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眾在美國銷量沒進前十,在中國卻是霸主呢?

塞德趨黑


在國內汽車行業中,大眾每年的銷量確實可以用“霸主”這個詞來形容,而且就目前來看還沒有哪個品牌能夠撼動其地位,可是一個在國內如此受歡迎的品牌,到了美國以後卻真是來了個大反轉,不僅得不到銷量冠軍,就像問題所說前十名都進入不了,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先來說一下能在國內市場取得成功的原因。



大眾在國內之所以會取得如此優秀的成績,最主要的原因應屬於抓住了“先機”,做為較早進入國內的合資品牌,推出了在當時很有競爭力的車型桑塔納,再加上後來的捷達等車型,憑藉著皮實耐用的特點都成為了經典,並且為大眾這個品牌打下了堅實的口碑,就整車的實際表現而言,雖然“大眾比較高級”現在更多的是調侃的意思,但不能否認大眾在做工品質、高級感的營造上確實不錯,再加上紮實的底盤調校技術,在同級別車型中大眾的行駛質感很出色。

其實知道了大眾在國內的優勢以後,也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在美國銷量一般了,首先美國也是一個汽車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本身就有福特、通用等汽車巨頭,因此大眾也就沒有什麼先機可言了,再加上美國人性格比較粗獷豪放,對於汽車在做工上的一些細節並不是很在意,也不講究什麼檔次,正是由於性格的原因非常喜歡大皮卡、硬派越野類車型,大眾在這方面恰恰是不足之處,至於動力、行駛品質等方面本土品牌做得也不錯,所以大眾在國內的優勢到了美國以後也就不那麼明顯了,再加上之前因為排放、雙離合變速箱出現的問題,更是降低了整個品牌在美國市場的認可度。

綜合以上這些原因使得大眾在美國的銷量並不理想,雖然經常會有以大眾在美國銷量而怎樣怎樣的說法,但是個人感覺這並不合適,因為汽車銷量更多的是代表著汽車文化,銷量不好準確的說是不符合所在地區的汽車文化,畢竟每個地區的各種文化之間都有差異,所以出現這種地區之間銷量差異較大的情況也很正常。

希望以上分析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汽車實說


大眾中國賣得好,美國銷量差,這有諸多方面的因素


現在國內最明顯的兩個合資陣營,就是德系和日系,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以大眾為代表的德系,豐田美國賣的好,大眾中國買的好。世界兩大汽車製造商、豐田和大眾兩家,大眾在美國的銷量,甚至還不如韓系車,主要原因還是美國的用車比較成熟,講求實用性、省心。國內大多數人認為德系車好,安全,結實,日系薄皮大餡,這就是大眾在中國銷售好的主要原因。

大眾在美國,可以說存活的很辛酸,諸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銷量差。

  • 在15年“大眾尾氣排放造假”的醜聞,美國政府的多重打壓;
  • 大眾以小排量車型為主,美國人喜歡大排量車型,小排量車型是在美國經濟危機環境下進入市場的;
  • 美國的用車比較成熟、注重駕駛樂趣,講求實用性、省心,維修便宜,而大眾看似高端的一些技術,導致購車者在每年大公里數使用的情況下,問題頻發,美國的人工費用較高,導致用車成本大;
  • 安全性不過關,發動機設計有缺陷,不僅燒機油現象頻發,設計上輸油管裡渦輪太近,發生事故時,輸油管破裂後容易導致汽油飛濺到,繼而導致自然;
  • 在美國市場有自己的三大國產汽車公司,佔據大半市場,剩下的德系,日系,法系、韓系等競爭的情況下,大眾無性價比優勢,豪華品牌定價較高,次豪華品牌與日韓系車型比較競爭優勢不大,帕薩特和雅閣就是很好的例子。

  • 民族感情,德系車一直認為“納粹國家的車”。

大眾在國內市場的火熱

  • 先入為主,大眾車優良的品質是成功,是“大眾”的車在中國賣得好,得益於桑塔納在國內市場的優勢口碑,先佔領市場並且產品優異出眾,則會牢牢地把握住市場和消費群眾心理,現在還有人把大眾標的車都叫作桑塔納。

