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

最近又溫《水滸傳》,發現這位一手引領了水滸傳眾多強盜在後期轉變為義盜的龍頭老大在大家口中風評並不算好。

可能是在《水滸傳》中,如果不是宋江自始至終的招安思想,導致眾好漢最後大多慘死或悲慘結局,並且奸臣或宋朝當時糟糕的時局並未有絲毫好轉而顯得格外諷刺愚蠢。

宋江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


因此,也許宋江這個人物就不像魯智深或武松那樣,會收穫大家大量好評或佩服,而多是被稱為偽君子或真小人,當然,這些爭論中,也不乏有支持宋江思想的,分別從當時的忠君報國封建王朝最高信仰統治和梁山如果不接受招安就會被朝廷不費吹灰之力剿滅的歷史猜想假設性來討論。


――很久前寫的一篇有關分析宋江到底是何樣人物屬性的文章,今天搬過來。


真實歷史上的宋江如《宋史》所記載的宋江與《水滸傳》中的宋江形象相差很大,而且正史中的這位宋江起義時間很短(只有一年多),規模很小但威力不小(“官軍數萬不敢攖其鋒”),後來是否真正接受朝廷招安並且徵方臘,史學界爭議也頗大。(因為這裡主要討論宋江是否君子小人,其出身的考辨問題我點到即止。)

那麼,由於歷史上的宋江存在時間很短,《水滸傳》這種古典小說在我國民間的影響、傳播力遠>真實歷史中的正史,且你貼的也是《水滸傳》中的圖冊形象。所以,我們就《水滸傳》中的宋江其人,來說說這個問題。


宋江,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是我國古典名著中的四大名著之《水滸傳》所創造出來的,非常突出重要和老百姓家喻戶曉又喜歡津津樂道的知名文學藝術人物。

要說宋江是君子還是小人,我們先看看宋江這個人其志如何。

首先,《水滸傳》中第三十九回潯陽樓宋江吟反詩中,原著這樣描寫:(宋江)獨自一個,一杯兩盞,倚闌暢飲,不覺沉醉,猛然驀上心來,思想道:“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好漢,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裡。我家鄉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詞,便喚酒保索借筆硯來。起身觀玩,見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題詠,

宋江尋思道:“何不就書於此?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過,重睹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乘著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揮毫便寫道: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宋江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道是: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寫罷詩,又去後面大書五字道:“鄆城宋江作。”


上面那這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出幾個關鍵,

①宋江不是庸碌的泛泛之輩,他是個胸有志向急需一展抱負之人。

②他的志向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向朝廷效忠。

宋江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


③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首領,宋江自比黃巢,並且敢笑黃巢不丈夫,那就是說,他覺得自己身份與黃巢一樣,但能力大過黃巢。與黃巢又有天壤之別。因為黃巢沒有效忠朝廷,不‘忠義’,而他宋江‘忠義’,所以宋江是‘大丈夫的忠義之士’,黃巢則遠遠不如他宋江。



其次,確定好這個意思後,宋江這個人以後在水滸傳中的所作所為就很好理解了。

要知道,君子的概念首先由孔子提出,君子是何?君子要行仁義,以仁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前提是仁義。君子處事也要恰到好處,君子要為人坦率,做事真誠,重義氣。

那我們看看,這些標準,宋江達到了嗎?這裡我們還是分兩方面看。

一、看看他是怎麼對朝廷:

原本就是朝廷小吏, 一心效忠、想在朝廷有所作為、即使不濟落草為寇,還是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舉起的旗幟又把〔替天行道〕改為〔順天護國〕(天,古代代表天子,天子,當朝皇帝也),

起義造反無論多麼轟轟烈烈,都不忘向朝廷投誠,所以後來接受招安順理成章,始終以儒家傳統封建士大夫的理想抱負為己任,以此開始,以此結束。

二、看看他怎麼對梁山好漢:

宋江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


起初,宋江以仗義疏財,布善施恩來收買人心。在江湖中本就獲得一個〔及時雨〕的鼎鼎大名,後來,宋江私放晁蓋,還為此殺了其妾閻婆惜後在潯陽樓又題反詩。隨後上到梁山,坐上第二把交椅,嘴裡對晁蓋說著“哥哥是一寨之主,不可輕動”,但晁蓋死後,宋江禮節性的推搪幾下,然後正式成為梁山第一首領,把晁蓋的所有主旨和影響全部推翻扔掉。

成為第一首領後,宋採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坑死了秦明全家誑秦明上山,坑當時錦衣玉食,出身大戶本來家庭事業地位身份都和美高貴的玉麒麟盧俊義。宋江派人寫造反謠言,又挑唆管家去亂告發盧俊義,害得盧大員外家破人亡,事後不得已上了梁山。可以說,盧大員外和別的梁山好漢最大的區別是,如果不是宋江故意坑他拉他下水,原本作為典型高富帥的他,根本用不著‘落草為寇’。

在晁蓋死後,宋江一路向朝廷獻媚並且主動願意當朝廷的鷹犬,派梁山好漢去攻打同樣是起義軍的方臘,因此死了多少弟兄,梁山義軍也就此接近滅亡,就更不用說了。

最後,臨死時,朝廷還是看不上宋江,而宋江為了‘忠義名節’就按照朝廷的要求自殺了,他自己自殺不要緊,為了怕李逵又造反毀了他的‘忠義’,他就毒死了這個一直跟在後邊忠心耿耿的單細胞‘弟弟’。至於宋江對林沖、武松、魯智深等一干兄弟,一樣是用盡心眼,平素要是不與天子和朝廷作對,宋江是對兄弟們‘夠義氣’的,但,只要一觸到朝廷和忠孝,宋江反手就是一個坑死兄弟們絕對不在乎。

所以以上,我們不能簡單的說,

這個人物是君子嗎?

很顯然他不符合孔子定義中君子的標準。

那這個人是偽君子嗎?

他又是一個至始至終貫徹自己信念即為朝廷盡忠,自詡為肱骨之朝廷棟樑的封建臣子。

那他是小人嗎?

以他對梁山兄弟們來說,很多都是大偽似善,但只要不觸及朝廷和他心目中定義的忠義,說他全都是虛偽,倒也並不符合。

綜上,我們來看這個人物,要以多方面角度全面縱觀他的作為,抓住他核心的思想,再去給他一個相對客觀中肯的評判和理解。

如果要我為宋江這個人物定個性質的話,他算不得君子,也並不是小人,他就是個從小在儒家君君臣臣體制教育下規規矩矩形成的一個封建小吏,因胸有大志而終想翻江倒海,又因忠君思想根深蒂固而終究只能是鷹犬之姿。


歸根究底,如果我是朝廷方特別是天子,當然可以考慮他,如果我是梁山好漢,那我一定先跑遠遠的,以免到時候我被利用到打仗打不死,宋押司為了他的‘忠義’再一把把我坑死,那我不是太過倒黴有了這麼個坑友?

所以,立場決定思慮,因勢而行,因人而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