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紅真的沒啥用嗎?別陷入這些誤區

基金分紅真的沒啥用嗎?別陷入這些誤區

基金分紅後,分紅後的基金淨值下降了,把分紅和下降的淨值加起來,和分紅前相比完全沒有變化。按照這樣的邏輯,分紅前與分紅後均等,認為基金分紅沒有用的想法看似是正確的,但是真的如此嗎?認真的天馬就此問題給出結論:基金分紅是有用的。

那具體有什麼用呢?認真的天馬將從如下兩個角度來為大家分析,下面是分析原文:

第一個角度:降低了獲取股權的成本

我們以公司股票為例來思考分紅這件事,股票分紅和基金分紅是差不多的。

股票,本質上它有兩部分價值。

第一部分是在股票交易市場上的市值,也就是我們經常盯著的股價。

第二部分是它代表這家公司的一部分股權。

我們平時只關心第一種價值,而忽略了第二部分價值;

如果一支股票,股價100元。你花100元買入一股,那麼你現在持有的總市值是100元。

然後它分紅了,分紅2元,那麼你持有98元市值的股票+2元的現金,感覺和之前沒什麼區別。

但是,如果它繼續分紅。

又分了8元分紅,那麼你持有90元市值的股票+10元的現金;

繼續分……

又分了20元分紅,那麼你持有70元市值的股票+30元的現金;

是不是還是覺得和之前區別不大,畢竟還是100元淨值啊。

好,極限情況來了。

再分紅70元,那麼你持有一股0元市值的股票+100元的現金;

發現沒,你有100元的現金,但是憑空多出一股股票來。你一分錢沒花,就拿到了這家公司的一部分股權。

如果這家公司繼續經營,持續盈利,必然還會再產生利潤,那一股股票必然還會再分紅。那時候你手裡拿的可能就是103元的現金+一股股票。

大家get到重點了嗎?

重點在於:你花100元買的其實是兩樣東西,股權那部分通常被我們遺忘了,但這部分才是股票的核心所在。

第二個角度:分紅是無論牛熊都能保證的現金流

有的讀者可能會說:我不用它分紅,我自己賣掉2元,不就相當於拿到相同的分紅了,也是2%的比例呀。

市場不見得會給我們在買入價賣出的機會。

如果市場大跌,100元的股票,跌到50元。此時想通過賣出來獲得2元的現金,就要賣出2/50=4%的股權。

相比在100元時賣出2元,我們要多付出一倍的股權作為代價,才能換回同樣多的現金。

是不是很虧。

但是如果是分紅,無論是在股票100元時分2元,還是在估計50元時候分2元,最終我們手裡拿著的股權數都是沒有變化的。

再舉個極端的例子,還是100元買了一家公司的股票。

買完之後,公司退市了(比如私有化了)。沒有市場價了,股價相當於變成了0。

你沒法賣,沒法變現。但是公司的分紅,你依舊收得到。

我們買股票的目標,是買入一家公司的一部分。這家公司賺錢,我們來分享屬於我們的那一部分。

而分紅,就是把公司賺的一部分利潤以現金的形式還給我們。不然,它就會以公司的資產的形式,躺在公司的賬上。

填權又是怎麼回事

可能有的同學聽過“填權”這個詞。

填權是啥意思呢?

它的意思是說:當股票分紅的時候,雖然股價會下跌,但是由於市場看好這個股票,還會把因為分紅導致的那部分下跌的股價給漲回去。

這個過程就叫填權。

你可能會問:填權一定會發生嗎?

答案估計你也能猜到了,填權不一定會發生。

如果分紅很少,可能第二天這支股票的股價稍微往上波動一下,就實現了所謂的填權現象。

但是如果分紅很多,比如港股那邊有股價100元的股票一次性分80元的情況,那就基本不用指望它一次性把這80元的分紅填權填滿了……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因分紅而掉下來的那部分股價,會因為股票價值的提升而慢慢漲回去,但是不一定會在分紅當天漲回去。

也有讀者問過:分紅填權是否可以預先埋伏,當天填權發生了就賣出獲利?

這個操作屬於與市場博弈:填權是否發生,是投機而不是投資,建議就不要參與了。

基金的分紅與股票分紅是一回事,基金就是一堆股票的集合體嘛。

所以,基金分紅是有用的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