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的古代建筑


海州的古代建筑


海州一向为海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和旅游胜地。其古代建筑主要有:

海州古城: 据清《康熙海州志·舆图·城池》记载,海州古城始建于梁天监十一年(512年),原为土城,由南梁著名将领马仙琕所筑。当时,马仙琕为了军事防御需要,在海州建城,设东、西两门。西门即现代的钟鼓楼,东门位于现在的甲子桥西侧。唐朝开始在鼓楼以西修城,宋代绍兴三十二年(即公元1l62年)义军魏胜抗金守城,加筑海州城垣,修浚城壕,并且筑双重城垣将白虎山围人城内。南宋宝佑三年(即公元1255年),李坛再修海州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再予修缮,至永乐十六年(1418年)改以砖砌,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西门“通淮”、南门“朐阳”、北门“临洪”,东门“望孔”。

海州的古代建筑


海州古城自明朝末年至民国,经历历次兵火、地震及人为的破坏,到民国37年已破烂不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手1958年将城墙全部拆除,砖石挪作他用,城墙遂荡然无存。

钟鼓楼:位于中大街东部,始建于南朝梁代,明代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46年)知州王同重修,更名为“镇远楼”,经过了上百年,知州陈培基复修。清康熙七年地震,钟鼓楼倾塌。第二年,知州毕秀改建,易名为“文昌楼”。乾隆五十ー年(公元1786年),知州范国泰又予以大修,经过了一百七十年,楼被拆,城被毁,只有城门台基尚存。1982年,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依照明清风格重修,经三年两个月竣工。楼悬两块匾额,西边悬“镇远楼”,东边悬“钟鼓楼”。楼高9.92米,合台基15.32米,歇山垂构,青瓦红柱,彩绘枋檐,壮丽辉煌。

海州的古代建筑


寺、庙、宫、堂:东汉时佛教传入海州,海州的寺庙建筑出现,且规模不断扩大。寺、庙、宫、堂建筑已遍布海州城内外,共计有“九庵”、“十八庙”、“三寺”、“三宫”、“三堂”。“九庵”是指观音庵、百子庵、龙洞庵、茶庵、地藏庵、古佛庵、陶许庵、神州庵、紫竹庵。“十八庙”是指上神庙、火神庙、财神庙、城隍庙、关帝庙、狱神庙、二郎庙、龙王庙、风神庙、雷公庙、奶奶庙、真武庙、梓童庙、文庙、三官庙、蒲神庙、天皇庙、天齐庙。“三寺”是指园林寺、大慈禅寺、洪门寺。“三宫”是指天后宫、三元宫、文昌宫。“三堂”是指观音堂、福音堂、老君堂。

海州的古代建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