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饲养肉用种鸡的目的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合格种蛋,孵出更多的健康雏鸡,以满足肉用仔鸡生产的需要。因此,衡量肉用种鸡饲养管理好坏的标志,就是每只母鸡能生产合格种蛋和种雏数量的多少。如果肉用种母鸡产雏数少,肉用仔鸡生产成本就高。所以,应该采取措施,提高肉用种母鸡的产蛋量、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从而提高产雏数,这是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方面的主要任务。

1.开产前的管理种鸡是否能够适时开产,开产时种鸡体重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种鸡产蛋高峰期的来临及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的长短。同时,对种蛋的品质也有很大影响。因而,尽管开产前时间不长,但对种鸡的终生生产性能至关重要。为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开产前种鸡的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肉用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肉用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肉用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适时转群。一般要求种鸡在开产前2~4周转入产蛋鸡舍,以利于母鸡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新的环境。转群时间大多在20周龄左右,如转群时间过迟,种鸡已经开产,在育成舍内随地产蛋,种蛋破损增加,合格率下降。夏季转群应避开白天高温时间,最好在傍晚进行。冬季转群最好在中午进行。如果采用网上平养育成鸡,抓鸡时应注意一部分一部分地围鸡,以免挤压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抓鸡时应轻抓轻放,转群的同时还应淘汰瘦弱、病残等无种用价值的鸡。

(2)进行预防免疫注射。为了使种鸡在产蛋期不受疾病侵袭,并保证后代雏鸡的健康。一般按防疫程序都在产蛋前进行一系列疫苗注射。免疫程序可按各品种的情况具体制定。

(3)增加光照。为了控制种鸡的性成熟,生长阶段都采取了限制光照的措施,但要求自18 周龄开始,每周增加20~30分钟,逐渐增加到15~16小时为止。在产蛋期内保持这一光照不再改变。

由于日照时数达不到要求的时间长度,必须补充光照。补充光照有早晨补光、晚上补光和早晚补光等办法。为了便于管理,认为采用早晚补光较好。这样可减少每天调整开关灯时间的麻烦,每天5时开灯至天明,天快黑时开灯,开灯时数是用16小时减去晚上开灯的时数和太阳光照射的时数。

为了使舍内光照均匀,安装灯要等距离。一般要求在鸡背高度上有10勒强度即可以(即每平方米2.5~3.0瓦)。灯尽可能不用软线吊装,以防被风吹动摇摆而使鸡受惊。


肉用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肉用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肉用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2.改换产蛋日粮从22周起,种鸡的日粮应从育成8鸡日粮转换为产蛋鸡日粮并有1周的过渡期。将限饲调整

为每天饲喂,喂料量适当增加。因为在增加光照后,母鸡的生殖器官发育加快,体重还在增加,同时又要为产蛋储积营养物质,若喂料量不够,营养不能满足需要,会影响产蛋。同时,肉用种鸡采食量大,容易过肥,会影响蛋的生产,所以应根据产蛋率的变化正确掌握喂料量。产蛋率上升期间,喂料量应逐渐增加,但不应增加过快,产蛋高峰期的日粮相当于自由采食的90%~ 95%,产蛋高峰过后,喂料量应逐渐下调。在生产实际中,应根据各品种的体重标准,控制体重,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鸡群的生产性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