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方面的“年味”,你在農村經歷過嗎

還有20多天就到2020年的春節了,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是萬分激動的,因為快過年了,又可以利用假期回去了,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農村,每年過年都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年味,我很慶幸父母從小給予了我們年的味道,我很慶幸自己成家後沒有被所謂的生活壓力而怕過年,依舊對過年充滿嚮往……因此很想跟大家分享我經歷過的年味

餐桌上的年味

每年過了冬至之後,爸媽便開始精心為過年餐桌上的美食做準備:燻臘豬肉、臘牛肉、豬血丸子、醃魚……為了讓這些美食美味到恰到好處,家裡的火不會斷,每餐做完飯菜後,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往灶臺上放上適量的炭火,通過炭火來熏製臘肉,經過半個月不斷火的熏製,臘肉的香味愈來愈濃,一看到灶上懸掛的臘肉就知道年就快到了,過年時這些臘豬肉、臘牛肉、臘豬腳都會成為餐桌上的年味,是大人小孩都喜愛的美食。

這四個方面的“年味”,你在農村經歷過嗎


餈粑上的年味

每年到了臘月二十六左右,爸媽就會跟伯伯商量著一起擂餈粑,為過年增加一道年味。擂餈粑可不是一件僅靠一家人就可以完成的事,不僅需要力氣,還需要技藝,需要好家人一起努力。大家先商量確定好擂餈粑的時間,各自把自家的糯米泡好。

擂餈粑主要有三個步驟:首先,一部分人的負責燒火將糯米蒸好;

其次,有力氣的男同志則負責以最快的速度將蒸好糯米飯擂碎,擂黏,這看似簡單的力氣活,若是不會使力,只有蠻力,即便你擁有滿身的力氣,結果就是糯米糰子沒擂好,還讓自己的手擂出了水泡;

最後,另一部分,手塗好油,塗好雞蛋清,在裝餈粑的器皿上塗好油,撒好石灰,然後在以最快的速度將糯米糰子揉成一個個大小差不多的圓糰子放在先前準備好的乾淨桌子上,用另一張八仙桌蓋上,每個角站一個大人,再抱幾個小孩子站在桌子上,大人用力壓,小孩用力跳,再掀開桌子,一個個餈粑便做好了,只需將一個個餈粑放涼收好即可。

看著大家都在忙忙碌碌準備餈粑的時候,就知道年快來了,餈粑是年不一樣的味道,要在大年三十前做好,而且大年三十那天不能吃餈粑,我現在都還沒有弄明白這是為什麼。

這四個方面的“年味”,你在農村經歷過嗎


瓜子上的年味

記憶當中,瓜子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零食,它實惠耐吃,既是過年時親戚圍著火爐聊天的好伴侶,也是過年時玩紙牌遊戲必不可少的零食。小時候,瓜子並不像現在可以隨時都有吃的,只有過年的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過年才會買瓜子,而且買回來都是生瓜子,大年三十吃過年飯後,爸媽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炒瓜子,他們一個負責掌握火候,一個負責攪拌瓜子,免得受火不勻,口味不佳,而我們小孩子也在心心戀戀的等著爸媽把瓜子炒出來,美美的嗑上一盤,炒瓜子的香味也為過年增添了不少年味。

這四個方面的“年味”,你在農村經歷過嗎


鞭炮上的年味

在農村過年,連綿不斷的爆竹聲是年味的重要內容,沒有炮竹聲的過年,在大家看來,那就是一個不熱鬧的年,從除夕那天中午開始,面陸陸續續可以聽到不同地方的爆竹聲,隔壁縣的村民習慣過中午年,除夕中午聽到爆竹聲,爸媽便會告訴我們,隔壁縣已經開始過年了,我們也要加快準備了,我們幫著搞衛生,貼對聯,媽媽負責準備晚餐。終於要到吃晚餐的時候,爸爸便開始準備放鞭炮,祭祀祖先,這些做完之後,一家子圍著桌子,烤著炭火,吃著美食,聊著天,這一天即使我們犯了錯,爸媽也不會罵我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滿滿的幸福感,晚飯過後便是小孩子們的黃金時期,拿著父母早早準備好的煙花,鞭炮,放的不易樂乎,笑的忘乎所以。鞭炮聲聲印年味。

這四個方面的“年味”,你在農村經歷過嗎


“年”每年都悄無聲息的來的我們身邊,不論大人小孩,每當快過年的時候都會充滿期待,小孩期待父母打工回來,老人期待子女回到身邊,漂泊在外的務工者期待過年享受團圓,不論是餐桌上的年味、餈粑上的年味、瓜子上的年味、鞭炮上的年味,都為年味增加了獨特的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