  • 宣傳和洗腦。一直以來,大眾的口碑就是結實,4S店就是告訴消費者,按按鐵皮、聽聽關門聲來判斷車是結實安全的,另外中國特供車盛行。

  • 官車形象,大眾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時,趕上了公車採購,如今買車大都還是一種信仰。

  • 大眾的穩重,特有的駕駛質感,整車品質優秀,等也是銷量的重要因素。



總結

在全球汽車市場表現不容樂觀的大形勢下,大眾品牌銷量數據總得來看還是有增長,可見國內銷量對大眾的貢獻,大眾的豪華品牌在美國還是銷量不錯的,只是不走量,所有沒有上前十也很好理解,歸結起來大眾在中國市場火爆在美國不容樂觀,大眾的設計在美國不受歡迎,反而符合國人口味,這樣的銷量結局就不難理解了。


輕鬆懂車友說


中國市場與美國市場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大眾國內銷量第一,在美國就遜色很多;豪華品牌奧迪國內銷量冠軍,美國一樣進不了前五;英菲尼迪、謳歌等國內銷量平平,美國卻很受歡迎。不同的汽車在國內與美國出現較大的差距,與品牌認可度還是有很大關係的。

大眾汽車是國內最受歡迎的品牌,作為最早進入國內市場的汽車品牌,具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並且大眾非常重視國內市場,能夠清楚的知道國人喜歡什麼汽車,並且努力性格國人用車需求和審美。大眾在國內的成功,有歷史和時間的優勢,當然與大眾的努力密不可分。

大眾汽車在美國的表現還是會遜色一些,上次排放造假的問題,讓大眾吃了鉅額罰單,讓美國消費者對大眾汽車的好感降低了不少,這也波及到了奧迪,奧迪在美國同樣不是很受歡迎,相比奔馳和寶馬還是會遜色一些,並且也不如雷克薩斯和謳歌等。

日系車能夠在美國混的如魚得水,與歷史也有關係。日系車在美國受歡迎,是從石油危機開始的,因為便宜和省油,被美國消費者認可,並且雷克薩斯、英菲尼迪、謳歌等是在美國成立的品牌,能夠很好的迎合美國消費者的用車需求。日系車豪華車在美國的成功,與大眾在國內的成功原因大致一樣。

因為大眾汽車進入國內市場的時間長,具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並且大眾重視國內市場,用心經營,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反面教材是法系車,與大眾同時間進入國內市場,但是因為傲慢和不重視國內市場,有了今天被邊緣化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哪裡努力和付出,就會在哪裡得到收穫。用在汽車上,一樣成立。





小強說說車


大眾在美國賣的不好主要是產品力不行而已。

至於為什麼在中國賣的好,懂車的都知道原因。

大眾84年就開始進入中國,當時推出的桑塔納雖然是大眾已經停產的車,但中國沒法制造,就從德國直接進口配件到中國組裝,給大眾口碑打下了基礎

反觀豐田,直到2000年後才開始才真正進入中國。

這之間差了十幾年。豐田進入中國時,大眾已經站住了腳,而且工廠,設備,產品線都已經很大了。而豐田進入中國,產品線,設備都要一點點來。直到現在豐田的產量一年也只能兩百萬輛。而大眾輕鬆五百萬。

這也導致了豐田基本買車就要等幾個月,很多人因為不想等也就直接被勸退了。

還有就是口碑,豐田因為進入的晚,很多人不知道車到底怎麼樣。但是老一輩開過前幾批桑塔納的都會說大眾車耐操,畢竟原裝進口的,一輛二十來萬呢(而且是80年代的二十來萬,那時候買套普通房子都用不了二十來萬。)豐田因為晚了十幾年進中國,就要慢慢積累口碑。然而因為在美洲市場被豐田打的滿地找牙的大眾,意識到豐田的威脅,開始大力公關,找公關公司抹黑豐田,比如當年鬧的沸沸揚揚的《一個豐田員工的自白》就是這麼搞出來的,從事於汽車行業的應該都知道這個事。

大眾之所以在美洲不受待見,還有就是大眾造假次數多。而且喜歡洗腦。這點在中國體現的淋漓,比如說什麼按按車的鐵皮就知道車安不安全,關門聲決定車是否安全,雙離合高端大氣上檔次,渦輪發動機省油經濟耐用等等都是大眾大肆宣傳的。中國人接觸車時間短,也就信了,美國人可不吃這套,畢竟人家美國平均每人一輛車。

