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真实了!这部跨年电影,拍出了多少异地打拼女孩的心声

看《亲爱的,新年好》时,我数度几欲落泪,为白树瑾,也为自己。和白树瑾一样,在北京这座城市,我丢失过爱情,丢失过理想,丢失过青春,我几乎失去了一切曾经拥有的珍贵的东西,可最后抓在手里的,依旧寥寥无几。

年少时候看《奋斗》,看《北京爱情故事》,总以为那就是北京,总觉得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就适合胸怀鲲鹏志存高远的人,这里机会遍地都是,只要努力拼搏,就能买得起房子,开得起豪车,过上一杯红酒配咖啡的精英生活。但北漂数年后,再环顾四周,才幡然醒悟,像白树瑾那样“三十几岁了,没房,没存款“,才是大多数北漂一族的真实人生。

《亲爱的,新年好》最触动我的地方就在于,它还原了另一个北京,一个属于大多数北漂一族的北京。主角白树瑾,是一个普通的北漂女孩,她所经历的很多事,我也经历过,她的很多纠结和痛苦,也恰恰是我的纠结和痛苦,因此,总让人产生一种错觉,电影里的这个人,不就是我吗?

白树瑾在转行前,是一个图书编辑,她之所以转行,电影里并没有明说,但从剧情看,多半是迫于经济压力。她的父母都老了,母亲还得了重病,她要在老家给他们换更大的房子,让他们过上更舒适的老年生活,那需要很多钱。而图书行业越来越低迷,根本无法让她赚到太多钱,于是她只能转行去做房产销售。

和白树瑾一样,我在北京的前两份工作,也是图书编辑,后来也不得不转行了,当初去做图书编辑是因为理想,可是后来发现,大多数时候,理想就是个渣男,他不仅养不活你,还总让你因为放弃他而痛苦。

太真实了!这部跨年电影,拍出了多少异地打拼女孩的心声

电影里有一个梗,说现在图书行业很惨淡,“能卖三万本就算是畅销书“。看到这儿时,影院里很多人都笑了,这个梗引人发笑的缘故就是,它道出了图书行业的尴尬,事实就是如此,如今的图书行业,能卖三万本的书就算是畅销书。

而图书编辑的基本工资并不高,想要赚到“大钱”,就得靠书的销量。也正因如此,我一点不意外白树瑾转行去做销售,前两年房价飞涨,做房产销售多赚钱啊!更何况,从工资结构上看,图书编辑和房产销售也并没什么差别——主要靠提成。

白树瑾转行后,对新职业的无法适应,业绩总是被同事比下去,也让人感同身受。我自己离开图书出版行业后,进入了广告行业,也一度格格不入。

人生最痛苦的就是,理想的工作养不活人,而能养活人的工作总有这样那样的不理想。很多北漂恐怕都是如此,曾经带着理想出发,最后却在现实里丢盔弃甲!不是理想它不香啊,而是人生到了某个阶段,就不能光为理想而活着了,你要为生存而活,为父母而活……

这部电影有一个非常精巧的地方,让白百何饰演的白树瑾,和张子枫饰演的刚到北京的一个女孩相遇,形成一种对比和碰撞。北漂10年的白树瑾负责戳我们当下的痛点,而张子枫饰演的小女孩负责唤起白树瑾的初心,勾起我们对于初来北京时的自己的回忆。

太真实了!这部跨年电影,拍出了多少异地打拼女孩的心声

记得电影中有一幕,张子枫和白百何站在楼顶喝可乐,张子枫激情满满地憧憬未来,她说未来自己会有很好的工作,会赚很多很多钱吧。那一刻,我就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二十多岁,那时候也跟这个小女孩一样,对未来抱有很多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开始北漂之前,我放弃过老家的一个上市企业的就业机会,当时的面试官语重心长地跟我画大饼,告诉我如果在这家企业工作,满五年后,就可以购买他们提供给员工的特惠房,过上有房有车、岁月静好的生活。

我嗤之以鼻,一个月两千多块钱,跟我谈未来?于是,果断拒绝了这个机会。那时候还不懂现实的残酷,跟关系很好的一个女同学吹牛,说我要去北京,一个月至少要挣他一万的工资才行!女同学只回了我两个字:呵呵!

