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卖掉上涨的股票,还是卖掉下跌的股票?

应该卖掉上涨的股票,还是卖掉下跌的股票?

投资心理偏差之——处置效应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种在交易市场中非常常见的心理偏差: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什么是处置效应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同时买了两只股票,一只上涨了,一只下跌了,如果让你选择一只股票卖掉,你会卖掉上涨的,还是下跌的?

如果你的选择是卖掉上涨的那只,那么你就掉入了“处置效应”的陷阱。处置效应说的是这样一种现象:许多投资者总是习惯性地卖出“赢家”,也就是股价上涨的股票,却死抱住“输家”,也就是股价下跌的股票。或者换个说法是,过早的卖出赢家,却留着输家过久。

彼得林奇在他的著作《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一针见血地说,这种交易策略是非常愚蠢的,就像拔掉鲜花,却浇灌野草一样。

理论上来讲,我们应该持有上涨的股票,继续赚取更多的收益,卖出下跌的股票及时止损,然后真到了实际操作时,却做了完全相反的决策。

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一个真实的笑话,说留给女儿当嫁妆的中石油股票,可能还要继续留给孙女了。

处置效应产生的原因

那人们为什么会有处置效应这样的心理偏差呢?普遍的解释是说,人们普遍会认为,上涨的股票接下来肯定会跌,而下跌的股票应该要触底反弹了,所以采取卖出上涨的股票,留下下跌的股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资收益。

真的是这样吗?有人通过大量的样本分析发现,事实可能并不能让他们如愿。这些上涨的股票年均收益率比下跌的股票,要高出4%。如果算上时间复利的作用,收益的差值是非常巨大的。显然基于处置效应产生的交易决策,并不是理性和合理的。

再往深了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每个人都有厌恶损失的本能。赚到一块钱的快乐,远没有赔掉一块钱的痛苦来得强烈。

如果选择卖掉下跌的股票,就意味着把账面上的浮亏变成了实际的亏损,会直接引发投资者的厌恶损失。那种感受如此强烈,以至于你甚至会编理由来欺骗自己,比如虽然暂时会下跌,但迟早会涨回来的。

另外一种倾向则是“落袋为安”,把眼前看到的利益尽快变现,以免后面下跌再亏回去,也是很多人的心态。

你发现了没有,很多人做决定的依据根本不是股票或者说公司本身,而只是当前股票价格的变化。股票短期的价格,只是目前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看法不统一导致的分歧罢了,怎么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和长远发展前景呢?

如何规避处置效应?

当我们分析清楚了处置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后,怎么去避免自己陷入处置效应的圈套,就很明显了。

那就是,我们在决定卖出哪只股票,甚至是卖不卖股票的依据,只能是公司的价值,并对比公司的股价。如果股价被高估了,那就应该卖出,如果股价被低估了,那就应该买入或继续持有。

这也是价值投资的核心。

而,我要给你一个更厉害的策略,那就是定投。定投只需要选好标的,一直买就好了,根本不需要调仓,无需关心什么时候买卖,因为我们知道,长期以后一定会盈利,无论当前的价格是涨是跌。

好了,以上就是对处置效应的简单分析以及我们的应对策略,你在投资中掉入过处置效应的陷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