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二中班主任 400:假装不努力,是因为我怕被看出无能。​

不少学生在上学期间遇到成绩后退,当父母询问时候,总是满腹牢骚,我已经很努力了,就是学不会。这些学生在假期表现却和学校说的截然相反,睡懒觉,玩手机,不写作业,开学前开启疯补模式。


在学生之间考试之前,也总有部分学生说,今天什么也没收获,听不懂,又亏了一天心里没底。自己创造的或者彼此创造的不学习的氛围让自己放松紧绷的神经,大家都不学习,整体考的不好也就相当于自己还不错。考试结果出来,你确实没考好,那些嚷嚷不学习的一个个拿了高分。


这样情况在初高中几位常见,考了第一的说是侥幸,可以是限训、周测、月考次次如此,似乎侥幸一致跟随别人。过了很长时间你才明白,真正没复习的只有自己,而那些嚷嚷“又一天白过”的同学,都是一边装贪玩,一边在暗地里拼命学习。去年考上北大学生谈自己宿舍同学,基本晚上都会学到十二点,甚至一两点,一点不耽误第二天早起。


这种模式会出现在任何地方,难道只是因为彼此是竞争对手,故意用这种方式让别人放松警惕?而那些拼命假装不努力的人,到底怎么想的?人都是有同行者竞争,年级前一百算作一个整体,都以清北为目标,年级前五百以浙大人大复旦为目标,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目前水平上进行竞争,力图获得更多资源。那些假装努力的同学,都很紧张。


衡水二中班主任 400:假装不努力,是因为我怕被看出无能。​


考试考不好,有哪些原因,我会但是我马虎,时间安排不合理,心态太差,没有努力,自己太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假装努力的最怕是最后一个,内心回避的问题,自己太笨。而每个人也不会当面说你真笨这句话。


记得小时候,老师经常对自己说,这孩子脑子挺灵,就是不努力,管不住自己。这样很好的为自己考不好找了一个理由,我不笨只是我不愿意努力。


长大后,如果你对你的领导说自己太笨,估计工作就没了。承认自己笨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这句话简单说是面子问题,更深是我作为独立个人,存在的价值,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成功的体验。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个人素质、能力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这个能力无法用分数来衡量,有的学习能力强却人际交往差,有的具备敏锐的眼光却不愿意付出努力学习,有的对图画有一定的天赋去不愿意去计算数据。这个能力有很多,但是如果说你笨,这是对人能力的否定,对自我存在价值感的毁灭。

学生无论是否具备能力,都会竭尽全力维护自己拥有“能力”的表象。一个每天努力十五个小时考了650分和一个只知道吃喝最后轻松考650的人相比,谁会被认为更有潜力,更有能力呢?


所有人都会觉得是后者,老师如此、学生也如此。作为教育者,赞扬努力、也为成绩不好的同学找出借口。但学生很努力但是却考不高分时候,即便别人不说,也会自己看不起自己,笨鸟先飞,如果不笨,为何这样努力?


所以学生会给自己塑造形象,一个有能力的人,这样就会一边暗地里假装努力,一边又装作不努力。这样当考试成绩高分时候,会让成绩更有价值,让人觉得,有能力不努力都能得到高分,即便失败了,也能用我就是没复习这样的借口打掩护,免得别其他人认为自己笨或者无能。总是幻想考试取消、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或骗自己“考试根本不重要”。这样的学生会一方面渴求成功,一方面害怕失败。


衡水二中班主任 400:假装不努力,是因为我怕被看出无能。​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是上面这样,还有其他两类学生:


拼命努力但不假装的学生:渴求成功但不畏惧失败,自己不会就会问老师,对成绩不如自己也会虚心讨教,只要能够学到东西,就感到很有成就感,对这些同学来说,学习是令人快乐的。

不愿意努力的学生:就是现在类似很佛系的的感觉,对成绩高低不在乎漠不关心,首先给别人表现是自己放弃的方式,来避免别人对自己“无能”“笨”的评价。

拼命假装不努力的学生,四处散播学习无用论,并不利于团队学习氛围的营造,还会让人感觉讨厌。但是这些学生也很难受,梦到考试失利而惊醒,怀疑自己人生,害怕老师评价,愧对父母,在学校小心翼翼,只为了成绩进步一名而兴奋不已。


关注成绩进退的,总是第一时间看如何超越别人,如果进步则表面显得满不在乎,内心却早已经膨胀,这是怀着强烈的成绩目标的表现;而踏实努力,只爱学习的学生,关注的是自己是否真的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并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来评价自己,成绩排行对于他们来说并无所谓,这是怀有强烈的掌握目标的表现。


这两种目标各有优劣,但我们往往更敬佩持有掌握目标的人,他们不会“做给别人看”,而是真正的关心自己、关心学习。


但实际生活中,评价我们的往往是外部的指标: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排名,家长口中的“别人家孩子”,同事的升职加薪,邻居的有房有车,社会比较无一不在把我们往成绩目标的方向推着。


其实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尚不会假装努力,因为那时候的孩子并没有什么是聪明、什么是努力的意识,老师的夸奖也不会起那么大的作用;越是长大、越是竞争激烈,我们才越容易陷入别人的目光中,并为了维护自己“有能力”的形象而陷入“拼命假装不努力”的漩涡。并且,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会影响假装的程度。


那该如何面对这种假装很努力的学生,这也许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孩子小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多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排名和其他奖励;在初高中,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别人的事情”,用内心的充实自我成长作为追求的目标——把“拼命假装”的劲头都用到对

实际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来。当你下决心去做一件事,那就去做。或许这件事无法带来什么回报,但我依旧希望你认真去做,因为在过程中你会逐渐认识到你是谁。给自己定个期限,学会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