不過隨著時間,日系在中國的口碑累計。現在豐田的銷量已經兩百多萬了,雖然還是比不過大眾,但也還是在追趕,比如今年上半年,車市頹廢,豐田銷量一直在漲。大眾雖然銷量還是很高但是卻處於下降。

很多人說中國的大眾,世界的豐田,一點都不是戲謔。

大眾去年世界銷量九百多萬。中國就佔了快五百萬。豐田九百萬,中國兩百來萬。

大眾主要市場一半歐洲本土,一半中國大陸。


有道理說道理


這也是很多人的疑問,總覺得大眾在國內橫行天下,無論一汽大眾還是上汽大眾,感覺只要是大眾品牌,隨便出一臺車就能火遍全國,讓消費者爭相買單。但大眾汽車在美國的銷售數據卻慘不忍睹,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冰火兩重天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1、大眾品牌進入中國時間早,先入為主,在國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1984年10月成立,可以說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汽車合資企業之一。說起上汽大眾,國內消費者心中應該都會想到同一款車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上海大眾桑塔納。其實很多人對汽車的記憶就是從桑塔納開始的,當年“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廣告語,到今天很多人都還讓耳熟能詳,只不過連我們自己都忘了是什麼時候認識它的。第二個就是“帕薩特”,作為大眾的明星車型,在中國的公務用車領域長盛不衰。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1991年 2月正式成立。最先退出的就是“捷達”,也是當年“老三樣”中的一員,捷達的推出滿足了當時中產階層的用車需求,在國內私家車領域擁有極高的知名度。

2、美國作為汽車王國,擁有眾多本土品牌,大眾車型也不太符合美國消費者口味

美國的汽車工業歷史悠久,尤其有福特、雪佛蘭這樣的老品牌背書,可以說美國汽車市場百花齊放,所以對於外來的品牌,本土品牌在美國消費者心中早就樹立了標準,也更加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德系日系品牌最開始都舉步維艱,日系看著穩定品質和超低油耗搶佔了部分市場,以大眾為代表的德系更多在操控上擁有優勢,但美國的消費者更喜歡的是寬大舒適的車型,尤其喜歡粗獷的皮卡,而這恰恰是大眾車的劣勢,再加上大眾之前美國市場爆發的“尾氣排放門”、“變速箱故障”,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大眾品牌的印象一直不好,所以銷量方面就沒那麼理想。

綜合以上,不難理解,為什麼大眾在美國賣的不好,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隨著市場的成熟,越來越看重產品本身,所以只有用心的品牌,才能贏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高高飛翔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大眾?作為第三輛大眾汽車的消費者的經驗感受,第一大眾外觀大氣中庸,符合國人審美,豐田汽車外觀近幾年有點另類;第二大眾內飾簡單、精緻,符合國人審美,內飾比豐田精緻;第三大眾機械性能比日系車好,操控更好,鐵皮“更厚”,汽車好開好用,特別是走高速、走爛路,有穩重感,轉彎有信心;第四桑塔納在中國上市早,留下比較好的口碑。豐田優點可靠性好、經濟省油;大眾車也不差,只要保養得當,開十多年沒問題,故障率不高,偶爾有點小毛病,花點小錢解決,近幾年大眾汽車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好、油耗低,穩定性也不錯,大眾車動力比豐田好,綜合上述觀點,大眾賣的好是有理由的。不過給大家一點建議:購買大眾汽車儘量買成熟產品,也就是在市場使用了很多年穩定性好的產品,比如干式雙離合不要拿買,第一代、第二代EA888發動機燒機油的二手車不要買,有些車型有著缺陷不要買,一般上市兩年後可以購買,經過了市場檢驗。

美國大眾賣的不好原因:第一美國汽車維修費用高,大眾可靠性不及豐田;第二大眾汽車價格賣的比豐田貴;第三美國的自我保護、國與國之間關係。


心境23686055


最近網絡上有一些人經常拿美國車市來說事,其實美國和中國路況、國情、政治、民情完全不同,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中國跟歐洲路況相似,山川、丘陵、彎路地帶遍佈大江南北,地區之間高速連接,所以國內選車大多是注重性能、安全性;中國與歐亞國家關係相對穩定,相互經濟相容度更高,國民對歐洲、南亞、南美、中東友好感更強,這些地區對中國也相對友好,所以從感情上講也更願意選擇歐洲或者本國汽車,這種選擇不會被國民排斥。

