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点灯,灭灯,封灯,我真的无所谓了。我就是不明白,在这屋里,人算个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颂莲《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在登上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历史舞台之前,张艺谋凭借着过人的色彩敏感与饱和度与美学上的把控,早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电影摄影师。他曾说:““我认为在电影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因此在后来的学者研究中,也把“色彩”纳为张艺谋电影叙事的第二要义。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对于张艺谋而言,色彩即叙事。色彩在电影中,它是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情绪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环境与语境之下,色彩可以承担或展现不同的象征或者是深层地的寓意。相比较“西方”单一化的色彩寓意,在中国“色彩的寓意”在文化长流中,被赋予了多而广的内涵。比如,西方的“红色”是危险的是充满着流血的,而在中国的“红色”,是幸福的,是饱含希望的,也是故宫深红所象征的权力下的压抑.....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张艺谋是受到了西方电影学理论的影响,但他同时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种结合式的影响,使得张艺谋成为了勇于挑战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不断突破传统色彩,创造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创作型导演。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就已经突显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导演的叙事中的画面色彩张力,把色彩融入进故事中的人物,命运也随着色彩的绿与白,红与黑,黄与紫的转变而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洗涤,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妻妾成群

1991年,张艺谋把苏通的《妻妾成群》搬上大银幕,并定名《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的故事紧紧围绕着“吃人礼教”,讲述的是“在封建束缚下的女人们由于妒贤而上演一场又一场的闹剧”。

苏通在原著中旨在展现,我国封建社会下的“一夫多妻”的制度,并努力还原社会丛林的生存法则,而张艺谋则在原著上进行了加工,他开始对封建家庭结构展开了严艺的批评,用色彩冷暖行程的色彩去描述那个残酷的吃人礼教,去令人窒息的大院去把封建势力包围放大。这种创作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展现封建社会的传统现实与电影深刻的内涵主题,故事中的所有人都在这座深宅大院中挣扎与徘徊。

大红灯笼作为我国传统的象征物,它在影片中并不指代生活的西方,而是暗喻被无形力量而牵制住的人性和权力。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展现出颂莲空洞的眼神、灰色密闭的大院、鲜亮的大红灯笼深刻地印在观众的脑海中。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绿与白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作为基础色调,其他的色调都是辅色。但在电影中,同样作为辅色的绿色却并不那么显眼。绿色是红色的补色,在电影中它并不那么频繁的出现,甚至是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再电影中逐渐消失。

故事的开始,在一大堆敲锣打鼓的人群中出现少许绿色,这的确是属于夏天的“绿色”,也是女主颂莲心中的希望,但是随着那只敲锣打鼓的迎亲队伍愈发的接近,她也慢慢的接近生命中毫无绿意的归宿。在大宅院内,随处可见的暗绿色,也不过是表面迎合,内心虚伪的人交际罢了。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白是是颂莲经常穿着的衣服,一开始的白色是象征清冷顾忌,再到后来这种白色成为了孤独与失去灵魂的象征。仿佛从颂莲站在那个迎亲的路口,她的白色学生装早已经成为了白色的丧服。在整个颂莲的单独的镜头中,始终都是红与黑的色彩围绕着她,受到封建礼教封建礼教钳制下的女人只能在黑白的世界中存活,任你尽情挣扎,也不过是在“父权”的真空中被束缚被压抑。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影片的最后,一向艳丽的三太太被黑衣仆人死死拦住,在镜头中显现出两条正在奋力挣扎,试图逃脱的白裤腿,她被抬进了黑屋,生命也随之到了镜头。而屋外的颂莲目睹着一切,她也在备受煎熬挣扎,她拿出当初白色的学生装在灯光中照亮,茫然地踱步走,但始终无法走出这座封闭压抑的院子。

一年的时间,所有曾经的反抗与斗争,却被吃人的”封建礼教彻底摧残。大梦终醒,虚名一场,颂莲用衣服的“轮回”,来进行最后卑微的抗争。有的人说她疯了,也有的人说她不过是在装傻,只有她自己知道:苍白的努力终究被暗红的宿命所吞噬。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黑与红

