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禁摩”之後再“限電”,這到底是為為哪般?

近期網上傳出了福建省福州市要在2024年全面禁止電瓶車的新聞,目前尚未可知真假。但如果綜合分析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疲軟的情況愈發突出,再結合國家層面不斷地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基調,以及多個地區禁摩政策依舊堅守等情況,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地方政府將會出於多種目的的角度,來強力推行“禁摩限電”的相關政令。

即“禁摩”之後再“限電”,這到底是為為哪般?

近十年來,由於電動車的生產技術水平較低,我國的電動車產業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發展極為迅速。截止到2019年底,全國電動車保有量超過3億量,這是個多麼龐大的數字,同時也正是由於基數大,外加部分電動車使用者安全意識不足,導致每年各地電動車事故量居高不下。也正是藉此原因,從國家到地方都陸續出臺了一些限制電動車的法令,目前來看,除了一些所謂的專家在不斷辯駁之外,就只剩下一片罵聲了。

即“禁摩”之後再“限電”,這到底是為為哪般?

一群開車的人,為一群騎電動車的人制定規則,這比閉門造車還要可怕,可以說與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有的一拼了。今天開誠撲公地分析下,到底為何要對電動車痛下殺手:

1.不交保險,不納稅,堅決禁止電動車出行


如果真心實意地想徹底禁止電動車,那從源頭下手是最有效的手段了,但為何不呢?因為這些電動車生產企業能夠為地方帶來稅收,解決就業,因此不能關停,同時電動車經銷商由於租店鋪進行售賣,每年也需要交納相當一部分的稅款。

即“禁摩”之後再“限電”,這到底是為為哪般?

而購買使用電動車的普通人呢?都是一錘子買賣,花了兩三千塊購車款之後,由於無需上牌,無需買保險等,也就自然沒有購置稅,車船稅這麼一說。有些人會疑惑了,電動車才幾千塊,就算有這些稅款的話,幾十塊也就足夠了,這種蒼蠅肉政府是不會看得上的,但由於電動車總量的龐大,全國來看這可是每年上百億的稅收收入,在大量企業業績下滑納稅減少的情況下,蒼蠅肉也自然不能浪費。

2. 出於對汽車產業的支持,必須打壓電動車


從2000年左右開始,中國的汽車產業開始了迅猛的發展,除了一些合資品牌之外,國產車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長城、奇瑞、吉利、北汽等車企也都紛紛推出了很多質美價廉的優秀車型。但由於經濟增速的減緩,整個中國的汽車市場在2018年開始,逐漸走向了寒冬。大家發現車賣不動了,特別是一些中低端的車型,明明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就是沒人買了。

即“禁摩”之後再“限電”,這到底是為為哪般?

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現在中國家庭的80%以上的資產都投在了房產裡面,並且基本都欠了銀行十年以上的債務,在這種背景下,車作為消耗品,它的消費市場必然受到了壓迫。但汽車消費作為經濟中極其重要的商品,它的滯銷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需要想方設法去榨取普通民眾的購買力,在降價促銷成果不明顯的情況下,終於祭出了行政手段:對電動車下殺手,逼普通群眾買車。

即“禁摩”之後再“限電”,這到底是為為哪般?

畢竟以現有的公共交通體系來看,是難以滿足人們的出行需要的,在“禁摩限電”的政策之下,要想出行便利,就只剩下買車一條路了,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各種零首付、一成首付等金融手段也是層出不窮的“幫助”著人們買車,但如今越來越擁堵的城市交通體系,讓開車出行成為了對意志力的考驗,另外停車難,車位貴,車輛的各種保養維護以及違章罰單等,更是讓人腦殼發大,錢包愈發緊張。在這些問題都尚未解決的情況下,一味地逼迫普通人群買車,無疑是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的做法,與強盜無疑。

即“禁摩”之後再“限電”,這到底是為為哪般?

3.城市形象的提高,逼迫著對電動車進行淘汰


現如今,筆者所在的五線小城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文明城市的創建,這種運動式的創建活動,短時間內通過透支財政,對市容市貌和基礎設施等進行了大面積的整改,確實能夠取得非常有效的面子成果,當然對於居民來說就需要承擔一些不便了,例如早餐點、街邊菜販、水果攤點都會被取消。

即“禁摩”之後再“限電”,這到底是為為哪般?

但由於地方經濟的下滑,人們的手頭確實沒錢又是切切實實的問題,很多人的日常出行還是依賴電動車,大量的摩托車電動車擁擠在道路上,這在地方政府的眼中是一種落後的表現,有點類似於早期很多城市禁止小排量汽車進入市區的政策一樣,因此為了提高城市形象,“禁摩限電”看來勢在必行了。


即“禁摩”之後再“限電”,這到底是為為哪般?

綜上所述,“禁摩限電”的政令,是一群出行有專車或者班車的人坐在辦公室裡憑著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主觀地做出的草率決定。誠然現在的摩托車和電動車所存在的問題還很大,事故率也的確較高,但這些問題不能歸咎於車,而應該是騎車的人,不想著如何提高管理水平,而是採用“一刀切”的粗暴式管理方式,硬性的為普通群眾進行消費升級,這種不得民心的所作所為,勢必會被人們所唾棄和指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