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平凡而又不簡單的美食:“粿肉”。

“粿肉”一直以來都是潮汕餐館裡的招牌菜之一,可以說沒有“粿肉”的潮汕餐館,就一定難以滿足潮汕顧客挑剔的味蕾。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粿肉”,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一道菜。只不過就是把豬肉切碎,加上一些配料混合後,以腐皮包裹,然後再以花生油炸熟後撈出即可。而越是簡單的東西,就越不容易做好

多年以來,吃過的“粿肉”非常多,但是在各地的潮汕餐館裡,想吃到真正好吃的“粿肉”卻並不容易。

也許是我自己孤陋寡聞的緣故,幾十年來只吃到過一次真正好吃的“粿肉”。而這個“粿肉”,卻並非來自潮汕餐館,而是來自於一個非常要好的潮汕老兄,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粿肉”的認識

好吃的“粿肉”:皮脆肉嫩,肉汁飽滿而又清甜(有汁,肉才會嫩,才會有清甜的口感。而肉嫩的關鍵,在於將“粿肉”生炸。在許多潮汕餐館裡,一般都是先將“粿肉”蒸熟,在客人點了“粿肉”以後,才將其切段,然後炸一下裝盤上菜。這樣做的“粿肉”肉質很粗糙,並不好吃。

),一股奇特的香氣,先吸引人的嗅覺,吃上一塊,香氣再從口腔中傳至鼻腔,香氣的循環美妙非常誘人(這種奇特的感覺,關鍵之處就來自於配料當中的點睛之筆-花椒。花椒的加入,使潮汕“粿肉”有了靈魂。而花椒的運用,多一點則太沖,少一點則不香,非常之巧妙)。

年關將至,今年搬至山中居住,閒來無事,忍不住想要學做這道有靈魂的“粿肉”。於是,打通電話,拜師學藝。

電話閒聊一通,才知道潮汕最好吃的“粿肉”就出自普寧。不得不服:作為走南闖北的潮州人,吃過的“粿肉”無數,確實只有這個普寧老兄做的“粿肉”令我難以忘懷。

閒話不敘,動手試製。

潮汕粿肉

配料】:五花肉、蒜苗、馬蹄、花椒、食鹽、生抽、腐皮。

上好的五花肉,切肉的方法非常重要。先將五花肉切成薄片,再將切成薄片的五花肉改成細條狀,然後再切成肉粒,最後再稍微剁一下,卻不能剁得太碎,其過程如以下幾張圖片所示:

先把五花肉切成片。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再將切好片的五花肉擺好,然後改刀切成細條。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下圖是切成條狀的五花肉。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最後再把切成條的五花肉切成粒狀。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把肉切好,稍微剁一下(肉不能剁太碎,否則口感不夠好),就該準備其他配料了:

蒜苗,切掉葉子,只留下梗 。

馬蹄,不需太多,適量就好。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先處理蒜苗:蒜苗切掉葉子,把梗留下,放在砧板上,用刀拍扁。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拍扁的蒜苗,用刀在中間劃開兩半。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劃開後,再將其切成碎末。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接著輪到馬蹄了:刨好皮的馬蹄,將其切成碎粒。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然後再準備花椒:第一次做,不知道該放多少,憑著感覺放了一茶匙(

先做了一條“粿肉”,炸好後試一下味道,感覺花椒放少了一點,後面的豬肉裡面又加了半茶匙花椒,總結經驗為:一斤豬肉放一茶匙花椒即可)。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把花椒碾成粉末,倒入碗中,再加入半茶匙食鹽,3茶匙澱粉備用。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將切好的蒜苗碎末、馬蹄粒、花椒末、澱粉、食鹽等一起倒入盆中,再淋上3湯匙的生抽,與肉粒一起混合攪拌均勻。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攪拌均勻後,餡料就做好了。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下圖是在市場買回來的腐皮。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取一張腐皮,把腐皮鋪在砧板上,然後取適量的肉,均勻平整地鋪好,卷緊實後,用刀沿著“粿肉”的邊緣,切掉多餘的腐皮,一條“粿肉”就做好了。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卷好的“粿肉”,用刀剁成小段,就可以炸了。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大火將油溫燒至5-6成熱,把剁成小段的“粿肉”放入油中,煤氣爐改關至小火,以小火慢炸至“粿肉”表面呈現金黃色時,“粿肉”就已經熟了,撈起後轉開大火,油溫升高後,再次將“粿肉”放入油中過一下油,將其表皮炸脆後迅速撈起,濾幹油後裝盤即可。

一個普寧人親手做的“粿肉”,從此顛覆了我對潮汕“粿肉”的認識

第一次製作“粿肉”,雖然未能達到最好吃的境界,但是已經比許多潮汕餐館做的好吃了許多。拜師學藝,自我評價已經達到師傅的7成水準了,再做幾次,就可以出師了。

我是八兩紅的老鄭,一個好吃的茶農,除了做茶以外,就只喜歡做菜了。今年過年的年夜飯,這道有靈魂的潮汕“粿肉”,自然是少不了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