再者我國國民對於汽車的象徵意義更加註重,買一款車代表著一種文化和麵子,而歐洲汽車文化更加久遠、高檔,同一級別的車型,歐洲尤其是德國車系更加精緻、大氣、性能好、科技配置更豐富、更高檔豪華,所以中國人選擇德系的概率極高。而美國的粗礦、日韓的激進誇張的造型和廉價的內飾材質並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

美國、日本、韓國地形平原居多、山地少、公路平坦,汽車性能不是關注的焦點,反而更多是作為一種出行工具來選擇,所以價高、性能好、科技配置更豐富、更高檔豪華的歐系車在美日韓難以大賣;更兼美日韓對中國敵對、封鎖、經濟排擠非常明顯,造成國民對美日韓好感度極低,在中國買美日韓車系其實是很受大多數國民情感牴觸的。

日韓作為美國的小弟很受美國人待見,而歐洲汽車作為美國汽車業的最大競爭者,美國其實對歐洲汽車一直是比較排斥的,就連美國總統都點名要阻止奔馳寶馬佔領美國豪華車市場,美國對大眾、奔馳寶馬的打壓是很明顯的,這是意識形態在作怪,所以美國市場美日韓車系賣得好就不奇怪了,相反中國民眾雖然內心反感美日韓,但沒有像美國那樣採取公然的打壓措施,所以在這方面中國的包容心態做得更好。

再者日韓系都是在美國建廠,以本地產的方式在賣車,而大眾在美國沒有工廠,在美國是以進口車的身份在賣車,所以並沒有任何價格和成本優勢,銷售不景氣是自然的。

不要聽信這些日系粉和被收買的小編、大V們在這裡拿美國市場來作對比胡扯,以美日韓對中國產品、市場的打壓、貶低、敵意封鎖,作為中國人,我們更要從自身做起,少買美日韓產品及汽車,多選國產車和對我們國家友好的國家的汽車產品,不是更好嗎?



暖風悠揚


很多人都在談車的質量和產品力,其實在我看來,先入為主和消費粘性才是最主要的兩個因素。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車在美國是霸主,和以大眾為首的德系車在中國是霸主,都和這兩個因素密不可分。並不是因為什麼“美國人懂車,中國人不懂車”這類荒唐的理由。買大眾就是不懂車?不買大眾就是懂車了?Naive!

我在美國生活半年多了,身邊的美國同事大部分也都不懂車。從街頭各種司機的駕駛習慣和車況來看,不懂車的同樣是多數。其實,懂車不過是對汽車興趣愛好或職業必需的結果,這樣的群體就和懂電腦的、懂攝影的一樣,都是一個個小眾群體,到哪個國家都如此,大部分人只是把它們當成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永遠只有興趣所致的人或者業內人士才會去鑽研。

扯遠了,現在我繼續回答題主的問題。

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晚,汽車進入普通家庭的時間短,但是大眾進來的早,從80年代中期就在國內成立了合資公司,而且一上來就推出的是桑塔納(相當於今天的邁騰)和捷達(相當於今天的速騰)這些算不上特別低端的車型。先發制人,就是佔了天時之便。好比一看見電子詞典就叫文曲星,一說碳酸飲料就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一說快餐店就是麥當勞/肯德基……這就是先入為主和消費粘性的力量。這種效應一旦站穩腳跟,其他後來的品牌如果不多出點兒血,很難撼動先到者的市場地位。再打個很簡單的比方,假如現在有一款APP,它的功能、用戶體驗等各方面產品力都和微信一樣強大,難道就能讓人們放棄微信改用它嗎?再加上大眾特別善於公關營銷,把大眾包裝出“高級感”“嚴謹、紮實的德味兒”,給很多人樹立了一種迷之信任。

