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你也會有所改變


當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你也會有所改變


01


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為小夥伴們推薦書單。去年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利用閱讀書籍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也是沉澱自己內心的浮躁和找自己的想要的答案。


不是說,讀書可以減少多大的痛苦,至少可以給自己一份慰藉,讓原本空洞的自己得以豐富且飽滿。


時常有讀者跟我說,自己有時候很難堅持下去閱讀一本書。我想,可能是沒辦法讓自己靜下心。這個時候,其實可以以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為主,也可以將其當作睡眠讀物。


好啦,接下來我要為大家推薦10本我上半年閱讀過的書。2019年只剩下半年,希望這些書也能夠成為你的隨身讀物。


02


1、葉聖陶、夏丐尊《文心》


這本書,我當時在書店裡找個很久才買到,是在朋友的推薦下進行閱讀。


都說,每一個文字愛好者,都應該讀讀這部經典的作品。文與心,讀和寫,都要用心。寫作是需要好的手藝與技巧。


這部作品讀起來很有趣,每一篇圍繞一個知識點展開講述,比如,文體、文章結構,寫作時常遇到的問題等。


如果你也是文字愛好者,或者,學文之人,推薦你閱讀。


2、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


這是汪曾祺的散文精選集,作為生活家的他,記錄了生活的一草一木,一茶一飯。他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這本散文書,我是在睡前閱讀,無需過多的思考,很慢很享受。原來,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很有趣。


3、黃有璨《運營之光》


這本書,我很早就買了。之所以閱讀,是因為跟工作相關,想了解更多關於新媒體運營知識。這本書,我一直都在反覆看,不同章節,不同階段。


對於乾貨類的書籍,我總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和理解,可能太過笨拙。對新媒體和運營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買來閱讀,幫助自己涉及更多的運營知識。


4、瑞·達利歐《原則》


這本書,我覺得很有意思,雖然裡面涉及的一些期貨、基金等金融知識,我不是很懂。但讀起來,沒那麼費力。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創意擇優”四個字。在這本書裡,作者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帶領自己的團隊一步步成長,以及職場工作中的知識。


任何一個公司,都希望所擁有的人才是多變而不是一塵不變,是能夠適應任何階段的壓力,而不是退縮。


5、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59歲的歐維脾氣古怪,卻堅守著自己的準則。當他在充滿絕望的生活裡,一遍遍循著那些與自己有關的痕跡時,他對死亡也就逐漸看清了。


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是會有那麼一刻要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不瞭解他的故事,就無法瞭解這個人。


6、羅伯特·布萊(美國)《文案創作完全手冊》


閱讀這本書,確切地說是在學習。因為,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邊看一邊記筆記。有太多知識點需要去吸收與消化。


這本書,對於從事文字、文案的人來說,是一本很值得讀的作品。裡面涉及文案的內容有很多,如公關文案、營銷文案、標題、新聞稿等。


7、斯賓塞·約翰遜(美國)《誰動了我的奶酪》


在好友的朋友圈推薦下閱讀了這本書,早前就有聽過,只是四月份才開始讀。書的篇幅不長,我是在上下班地鐵上閱讀完畢。


對我來說,最大的感觸就是改變。任何時候,任何事如果不去改變,不做出改變,一直固守成規,終究是要被淘汰。


生活也好,職場也罷,一定要做好接受改變的準備,也要隨時讓自己保持應變的能力,成為不可被替代的那一個。


如果說,你處於迷茫期,那麼,這本書值得你讀。


8、周國平《生命本純真》


這本書,我之前就已閱讀過,只是又被我拿起來重讀。之所以重讀,也是因為在四月底,我寫作陷入了瓶頸。


因此,我將周國平的這本散文作品,當作給自己充電的書籍。重讀這部作品,跟第一次閱讀的感覺已經不同。尤其是講到閱讀與寫作的時候,我會結合自身的情況來閱讀。然後,找到新的感觸。


周國平說,對於寫作來說,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真正感受到的東西寫出來,文字功夫是在這個過程之中而不是在它之外錘鍊的。


9、克萊爾·麥克福爾《擺渡人3:無境之愛》


對克萊爾·麥克福爾《擺渡人》系列有種特別的喜歡。去年閱讀完《擺渡人2》時,以為崔斯坦、迪倫之間的故事已經結束,沒想到今年《擺渡人3:無境之愛》上市,擺渡人系列,終於有了結局。
第一部:擺渡;第二部:成長;第三部:治癒。
雖然,第三部的結尾會覺得有點倉促,但還是喜歡崔斯坦、迪倫;蘇珊娜、傑克;他們擺渡人與靈魂,愛和勇氣的故事
迪倫和崔斯坦,他們從第一部開始,兩個人就被緊密的系在一起,在他們之間有著難以分開的紐帶。傑克和蘇珊娜則是在一步步地經歷中去發現彼此的重要。
人生在世,或許我們既是“靈魂”也是“擺渡人”。渡人,渡己。要有愛,有勇氣,堅守著自己的善意。


10、大島祥譽《麥肯錫工作法:學會提問》


最近,幾個月來,每個月都會安排自己看一些乾貨類的書籍。《學會提問》是麥肯錫研究專家大島祥譽給出的“提問式思維”。


整本書,作者以自己在麥肯錫工作時的經歷為主,生活為輔。不是雞湯,而是提升效率、工作方法的書籍。


提問是解決問題的開始,當我們在面對任何事情時,要學會提問,有自己的邏輯與框架。那麼,這件事也就開始得到了一些答案。


當我們接觸越來越多的東西時,我們必須要開拓自己的思維,讓自己能夠接受與容納。好的提問,有利於激發我們去思考。



03



在現如今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我們很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病症”:迷茫、浮躁、懶惰…而讀書恰恰是一劑對症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