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老鬆陵的“年味”

“大雪醃肉”,這是江南人家的傳統習俗。這兩天,老一輩的吳江人忙碌起來,翻出家裡的醃缸,到菜市場挑幾塊豬五花肉、幾隻蹄髈、幾條青魚,用鹽、醬油等調味料醃製。等到醃製一段時間,拿到太陽下曬曬,特有的“年味”便會飄遍大街小巷。

家住東門社區的段蘇華今年74歲了。她從婆婆那裡學了醃魚醃肉的手藝,50多年來,段蘇華每年都要做點醃魚醃肉,吃年夜飯、正月裡招待親朋,這些都不少不了。

紅紅的蹄髈 傳遞對來年的祝福

來到段蘇華家,院子裡掛著兩隻小蹄髈,蹄髈皮已經曬得發紅、發暗,蹄髈肉上滲出的油珠在陽光下金燦燦的。段蘇華說這兩隻蹄髈已經曬得差不多了,可以收下來,用紙包一包放冰箱了。

“今年豬肉貴,加上小輩們都不怎麼吃醃的東西,說不健康,所以我就少弄點。不弄不好,特別是蹄髈,冬至、春節都派得上用場。”段蘇華說。

段蘇華表示,吳江人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備好兩三隻醬蹄髈,如果親戚朋友裡有人結婚,得邀請新婚夫婦來家裡做客,用蹄髈招待他們,是祝願他們婚姻和和美美的意思。

除夕夜的飯桌上也一定會有這道菜。蹄諧音“提”,醬蹄髈是對新年的祝福,對家裡的老人來說,吃一塊蹄髈,寓意來年提起精氣神,越活越健康;對正在打拼事業的小輩們來說,寓意來年事業能提起來,生活越過越好;對上學的孩子來說,寓意來年學業有成,學習成績逐步提高。

段蘇華說,蹄髈也是過年前走親戚的常見禮品。你今天拎過來一隻蹄髈,過兩天我給你送只鹹雞或是鹹鴨,彼此交換著食物,也傳遞著感情與祝福。

說著,段蘇華從廚房裡翻出一個小醬缸。“今天早上新下到醬油裡的兩隻蹄髈,都要四五斤呢,這些都是拿來送人的。”段蘇華說,其中一隻是給蘇州一個小姐妹的,小姐妹愛吃蹄髈,說她是醃肉的好手,每年都讓她代勞,“還有一隻是給南京表姐的,表姐的丈夫前兩年走了,這兩年表姐每年過年前都會來吳江看看我,而我每次都會給她準備好一隻蹄髈。”

尋找老松陵的“年味”

段蘇華拎著剛上醬的大蹄膀。(沈卓琪攝)

醃魚的幹香 勾起過往的歲月

除了醃醬肉,段蘇華也很擅長醃魚。段蘇華和老伴已經在輝德灣弄住了40多年,房子旁有一條小河。段蘇華說,換作以前,這段時間河灘邊上可熱鬧了,幾乎每天都有人在殺魚、醃魚,她曾經是其中的一員。

選一個晴朗的早上,磨好刀,備好料酒和鹽,在河邊擺開架勢,一條八九斤的大青魚,刮掉魚鱗,然後從背脊開刀,將魚分成兩半,去除內臟和鰓,砍掉魚頭和魚尾。不要用水洗,用乾淨的抹布擦乾淨魚身上的血漬和魚肚子上的黑膜,倒上料酒,把鹽均勻地抹在魚身上,最後把上了鹽的魚切成大塊,放進醃缸裡,用石頭壓好,壓出血水。放一個禮拜,再拿出來曬。

段蘇華說,如今她年紀大了,魚殺不動了,但她還記得一些做醃魚的往事。

父輩們殺青魚時是一般不刮魚鱗,他們說精華都在魚鱗裡,醃好的魚鱗炒一炒也是一道不錯的下酒菜。魚頭和魚尾不用醃,當天燒來吃,在以前不太富裕的日子裡,那是一道大菜。

“那時候,魚鰾、魚肝、魚籽還有魚油都是不能浪費的。前三樣跟魚肉一起醃,魚油腥味重,就加姜和料酒一起熬,熬出來跟豬油一樣,白白的,炒菜也不錯。現在日子越過越好,醃魚超市裡都能買到,但每到這個時候,不做點醃魚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段蘇華說,這兩年,老伴的一個老同學包了幾畝水塘養魚,每到年底都要給他們送來一條大青魚,她會拿到菜市場讓魚販殺好,回來自己醃。

家裡的小輩不喜歡吃醃魚,她和老伴吃不完,就常常把醃魚分給隔壁鄰居,“過年餐桌上怎麼能少了魚呢,年年有餘(魚)嘛。”

醃魚醃肉怎麼做? 醃製過程不復雜

如今,自己動手做醃魚、醃肉的人越來越少了,年輕人中很少有人懂得醃製。

段蘇華總結了醃魚、醃肉的製作以及烹飪的經驗,想學的市民朋友可以參考。

做醃醬肉,第一步是選肉,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瘦肉太多不好,但蹄髈沒多大講究,前腿嫩一些,後腿瘦肉多一些。

第二步是醃和壓。一開始醃,鹽要少放一點,醃肉放在醃缸裡,用石頭壓一週,壓出血水。一週後再加一點鹽,再用石頭壓一週,然後取出洗乾淨,曬一天。

第三步是醬。曬完的肉放進調好的醬油裡醬,隔兩天給肉翻一翻面,讓每個地方都能浸到醬油,大概醬10天,再拿出來曬。曬的時間別太長,肉會老,最好挑晴朗的天氣曬,這樣肉不會有怪味。

如果只是做醃鹹肉,則可以省略加醬的步驟。

做醃魚,可以加一些調料。魚的腥味比較重,去腥可以從鹽上下功夫,把鹽和花椒、茴香、香葉一起炒熟,再抹到魚身上。

怎麼做一道美味的醃肉或醃魚,段蘇華也給出了建議。

做好的醬蹄髈可以跟蛋一起煮;醬肉可以切成片,跟冬筍一起蒸;鹹肉切成小塊,跟新鮮豬肉還有冬筍一起,做一鍋醃篤鮮;醃好的魚跟肥一點兒的新鮮豬肉一起炒,魚塊裡能嚐到豬油的香氣,豬肉裡有醃魚的幹香。

融媒記者 沈卓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