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雖淡,大愛無疆,加油武漢

年夜飯,特指大年三十除夕夜,有時沒有三十,臘月二十九這天就算“三十”,這一天午夜的“加餐”是每個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飯。

年味雖淡,大愛無疆,加油武漢

勤勞的中國人用年夜的團圓飯向長輩表達養育之恩,同敘親情。隨著城市化的腳步幾何倍速加快,城市的人們都在抱怨年味越來越淡的同時,整理行囊擠入春運的大遷徙中,為的就是不讓家人失望,儘早與家人團圓。

年夜飯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關於“年”的傳說,古時候的怪獸年跑到民間為害百姓,為慶祝把“年”趕跑而沿襲下來的風俗。事實上,起源於一千八百年前的晉朝,辭歲迎新為家中老人守歲。

西晉周處的《風土誌》中記載,“除夕夜,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因此,年夜飯最重要的意義還是團圓、守歲,祈求幸福安康。

到了現代,年夜飯已經從約定俗成的家中走了出來,有的去飯店,有的去旅遊走到哪吃到哪,家人一起在哪都是年。

年味雖淡,大愛無疆,加油武漢

年味兒淡了

現在是2020年1月24日下午8點,即將迎來今年的年夜飯。

要在以往,一定大早上跑到早市,看看有什麼新鮮的海貨,恨不得塞滿後備箱,可今年卻無法提起興致。

昨晚的這個時候,一條抖音火遍大連朋友圈。視頻主要內容是作者把父母從武漢接回大連,組織員工幫一些人買到口罩。未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被網友人肉出就在我們小區另一個組團。業主群眾中瞬間炸鍋,謾罵肆虐。

年味雖淡,大愛無疆,加油武漢

由於事發身邊,開始大家都很緊張,群裡蹦出最頻的一句話就是,“這大過年的……,還讓不讓人過好年了……”

先還原一下視頻真相,作者出發點肯定不是為了告訴網友把父母從武漢接回來了,而是以營銷角度在消費家鄉,突出自己已略進綿薄之力,在本就令人緊張的事件上撒鹽,網友的聚焦點肯定不同,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然而,面對網友的指責,非但沒有道歉,解釋平息敏感事件,反而強硬回懟,最終導致輿論譁然。

冷靜考慮,如果是我可能也會趕緊接父母回來,在相對比較安全的城市與父母團聚安安心心地吃年夜飯。但在這麼敏感的情況下,應當注意他人的感受,以相對安全的形式“自我隔離”中盡一份孝心。

如果是企業主是不是更要以社會為己任,在大是大非面前勇於擔當?

反觀事件另一方,在還沒搞清事實真相就開始瘋狂評論,甚至人身攻擊,恨不得將剛從風波中老人及一家踢回武漢才好。雖然事出有因,但實在缺少一些人情味兒。

想想如果發生在小時候可以夜不閉戶的大院裡,遇到這樣的事兒,會怎樣呢?可能樓長一聲號召,舉全樓之力也要想辦法把老人們接回來過個團圓年,沒有營銷,沒有宣揚,沒有抱怨,沒有抨擊,共同付出。

那時候一到過年,小夥伴們到誰家想吃就吃,想喝就喝,隨手抓起一把花生、瓜子揣到兜裡到樓下跟小夥伴們一起邊分享,邊放小鞭兒,進了臘月就像過年似的,甭提那個快樂了。

年齡越來越大,生活越來越好,房門閉的越來越緊,網絡上、業主群裡聊的火熱,見了面甚至連寒暄都沒有了。也難怪稍微有點大事小情,平日甜蜜友好的業主群,一下子變成了吐槽、發洩的地方。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全民皆商時代,網絡社交在利益的驅使下都成了賺錢的工具,親戚們住的遠了,聯繫不便,鄰里們大都通過網絡溝通,缺少了面對面情感交流的紐帶,平日的人情味兒淡了,年味兒自然而然也就淡了。

愛的橋樑,武漢加油

年味雖淡,大愛無疆,加油武漢

此時此刻,好多家庭都沉浸在年夜飯的籌備、春晚喜慶的節目中。與此同時,還有那麼多奮戰在防禦一線的天使們正代表著14億中國人激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不顧個人的安危幫助國人渡過難關。

比起他們,能夠與家人在一起,與親情在一起,與愛在一起過年的我們已經十分幸運。

希望談“武漢色變”的朋友們能夠對疫區的同胞們多一份寬容,很多武漢的同胞們都自覺的把自己“反鎖”在疫區中,相信大多數從武漢到各地的同胞們也自覺的處於自我隔離中。

比起既擔憂自己身體,又要顧及鄰里感受隔離中的同胞們,年味兒對於他們已經不只是淡了,他們正在以另一種方式為抵禦疫情做著默默的貢獻。所以,也請我們為他們加油鼓勁,期待他們平安無事。

外面鞭炮聲,讓人心緒難寧,桌上的餃子,讓人食之無味。

年味雖淡,大愛無疆,加油武漢

向奮鬥在一線的工作者們致敬!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這個年過的註定不平凡,共克時艱,願愛給你們力量!春節到了,春天就不遠了,希望春天所有同胞們能再相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