战士的病情,首长派车让郑理想陪这位战士到了12野战医院,诊断结果和郑理想一样,立即住院手术。三营部平时有菜地劳动,修筑菜窖郑理想都积极参加,有天去菜地劳动,拿起锄头锄草,驾驶班的武继智说郑理想这个城市兵不会干农活,锄草把菜苗给锄掉了,并教郑理想应该怎么干。给菜施肥,要拿上洗脸盆,去厕所装上土拌的肥到菜地给菜施肥,回来后把脸盆洗净,继续用于洗脸、洗脚。当兵期间郑理想每年都获得营部嘉奖。

当兵第二年,3月5日学雷锋日,景医生让郑理想和七连卫生员去县人民医院看他们有没有什么活可干。到了县人民医院,他们找到院长说明了来历,她同意郑理想他们到各个科室学习实习,并说你们是男同志,最好学个医生,郑理想回去和景医生做了汇报,他和营部首长商量了一下,同意每天抽半天到县人民医院帮忙学习。到了医院,院里给郑理想俩每人按排了一个医生当老师,郑理想跟着内科的管筣、康巴尼沙、买买提医生看病、问诊、写病历,经过了大半年的学习,使郑理想的医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间有段时间,随部队出外野营拉练,在给战士和干部看病的同时,也上阵地去守候着他们训练,他们拉开炮架,填上炮弹,打出炮弹,阵地上响起震耳欲聋的响声,情景使人震撼。有一天景医生让郑理想背上药箱随他到营地附近的老乡家,去给人家看病,路上有一个毛驴,他调皮地骑了上去,学着阿凡提的样子,拍下驴屁股,驴跑了起来。他们每到一地,老乡们都热情接待他们,拿出了家里的鸡蛋,端上了马奶子,他们盘坐在炕上,鸡蛋没吃,马奶子喝了,并按他们习惯谢谢了人家。景医生给他们看病,该打针的打针,该吃药的抓药,该走了他们送郑理想俩到村头。那段时间干得挺起劲得,平时除了干好工作外,也帮景医生干干活,有天景医生叫郑理想帮他杀一头驴,并说还有几人帮忙。郑理想问多少钱买的驴,他说9元钱,天啦没想到这么便宜,他说是从疏勒县的牲畜巴扎上买得。在空旷的地方,挖了个坑,把驴四腿梆上,杀的血放入那个坑,那次有一大洗衣盆的肉。第二晚去了景医生家和帮忙的人吃了驴肉。

那年去了部队


在小环境中,郑理想就和景医生在一起,因他家属在部队住,并有宿舍,平时他就回家过夜,晚上营卫生所就郑理想一人,晚上熄灯号响过后,郑理想拉上窗帘黑色不透光,可以看看书,那段时间也看了不少书。平时他家需要菜,让郑理想去营部菜地里摘点给他送去。他家属上班,有时小孩没有带,抱到卫生所里给看会,当年他有一儿一女,姑娘叫景丽,儿子叫景沛。每天清晨景医生从家里到卫生所上班,郑理想就倒好洗脸的热水供他洗漱,然后打扫卫生所的卫生。星期天没事就请假上疏勒县或喀什市转转,那时东西便宜,一公斤葡萄3角钱,郑理想背上黄书包一次买6角钱,到县城旁水渠里洗洗就能吃2公斤的葡萄。当时他们第一年津帖费每月9元、第二年每月11元、第三年每月13元。每年春天到来时,他们约几个人就去老乡家杏园买些杏子吃,当地的杏子大而甜,在杏树下吃杏不要钱,出门时称好带走的杏再缴钱。

那年去了部队


那时间在部队最喜欢的日子就是八一建军节,每到那时,各个单位晚上就聚餐,一般十菜一汤,吃过饭,有时有文艺慰问演出他们就排队前往观看。有年过八一节,营部给每人发了一包红山烟和一包糖。当时三营部有一个通信排,一个指挥班,一个驾驶班,营部大约也就40来人,人少伙食相对就好点,一般早上玉米粥、馒头,四个咸菜,中午、晚上米饭、面条、馒头,四~五个菜,一星期改善一次,除主食外,7~8个菜。转眼之间三年的服役期就要到了,一天贺指导员找郑理想谈话,想让郑理想继续留在部队干,处于当时的考虑,郑理想就要求复员,脱下军装回到了家乡。

那年去了部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