在电影中,原本黑白交替的色彩,张艺谋却用创意性的用红与黑进行交替。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与黑总是相互相成的,红色充斥了整个影像画面,但屋外的世界却是黑色的砖瓦和漫长的黑夜,在静物虚化的镜头之下,仿佛就像是黑与红之间的争夺,就好像是命运与封建的挣扎,可无论是命运如何用力,就算他逃离了这片红色,等待着它的却依旧是门外无穷的黑夜。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是主角,它是岁月洗刷的古朴,是象征节日里的喜庆,但是在这座封闭的大院里,红色的另一面,也成为了诸多的现实无奈。无论是历史,还是故事中的现在,红色所象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从来没有离开过,就仿佛如同大红的灯笼,它挂满在这座大院的每一个角落,就像是一个特殊文化符号注视着,这漫长而又吃人的封建礼教以及不可避免的残酷命运。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比如,丈夫曾叫颂莲拿着红灯笼照亮四姨太的脸庞,自她的后面又有着另一盏灯在照着,而呈现给这个清秀的女人是很后面两盏灯整个画面的颜色也成为了黑与红两色。无论如何你在此之中如何挣扎,也都是红色下的压抑,与黑色下的漫长压抑。在“一夫多妻”制度下,女人的种种命运是人类命运无法躲避的处境,黑色虽带有暖意,但它终究是黑色,在这阴冷的世界之中,没有被阳光照耀的黑色,也变成了一团死黑,而死黑充满了整座大院。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在死黑的包围之下,大院仿佛成为了无法被撼动的封建城堡,它是如此的紧固,以至于个体没有办法依靠着拳脚去推到他。因此黑色,也在电影中成为了新一轮的隐喻,它包围着故事中所有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电影中所呈现黑色的大院墙,但实际上拍摄的取景地是山西的乔家大院,而乔家大院的墙是灰色所构。在“黑”与“灰”的转变上,张艺谋也赋予了电影更深的主题与内涵。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黄和紫

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黄色与紫色不显眼,甚至连出现的频率比绿色还要少。黄色与紫色,在色彩学上属于安静系的色彩,也是在影片中少有安静时刻才会出现的颜色。橙黄色经常出现在夕阳来临的时候,一束夕阳光洒落在大院的屋顶上,或是落在大院的墙角上,它是象征着希望与自由的,但这片希望与自由却从来不会停留在人的身上。

即使是颂莲假装怀孕所用的黄缎绸子,也随着一把“父权”的力量给猛的扯下来撕破,关于未来的希望和理由也在最后的抗争中被打压,最后一根自我人格的救命稻草,也被割断。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紫色在中国传统的色调中,它常被称之为“高贵”的象征。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大太太等人也的确是在浓重场合的时候正是身着紫色服装,但是这种“紫色”却又被张艺谋赋予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二太太剪头发的时候意味深长的看来一眼颂莲,问她是生病了还是生气了,因为在昨天,“二院点了灯”,而门外的四个战士的心中掩盖着强烈的杀气。因此在电影中,紫色也从“高贵”的神坛上跌落,被这座充满着落后与封建的大宅院所“异化”。

在这座大院中,是冰冷与凄凉的,即使是温暖与红色的灯笼,也在这里无法温暖人,甚至成为了见证与被吞噬的“文化符号”,而那些“色彩”也成为了这种悲剧的见证者。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场悲剧的“见证者”叙事分析

参考文献:

[1]侯君奕. 张艺谋电影艺术中的色彩应用情感分析[J]. 电影评介

[2]阎学燕. 用女性和色彩完美阐释生命———评析《大红灯笼高高挂》[J]. 电影文学

[3]刘晓红 . 对张艺谋电影民族色彩印痕的主观性评判[J]. 电影文学

[4]孙霖楠. 解读《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色彩对于电影意蕴的表达[J]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