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浙江都在“搶人”了,有的地方還在堵人

1.這一個月,中國分為兩個部分:湖北,和湖北之外。


這兩天,中國又分為兩個區域:防人的,和搶人的。

一些地方在嚴防死守,非業主莫入,衝家裡砸麻將桌。另一些地方展開搶人大戰,專車專列專機拉人回來復工。

前幾天看了一個視頻:浙江東陽15輛復工大巴星夜兼程,從貴州運送人員回浙復工,全程警車護送。感觸很深

還有包專列。義烏喊出“你來上班我來買單 義烏復工直通車來了”。

義烏招人復工這次頗為硬核。據新京報報道,義烏市委書記下達死命令:24小時在線接收企業復工申請,就是半夜12點的申請也要辦好。

符合條件?秒過;

買不到口罩?政府專人聯繫採辦;

對方省份不放人?政府出面協調;

員工自行返回義烏?路費報銷;

企業招到新員工?每人補貼1000元。

還有包專機。2月16日17點左右,長龍航空GJ8025航班載著154名嘉善縣企業的返崗員工,從四川廣元機場抵達杭州蕭山機場。


廣東、浙江都在“搶人”了,有的地方還在堵人

包機費用,員工不用付,嘉善縣政府承擔三分之二,企業承擔三分之一。

比浙江更低調但更硬核的據說是廣東。

據百度遷徙地圖,從2月中旬開始,廣東一直居人口迴流省份之首。


廣東、浙江都在“搶人”了,有的地方還在堵人


按城市來看,人口流入前三位全是廣東的。


廣東、浙江都在“搶人”了,有的地方還在堵人


早在2月16日,東莞就包車從雲南昭通接員工返崗復工。

佛山市長也公開承諾:

絕不允許出現一家企業因為沒有口罩不能復工復產的事。只要企業缺乏防控物資,提前三天向屬地政府報告,我們政府就要幫你解決。

2.這些地方的搶人做法,讓很多城市看呆了。大多數地方還處於封、堵狀態。前幾天流傳一張復工申請表,層層審批,要蓋8個章,企業復工不易。


廣東、浙江都在“搶人”了,有的地方還在堵人

新華每日電訊報道稱,企業想復工,需要填15個表格、2份承諾書,制定1個應急預案、1個復工方案、1套食堂防護措施和1套宿舍防護措施,共計21份材料,有些材料還需要去街道蓋章。

這就是中國迥然不同的兩個區域,一些在防人,一些在搶人。

3..復工迅速的地方,也是對疫情響應最快的地方。浙江和廣東都是率先升級一級響應的省份。


廣東、浙江都在“搶人”了,有的地方還在堵人


有人說,這體現了治理能力的差異。簡單粗暴的防控,簡單粗暴的凍結一切停擺一切,其實最偷懶的。能根據情況兼顧疫情防控、正常運轉、社會發展,才是精細化管理。2月17日,浙江宣佈,疫情防控已由“封閉式管控”向“精密型智控”轉變。

但除了能力差異,防人和搶人區域還有一個巨大的不同:進取心。防人的,主要想著不出事;搶人的,想著下一步發展,想著怎麼抓機會得資源。

說實話,前幾天作出搶人決定,是要冒一定風險的:

成百上千的運人過來,如果帶來新增病例,疫情擴大,是要擔問責乃至下課風險的。

但在疫情可控下,搶到了資源,比別人早跑一步,經濟早復甦,無疑有超額收益。

而防人的地方,只要疫情不出問題,即使經濟停滯也怪不到自己頭上。但他自然也不會脫穎而出,不會有超額收益。

選哪種策略,這相當於在十字路口做一個選擇,需要魄力與擔當。

目力所及,這次最早作出防控策略調整的是江西,2月15日宣佈:全面取消國道、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疫情檢測點,減少疫情防控對企業復工復產和群眾生活的影響。

