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潭府帖》

《潭府帖》刻入《淳化閣帖》歷代名臣法帖第四。黃伯思《法帖刊誤》捲上以為偽。文見《全唐文》卷一四九。

   永徽六年(655),高宗李治欲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高宗為此曾召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勣、尚書左僕射于志寧和尚書右僕射褚遂良議事,遂良再三苦諫,高宗只是不理,因致笏殿階,叩頭流血,乞求“歸田裡”。高宗大怒,命左右將他拉出。同年九月庚午,將遂良貶為潭州(今湖南長沙市)都督。顯慶二年(六五七)轉徙為桂州(今廣西省桂林市)都督,不數月,又以“潛謀不軌”之罪貶為愛州(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褚遂良死於愛州任上,年六十三歲。

   是帖為褚遂良在潭州時給外孫的信札,自署書於五月八日,當是顯慶元年(656)之五月八日(遂良於永徽六年九月貶至潭州)。其 時年已六十歲。遂良手札不多見,此又系晚年所書,書風不離大王(王羲之)體系,為初唐風尚。尚有《家侄帖》傳世,見(淳化閣帖) 卷四。


釋文:潭府下溼,不可多時。深益憒?,況兼年暮。諸何足言,疾患有增,醫療無損。朽草枯木,安可嗟乎。自離王畿,親故阻越,每思宿曩,寧喻於心。承汝立行可?,出言成軌,遷居要職,擢任雄臺。聞之嘉聲,增以羨慕,更得汝狀,深美吾誠,因奏事問,方便在意,徙居此土,深成要佳汝悉也。五月八日,舅遂良報薛八侍中前。

褚遂良《潭府帖》

褚遂良《潭府帖》

褚遂良《潭府帖》

褚遂良《潭府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