美國的日系車又何嘗不是如此?在石油危機之前,美國消費者普遍認為寬大虎實的V8才叫車,其他的都是些沒臉見人的廉價小綿羊。但石油危機立馬“教做人”了——從來不在燃油效率上下功夫的美系V8,一度變成了民眾開不起、車企賣不動的累贅。這時候,日系車憑藉更小的尺寸和排量(包括V6)在油耗上取得了巨大優勢,趁勢異軍突起,並且讓“日系車輕薄、省油”廣為流傳。其實,這種說法是相對的,後來日系車推出的都是更小尺寸更小排量的車,和美式的粗獷型大排量車相比當然省油了。除了兩田的混合動力獨樹一幟之外,日系常規燃油動力的車型在重量和油耗方面,並不比同年代同級別的美系和德繫有什麼絕對優勢。反過來說,你拿個polo去跟陸巡比油耗贏了,能說大眾就比豐田省油嗎?

雖然後來石油危機解除,油價也降下來了,但不少美國人在這期間嚐到了日系車在其他方面的甜頭,比如工藝更更精細、小毛病少等等,對日系車的風格和理念也就接受了,以後換車也就不再偏頗美系或日系了。反觀大眾,由於沒在石油危機期間抓住發展良機,現在想跟已經做大的豐田、本田、現代搶地盤就很難了,更何況大眾排放造假的惡名遍及全球,其他產品力方面又沒有壓倒性的優勢,淪落到二三線品牌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即便如此,題主也看到了,美國本土品牌福特在美國2018年度的銷量排名第一,市場地位依舊強大,即便它的整體可靠性低於行業的平均水平。按我們國人思維,美國人買車非常重視可靠性,那憑什麼百車故障數比豐田高35%的福特還能奪得銷冠呢?都說中國大眾質量差還熱銷是國人不懂車,那美國福特質量差還銷冠怎麼不說是美國人不懂車呢?說白了還是消費粘性和先入為主的問題。

現在的大眾在美國,你說它爭氣吧,它在美國消費者報告中的評分遲遲上不去,可靠性也幹不過豐田系。你說它不爭氣吧,人家用著愛信8AT,還提供6年7.2萬英里(合11萬多公里)整車質保,價格也不貴。

最後奉勸各車系的粉絲,不管你喜歡哪個品牌,永遠不要用品牌、國別這麼寬的範疇來大而化之地評價一輛車,這和單憑戶籍地或出生地來評價一個人的好壞沒什麼兩樣。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車圈有句話叫做“世界的豐田,中國的大眾”,在中國牢牢佔據汽車市場銷量榜首的大眾,除去中國銷量以外其全球銷量卻不如豐田,特別是在被譽為車輪上的國家的美國,其銷量更是難進前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品牌認可度不同

首先我們來看看美國人喜歡什麼車,2019年上半年在美國銷量排名前三名的是福特F-150、Ram Trucks、雪佛蘭索羅德,其次便是豐田RAV4、本田CR-V、豐田凱美瑞、日產Rogue、雪佛蘭Equinox、本田思域、豐田卡羅拉,前十之中,日系佔領了6席。

可見除了美國本土品牌以外,美國人最愛日系品牌。但在我國,情況截然不同。大眾作為最早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品牌之一,國內消費者對於大眾的認可和接受度,也是一般品牌不能比擬的。在國人心中,德系車比日系車要高級。


用車環境不同

美國的公路寬闊筆直,歐洲車在操控上的優勢難以體現,美國人更偏愛傻快的車型,更喜歡大排量自吸車型的駕駛感受,小排量渦輪增壓的德系車難受青睞。同時有些郊區的美國人居住的地方距離城市距離較遠,對汽車的裝載能力有所要求。同時汽車修理不便且人工費用昂貴,讓美國人喜歡小毛病更少的日系車。


購車觀念不同

很多國人的購車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看品牌,德系車比較高級,日系皮薄餡大,然後在德系車之中選擇。

接著看空間,後排幾拳幾指,家裡就這一輛車,一大家子都得捎上。

再接著關車門,按車板,看4S店表演車門站人,大錘敲保險槓,嗯,這車安全!

接著看配置,全景天窗得有,真皮座椅得有,自動空調得有。

最後還還價,刷卡成交。

這就是很多國人買車的真實寫照,一點不帶誇大的。這樣買車,德系車能不暢銷嗎?


老司機侃侃車兒


唯一一個在大眾身上學到點東西的國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