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樸古拙:古磚硯

古磚硯大樸古拙。它具有紀年、吉語、畫像的、等獨特內涵和文化歷史信息。是其它任何硯未能與之相比。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古人曰“取一佳硯,勝於拱璧”,文人雅士對磚硯之情有獨鍾,由此可見矣。古磚中漢、晉古磚最為名貴,因其質地細密結實,極適制硯,備受推崇,因此具有極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

大樸古拙:古磚硯

古磚收藏的興起得益於清代金石考據學的中興,金石學始於宋,在清代發展為顯學,爾中嗜磚者甚眾,顯赫者有阮元、張廷濟、陸增祥、陸心源、端方、僧達受、吳昌碩等。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但當時古磚的出土量遠不如現在,且價格亦貴,有時一磚值數十兩銀子。阮元、張廷濟各蓄漢晉八磚,即以之名其齋館,一曰“八磚吟館”,一曰“八磚精舍”。與硯相伴,讓文人感觸良多。李山甫《古石硯》吟道:“追琢他山石,方圓一勺深。抱真唯守墨,求用每虛心。波浪因文起,塵埃為廢侵。憑君更研究,何啻值千金。”

大樸古拙:古磚硯

鑑於古磚的書法,刻畫的傳統藝術表現形式,近現代的文人雅士有了利用古磚入硯的嗜好,自清乾嘉始,經民國,至現代從未間斷。並且在歷場拍賣會上皆拍出驚人的價格。其原因是人們在收藏磚硯的同時收藏了文物,能夠親手觸摸到先民的書法藝術與刻畫藝術。

大樸古拙:古磚硯

古磚硯還撰有吉語銘文,如富貴吉祥,萬歲不敗,宜君高官等等,反映了古代人精神的願望和寄託。另外。古磚硯的銘文就是一部中國書法的演變史。歷代書法、篆刻家都渴望從銘文中汲取營養,得到啟發。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近代書畫宗師吳昌碩亦頗喜磚硯,其書齋收藏磚硯甚多,他曾作詩一首:“缶廬長物唯磚硯,古隸分明宜子孫。賣字年來生計拙,商量改作水仙盆。”

大樸古拙:古磚硯

當代書畫家中唐雲也是古磚硯的收藏家,他的許多磚硯都是自己設計後請其友人與弟子包括:沈覺初、徐孝穆、葉維忠刻制,如覺不妥,他甚至會自己拿刀進行修整,可見其痴迷程度。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童衍方先生出版的《寶甓齋集磚銘》一書中收錄了他收藏的48方古磚及硯,年代上至西漢,下至清代,以漢晉為多。其中許多古磚已改制成磚硯,尤為可貴。還附錄了一些磚拓,其中有清代陳介祺手拓磚銘,甚可珍也。

大樸古拙:古磚硯

古人取斷磚製成硯,並刻上銘文,置於書桌案頭,古色古香,為書房添古氣雅韻。而硯之銘記最可賞讀,文人雅士每獲佳硯,常而雕而琢,賜以嘉銘,以傳後世。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大樸古拙:古磚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