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僅見品《萬曆通寶背四環月》銅錢珍賞

萬曆泉品版式繁 還有珍罕人未識


明代僅見品《萬曆通寶背四環月》銅錢珍賞

歷通寶,乃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之鑄幣。萬曆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故萬曆錢鑄造時間長,鑄量也較大,形制以小平、折二居多亦有出號大錢,制式光背或背文字和紋飾者皆有,版式較為繁複。各種形制或版式錢中,有珍有普。

之前,愚博客已經展示過數枚不同而又稀見或者脫譜的萬曆背紋飾錢。儘管如此,我們所見似乎仍然沒有窮盡萬曆錢的版式品種,而這也符合泉律和萬曆年號頒行時間長,鑄錢多的歷史實際。正是,天有不測風雲,泉有不知品種。古代鑄錢紛繁複雜,流用品、試鑄品、樣品等等,多少不知,匿藏難曉,後人無法通曉盡知,諸譜難以盡集其拓,故不管何人切不可把自己或者別人當成泉界神仙聖人矣。

藉此,今日再將愚早前獵獲的一枚脫譜且極其罕見的萬曆通寶背穿四環月錢帳中點出,拍照亮相,發於此公開展示,以實物實證的形式,再次表明上述之言毫不誇張妄言矣。

首識書相。展目本品,清晰可識其面文“萬曆通寶”四字,楷書書體,直讀。其錢文書寫自然得體,字形大小適中,佈局協調,整體書相古樸爽真之感鮮明,正是那萬曆楷書平錢之典型風格,偽仿難得,可謂正點。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但見其背穿廓周圍,四方分別圍繞一枚月紋,形成四花瓣形。對於此形態,愚見以為可命名其為“穿四環月”紋飾,十分罕見,目前為止似可曰僅見。無需細表,品文識書,本品為萬曆官爐錢無需存疑,開門書相確定矣。

次觀鑄相。展目本品,可見其鑄制規整,寬緣,直徑約為25.3毫米,重約3.93克,厚薄適中,小平形制偏大,或為小平大樣。其鑄相顯示,方正圓矩,坦平地章,穿輪乾乾淨淨。續觀其字廓,筆劃橫直豎立,紋飾清晰,深淺適中,鼓凸自然有度,毫無故作高凸之態。無需細表,觀鑄識體,本品規整乾淨的鑄相,萬曆官爐出品,開門不疑矣。

再察鏽相。一眼可見,本品鏽色類黑漆古鏽相,早年窖藏出品,其鏽痂裹縛,薄鏽濃漿,分佈深淺相間,鏽痂皮殼純真無邪,堅實而不糟。薄鏽之處,可見包漿凝重,鮮明老熟之相,潤和而又踏實無虛。續可識其材質,略泛紅而可斷青銅質地,觀銅色更是彰顯熟舊。毫無疑問,就此鏽相而言,其鏽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其門不叩自開矣。

一番鑑賞,幾度審視,本枚“萬曆通寶背穿四環月”錢,三相一材,真實可靠,實乃開門見山之品確定。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本式萬曆錢十分珍罕難得,不僅脫譜,而且檢索公展尚不得見有展,故,雖不能斷然曰其孤品,但是在此段時期內曰其僅見也不虛妄。

事實表明,即使是明代萬曆錢,我們至今也難窮盡其式,故,在古泉收藏過程中,在積累一定泉識的基礎上,如何擦亮眼睛覓寶是古泉收藏到珍稀品種的其中法門兒。如果處處事事,以譜為據,以己所見所習慣的理念去獵泉,那麼當珍罕之品擺在面前,亦無福分得之矣。當然,那種經不起三相一材標準鑑賞審視的某些偽作“珍稀”泉品,則不在此列矣。


明代僅見品《萬曆通寶背四環月》銅錢珍賞


明代僅見品《萬曆通寶背四環月》銅錢珍賞


明代僅見品《萬曆通寶背四環月》銅錢珍賞


明代僅見品《萬曆通寶背四環月》銅錢珍賞


明代僅見品《萬曆通寶背四環月》銅錢珍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