现在回头看看,当时的自己真是天真啊!说是异想天开也不为过。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月薪才3000,月薪过万,那是几年之后的事了。

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无所有,但好在,年轻时有满腔热血和做梦的勇气。年纪越大,人似乎就越活越怂了,在一点点向生活缴械投降,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了。而白百何饰演的白树瑾,和张子枫饰演的小女孩,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时间和现实在人身上的鬼斧神工。

我们年轻的时候,敢爱敢恨,就像电影中张子枫饰演的小女孩,可以为了网络那端的一个人,不远千里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失恋了,也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太真实了!这部跨年电影,拍出了多少异地打拼女孩的心声

可是年纪大了,就算是面对爱情,也会权衡利弊,不再浪费时间去恨一个人,也失去了为爱奋不顾身的孤勇。

白树瑾就是如此,她的恋爱谈得很失败,交了一个男朋友,却在情人节发现他出轨,她把他当情人,他却把她当炮友,在一起好几年,他从不愿意陪她逛街吃饭看电影,可是,转过头却发现,那些他不肯陪她做的,却都陪别人去做了。

面对这样的一个渣男,白树瑾却表现得很是克制,只是扔了前男友新欢的一双鞋,甚至连一滴眼泪都没流。因为她觉得,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需要成本,为这样的男人掉泪和愤怒,不值得。直到小女孩帮她出手,才唤醒了她内心的愤怒和脆弱,她可以拎着面包去追打辜负自己的男人,可以抱着膝盖放声哭泣。情绪的释放,才使得她真正的放下。

在面对小奶狗仲要的追求时,白树瑾也显得很克制,她内心是喜欢仲要的,却一定要拒绝对方,她在权衡,权衡年龄的差距是否会成为彼此的阻碍,而自己的父母,会不会成为对方的负担,而对方又能不能和自己一起扛起肩上的重担,就像她和父亲通电话时说,找男朋友就要找个能背起自己母亲的。

可是,白树瑾也年轻过,也有像小女孩一样为了爱奋不顾身的时候。只是,在爱情里受了很多伤,经历了很多辜负和背叛,就真的不愿意轻易为爱情流泪,也不愿意轻易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了。成长本该让我们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勇敢的,可是现实是,成长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胆怯了。

太真实了!这部跨年电影,拍出了多少异地打拼女孩的心声

在理想面前,白树瑾也越活越怂,她写完了书稿,却一直不敢投给出版公司,直到小女孩发现了那份书稿,可白树瑾却说自己写得很烂,她只是怂,不自信自己而已,书稿真正投递出去后,很快就得到了出版机会,这足以证明,有时候,自己和理想之间,也许隔的不是现实的鸿沟,而是一点点勇气。

电影中,另一个很有意思,且让我颇有共鸣的地方是,白树瑾开车带小女孩去逛北京,小女孩大喊“北京,我来了”。白树瑾讽刺说“你们文艺青年,是不是都这样?”

这句话从侧面说明,她自己曾经也这样,因为她自己也是文艺青年。只不过,渐渐地,开始在现实世界的磨砺下,自觉地把自己排除在了这个群体之外。

其实,这一点,我也和白树瑾一样。上大学时,我还觉得自己是个文艺青年,还颇为自得,可是如今,在微信群和一些图书编辑朋友、作家朋友聊天讨论他们身上的某种特征时,我经常会调侃地说:“你们文化人是不是都这样?“

表面上看,是一种调侃,但实际上,是为自己越来越远离这个圈子而感到怅惘,或者说,是对失去这种身份的焦虑。每当这么调侃别人时,最渴望的其实是对方反驳一句:“你不也是这个圈子里的?”可始终没人反驳,这才是最辛酸的。

电影中最后,白树瑾回到了北京,在楼顶看着烟花齐放,那一刻,我仿佛看到,那个离开她很多年的文艺青年的灵魂,又回到了她的身体里。

当然,《亲爱的,新年好》中最揪心,也是很多北漂的人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买不起房,前途未卜,父母却年纪越来越大,究竟是回到故乡,还是留在北京呢?

电影把白树瑾搁置在里这种艰难选择里,北京有一个爱她的,她也喜欢的男人,有梦想的橄榄枝在向她招展,有陌生的环境,和梦想的土壤,可是家里,有病入膏肓的母亲,有年迈的父亲,有一个有钱有事业的默默喜欢自己的男人。怎么选,貌似都不坏,但怎么选,也都不是最理想的。

其实,对于漂泊者而言,根本就没有最理想的选择,自从选择开始漂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活成“无家可归“的异乡人。大城市安放不了你的肉体,老家安放不了你的灵魂。你注定要在这种拉扯中,去寻求一个平衡。

《亲爱的,新年好》中给出的选择是“听从内心的声音”,电影中,白树瑾最终在母亲的鼓励下,回到了北京,选择了大城市。

因此,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核心其实是找回失落的初心,张子枫饰演的那个小女孩是真实存在的吗?在我眼里,她其实更像是一个意象,她是10年前的白树瑾,她的出现,就是为了帮白树瑾,找回自己失落掉的最珍贵的东西:爱一个人的勇气,已然坚持了很久的理想,刚来北京时那颗勃勃雄心。

过去的一年或许糟糕,过去的岁月或许难熬,但新年到了,又会是新的开始,别弄丢自己,一切会好起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