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新闻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不仅是对一线医护力量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对新闻工作者一次前所未有的试炼。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逆行的队伍中,他们做着百姓的“眼”与“耳”,书写一线感人事迹,驻守着群众的安全感。

这场战“疫”进行到这里,也是时候该讲讲,关于新闻人的故事。

一名新闻“尖刀兵”的写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年轻记者,夏茁瑞所在的SNG团队是成都广播电视台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敢战斗的新闻直播“铁军”,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他们始终冲锋在前,不怕牺牲。

每个新闻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SNG团队

春节期间,在接到加班通知后,夏茁瑞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作为第一批回到工作岗位的记者,马不停蹄地跟随“铁军”团队前往成都市各个疫情防控一线实地采访。在连续18天的直播采访中,夏茁瑞和他的铁军队友们每天要去三四个点位,不仅一日三餐不能按时食用,甚至休息都无法保证。特别是在2月3日,这只铁军队伍凌晨又接到任务,前往青白江等地进行地震一线直播,凌晨五点归队后,仅仅休息三个小时又继续投入抗“疫”一线的战斗中。

每个新闻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每个新闻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每个新闻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SNG团队奔赴各处进行连线采访

高强度的工作还是让他倒下了。2月11日,夏茁瑞因发热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就医,在医院隔离接受医学观察。隔离的日子里,他用手机日记记录下了在隔离病房的心路历程。虽然暂别工作岗位,但他依然每天通过手机了解成都抗疫最新情况,还提醒同事们在工作中要保护好自己。

作为一名新闻人,夏茁瑞常说:“出发之前永远是梦想,上路之后永远是挑战。”在此次战“疫”中,他承担起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值得敬佩。

记忆中,这是第一个“单人新春”

这个春节,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记者姜澜雨度过了很多“第一次”。

1月23日,她和同事成为了成都第一批进入市感染者隔离病房的记者,让观众第一时间通过镜头看到了病房里的情况;1月25日,她在清晨送走了第一批川籍援鄂医疗队......一次次的外出采访,因担心有细菌传播给家人,她也度过了记忆中第一个“单人新春”。

每个新闻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姜澜雨进入隔离病房采访

隔离病房探访、医疗队接连出发,在担心疫情的同时,姜澜雨更为有幸采访到这样的最美逆行者而骄傲,一路走来见证着防疫工作的不断推进,她坚信这场防疫攻坚战一定会取得胜利,也坚信自己能为此贡献一份力。

“我们不是公安战士能保一方平安,却也能让平安的声音四方回响。我想记者的责任与使命就是想观众所想,写自己所获,用镜头和笔记录这个特殊时期的点点滴滴。

90后女记者无惧病毒 展“巾帼不让须眉”风范

作为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经济资讯频道《深夜快递》栏目的一名90后女记者,面对疫情,刘然然不畏艰险,多次赴一线进行采访报道,特别是多次踏足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在华西医院隔离病区,刘然然采访了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及其主管医师,深入了解外地患者在成都的就诊情况,展现了成都的医疗水平与医护人员的大爱无私。

每个新闻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青白江区疾控中心病毒检测实验区,也被称为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刘然然在那里实地采访了检验技师的工作,及时发掘典型人物,完成了有点有面的优秀新闻报道。她还曾多次参与报道四川省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发,记录下四川医者的无畏。

站在一线,“战”在一线

大年三十前一天,武汉迎来史无前例的封城。在城内留守的900万市民,仅仅通过网络上零碎的信息,拼凑不出他们完整的生活,更无法真正了解此时此刻的武汉到底在经历什么。

成都新闻人选择了勇敢逆行,前往武汉,主动请缨的红星新闻记者王效和记者潘俊文就在其中。

王效同时也是第一批前往武汉报道的国内媒体人员。1月23日,他穿上全副防护装备,进入武汉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直击抢救危重病人现场。进入隔离病房无疑会将自己置于随时可能感染的危险中,但因为王效的信念和坚持,我们最终得以看到隔离病房的的实况,一颗颗为武汉悬着的心,才稍稍得以宽慰。

每个新闻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武汉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内 王效 摄

在武汉疫情受到众多媒体关注时,潘俊文察觉到武汉周边县镇因为医疗条件相对薄弱,情况更不容乐观。1月30日,他奔赴前线,支援前方报道组。

在黄冈市,他探访了早期隔离感染人数最多的黄冈惠明医院;在红安县,采访了16岁脑瘫少年死去背后的县城疫情防控之困。疫情期间管控较严,各个卡点的盘查和交通限制较多,每天被测七八次体温,走四五公里是常态,但他没有叫苦。

他向社会传递了真实的湖北,更传递了那些微小的,本无法被听到的声音

守住市民的心,便守住了战线

大年初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开启了特别直播《众志成城抗疫情》,看度记者林锐也在这一天结束了自己的春节假期,回到工作岗位完成了首场疫情演播室主持工作。之后的连续十多天里,她作为SNG直播主持人赴一线采访,每天进行直播连线。

每个新闻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在连续十多天的抗疫直播中,林锐作为“逆行者”中的一员,去到了成都市公卫中心等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在隔离病区前,对权威专家进行采访,帮助市民了解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患者的精神状态。

疫情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陌生,为了更好、更全面地报道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林锐奔走在包括成都市公卫中心、医院、社区、商超等在内的多个现场,提前搜集资料,认真准备采访问题,还去到了市疾控中心、市卫健委等权威部门和单位,了解了整个成都抗疫情况。

每个新闻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林锐正在进行采访

在复工前夕,林锐又专访了成都市经信局、商务局、住建局等部门的领导,针对大家最为关心的复工时间和条件、物资保障等问题提问。

用手中的小小话筒,林锐便定了市民的心

没有大家,何来小家?

事到如今,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的记者杨菊梅还是忘记不了那一幕:当她匆匆忙忙将行李箱拎上后备箱时,母亲跟在后面眼里含有泪光:“我们就你一个女儿,两个孩子还小,你要是有什么,我们怎么办,我们是承受不了的!”虽然对有歉意,但作为成都广播电视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杨菊梅下定决心要赶回成都,“妈妈,没事,这个时候大家都在一线,我怎么可以当逃兵呢?

第一时间投入“大直播”,几乎天天跑“发热门诊”。就在从雅安赶回成都的当天下午,杨菊梅领到了第一个采访任务——去华西医院,直播全国首次针对新冠肺炎患者5G会诊。在提前了解了新闻背景,做好采访准备后,两个小时内,杨菊梅迅速完成了报道,结束时已经晚上11点。

大年初二,孤零零的路灯,空空荡荡的成都城,一辆喷洒消毒水的汽车疾驰而过,这是杨菊梅第一次一个人在成都过年。

在接下来的14天里,杨菊梅和同事一直坚守在抗疫报道第一线,哪里最危险往哪里冲,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医院的发热门诊打交道,采写了数十条有血有肉的报道,并且没请过一天假。

每个新闻人 都是“有故事的人”

杨菊梅正在采访医护人员

疫情不退,新闻人不退!为了孩子和家人安全,杨菊梅整个春节没再见家人一面,只想用心做好报道,让老百姓吃上“定心丸”。

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奔赴新闻现场的路上

新闻工作者可不是什么超人,他们都是一个个普通家庭中的子女、父母、爱人。但他们又好似“超人”,仅用一支笔,一个话筒便能鼓舞千家万户,温暖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