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賣掉上漲的股票,還是賣掉下跌的股票?

應該賣掉上漲的股票,還是賣掉下跌的股票?

投資心理偏差之——處置效應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種在交易市場中非常常見的心理偏差:處置效應(Disposition Effect)。

什麼是處置效應

先問你一個問題,你同時買了兩隻股票,一隻上漲了,一隻下跌了,如果讓你選擇一隻股票賣掉,你會賣掉上漲的,還是下跌的?

如果你的選擇是賣掉上漲的那隻,那麼你就掉入了“處置效應”的陷阱。處置效應說的是這樣一種現象:許多投資者總是習慣性地賣出“贏家”,也就是股價上漲的股票,卻死抱住“輸家”,也就是股價下跌的股票。或者換個說法是,過早的賣出贏家,卻留著輸家過久。

彼得林奇在他的著作《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中一針見血地說,這種交易策略是非常愚蠢的,就像拔掉鮮花,卻澆灌野草一樣。

理論上來講,我們應該持有上漲的股票,繼續賺取更多的收益,賣出下跌的股票及時止損,然後真到了實際操作時,卻做了完全相反的決策。

身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一個真實的笑話,說留給女兒當嫁妝的中石油股票,可能還要繼續留給孫女了。

處置效應產生的原因

那人們為什麼會有處置效應這樣的心理偏差呢?普遍的解釋是說,人們普遍會認為,上漲的股票接下來肯定會跌,而下跌的股票應該要觸底反彈了,所以採取賣出上漲的股票,留下下跌的股票,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資收益。

真的是這樣嗎?有人通過大量的樣本分析發現,事實可能並不能讓他們如願。這些上漲的股票年均收益率比下跌的股票,要高出4%。如果算上時間複利的作用,收益的差值是非常巨大的。顯然基於處置效應產生的交易決策,並不是理性和合理的。

再往深了分析,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每個人都有厭惡損失的本能。賺到一塊錢的快樂,遠沒有賠掉一塊錢的痛苦來得強烈。

如果選擇賣掉下跌的股票,就意味著把賬面上的浮虧變成了實際的虧損,會直接引發投資者的厭惡損失。那種感受如此強烈,以至於你甚至會編理由來欺騙自己,比如雖然暫時會下跌,但遲早會漲回來的。

另外一種傾向則是“落袋為安”,把眼前看到的利益儘快變現,以免後面下跌再虧回去,也是很多人的心態。

你發現了沒有,很多人做決定的依據根本不是股票或者說公司本身,而只是當前股票價格的變化。股票短期的價格,只是目前市場上的投資者對公司前景的看法不統一導致的分歧罷了,怎麼會影響到公司的經營和長遠發展前景呢?

如何規避處置效應?

當我們分析清楚了處置效應產生的原因以後,怎麼去避免自己陷入處置效應的圈套,就很明顯了。

那就是,我們在決定賣出哪隻股票,甚至是賣不賣股票的依據,只能是公司的價值,並對比公司的股價。如果股價被高估了,那就應該賣出,如果股價被低估了,那就應該買入或繼續持有。

這也是價值投資的核心。

而,我要給你一個更厲害的策略,那就是定投。定投只需要選好標的,一直買就好了,根本不需要調倉,無需關心什麼時候買賣,因為我們知道,長期以後一定會盈利,無論當前的價格是漲是跌。

好了,以上就是對處置效應的簡單分析以及我們的應對策略,你在投資中掉入過處置效應的陷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