這種進取心更多體現在企業。

富士康鄭州工廠推出“防疫返崗激勵獎”,返崗返工的員工,符合條件每人可以獲得3000元。

2月17日,萬科物業升級“長江行動”,宣佈提前啟動20000人的招聘計劃。

4.這種進取心是推動中國這麼多年進步的重要力量。

願意承擔責任和風險,願意打拼,不怕失敗,給點陽光就燦爛,我們稱之為企業家精神。

我們看到一種景象,危機過後,優秀的企業和先進的地區更有緊迫感,更想奪回疫情損失。同時,他們更願意從未來著眼,抓住一切機會去獲取資源。

這次疫情,搶人的地方對新員工尤為看重。比如義烏,新員工來,提供三天免費食宿;企業招新員工,每人獎勵1000元。

這背後的含義是,要把往年在其他地方打工的人,都搶過來。別人瞌睡時我們動手。這實際上是一種資源的重組。優秀者往往在危機後先知先覺,資源向優秀者聚集,會帶來效率的提升。

5.很多人在問,疫情之後今年的經濟怎麼走?

最有效的參照是非典疫情。

非典疫情發生時,各項經濟數據都十分難看。但疫情結束後,消費需求反彈,投資加碼,出現了一波完美的V型反彈。


廣東、浙江都在“搶人”了,有的地方還在堵人


比如代表消費的社會零售總額的走勢,非常明顯的V型走勢。


旅遊和餐飲強勢反彈,人們在疫情之中憋得太久,疫情之後爆發性消費,可以看到非典之後星級酒店和餐飲的增速不僅是反彈,還成為了這十幾年中的最高點。


廣東、浙江都在“搶人”了,有的地方還在堵人


廣東、浙江都在“搶人”了,有的地方還在堵人


肺炎疫情能否重現非典時的深V現象,經濟在疫後出現反彈?


廣東、浙江都在“搶人”了,有的地方還在堵人


很多論者列出了幾點悲觀論據。

比如現在中國服務業佔比,比非典時高多了。而疫情主要影響的是服務業,比如餐飲、旅遊等,所以衝擊比非典大。

還如,現在中國的體量與2003年時不可同日而語,GDP是17年前的8倍多,轉身更難。更重要的是,非典時中國處於經濟上行階段,增長率兩位數以上,而現在是下行階段。

這些論點有其道理,但太宏大,扣上一頂帽子,適不適合沒有經過驗證。




我覺得是否出現深V走勢,經濟能否在疫後反彈,關鍵看兩點:

一是我們前面說的,能否實現資源的有效重組,能否激發出全社會的企業家精神。

危機就是打亂原有的結構,相當於一次資源重組。人,錢,物,可能在做新的爭奪和選擇,就像正在進行的搶人,更有能力更聰明的區域和企業,在獲得更多優質資源,這就是資源配置效率的一種提升。

二是當下經濟最大的瓶頸能否有效解決?

瓶頸是什麼,是大量的錢在金融系統空轉,流不到實體經濟裡去。

去年下半年以來,決策層為了對沖經濟下行,實行了一系列的寬鬆政策,放水刺激。但按照往常的規律,一放水一印鈔就會往樓市裡流,催生泡沫。為了防止這種情況,這次就一邊寬鬆,一邊收緊樓市,建立隔離牆,想把水往實體經濟裡引。

但放出來的水並不買賬,隨後出現了一個怪現象,銀行間利率與信貸利率之間形成了背離,放出來的水印出來的鈔票只在金融系統空轉,不往實體經濟裡流,形成了堰塞湖。

這就當下最大的經濟瓶頸。實體經濟缺乏血液注入,振興不起來;中小企業拿不到融資,發展不起來。決策層這半年的重大決策一直圍繞這個瓶頸在做文章,比如利率改革等。

造成這個問題背後的原因很多,有回報預期的因素,有所有制歧視,有銀行系統的效率問題等。

此次遭遇疫情危機,實際上把中國經濟逼到了險境,會不會倒逼改革,出現一些突破呢?

比如對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存在事實上的所有制歧視,當救經濟、保就業超越一切,所有制歧視是否能淡化?比如很多涉及利益集團難以推進的舉措,比如國企改革,重點領域的開放等,在危機面前能獲得共識獲得推進?

有評論者說,中國的改革向來不是在陽光燦爛的時候進行,而是天寒地凍的時候迸發。這是有傳統的,從78年改革開放到92年南巡到01年入世都是如此。

危機鍛鍊了我們的堅韌,也希望危機能激發出全社會的進取心與活力,革新那種不敢前行、畏畏縮縮的時代風貌。停擺的一個多月,需要去奪回。


本文部分數據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