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唢呐声》:在主基调、表现手法的分析中,感受老片子的魅力

《风吹唢呐声》是根据韩少功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于1983年10月上映,由曾获得“世界最优秀影片推荐”、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的获得者凌子、史久惠、薛宜昌执导,金鑫、李筠主演。

该影片讲述了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开放以后,一个为人正直、憨厚淳朴并爱吹唢呐的哑巴德琪与温柔善良、勤劳的嫂子二香之间真挚的情感故事。本文将从电影主基调、表现手法的运用对《风吹唢呐声》进行浅析。

01:黎明前最动听的夜曲,勾勒出恬静安宁的世外桃源

《风吹唢呐声》,以安详坦然为主基调,整部影片都透露着恬静安宁的气息。影片开头导演便采用跳转镜头的拍摄方式,将一副美如画卷的田园风景图尽收眼底。首先是从朦胧的树林出发,以时间为轴线,再配上蝉虫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气息。再由一声牛叫声,将镜头转入带牛归来的汉子在河边洗脚与几个农村妇女洗衣服的场景。以此为契机塑造出勤劳淳朴的人们。

二香第一次出现在观众眼前,是以一种野蛮式的出场方式。德成因不满被洗衣服的妇女嘲笑而拿牛出气,发了精的牛在河滩上到处乱窜,还撞了一个背着背篓的女孩。二香在一棵大树上偷窥着这一切,一双闪亮的眼睛在镜头下显得格外的灵动,对于她,

导演总是喜欢用最纯粹的镜头拍摄,将这个小女人的灵动神态毫不修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这也恰好符合了二香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她单纯的性格特点。


《风吹唢呐声》:在主基调、表现手法的分析中,感受老片子的魅力


德成家的房子,是二香主要的活动范围。它有着像世外桃源的特点与格调,导演采用镜头捕捉的方式,将这一世外桃源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栋两层楼的小木屋坐落于山的一角,一楼工作区,经常是德成在院子一角做着木匠的工作,二香在院子另一头收拾着牛圈,院外郁郁葱葱的竹子在微风的吹动下不停的摇摆,院子里的两人不时地隔空说着情话,给人一种淳朴的感觉。二楼生活区,是夫妻两人和兄弟德琪睡觉的地方,房间不大但布局合理,透过阳台便可看见远处的山。这样的拍摄效果,能将这所房子最动人的一面展现在画面中,并且能将屋子里很多重要的细节都放大了呈现,使得画面更加地流畅自然,唯美且舒适,所以也和影片的整体基调相吻合。跟随着导演的镜头,观众也视乎能感受到农村生活的恬静安宁,顺着这样子的氛围,一场清新质朴的好戏便开始了。

02:多种蒙太奇手法并用及深刻内涵

作为八十年代有名的导演凌子,她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不像传统电影一样按照固定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模式进行拍摄,而是到处都洋溢着后现代主义的色彩,平和之中带着叛逆性、跳跃性、断裂感是凌子剧情片中的常态。

而想要达到这样子的效果,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电影《风吹唢呐声》中就有多处运用了不同的蒙太奇手法。


《风吹唢呐声》:在主基调、表现手法的分析中,感受老片子的魅力


1、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又可叫并列蒙太奇,是指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情节同时展开,一同表现,镜头在这些平行发展的线中来回切换,互相补充,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最后回归到同一个结局上来。这在文学上被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电影《风吹唢呐声》的剧情其实是有两条线展开的,一条是影片的主线,也就是由德琪与嫂子二香组成那段朝夕相处的岁月;另一条是支线,以德成和玉环爱情纠葛为叙事主体,共同来讲述爱情的跌宕起伏。

当人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电影套路的时候,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审美疲劳或厌烦现象,一部电影常常只是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缺少了好奇心的观众,即使是特效和演员的演技再怎么惊艳,也难以激起观众的兴趣,最终难逃于俗套的下场。

这个时候如何跳出俗套的包围圈,让观众眼前一亮成为电影导演最关心的问题。而《风吹唢呐声》此时选用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观众不再只是一味地去接受电影导演的灌输,而是需要时时刻刻参与到影片之中,才能明白其中的真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观众的热情。


《风吹唢呐声》:在主基调、表现手法的分析中,感受老片子的魅力


除此之外,这两条线的设计也非常的合理。电影开始德成牵着一头牛在河边洗脚,旁边有几个洗衣服的妇女在开他的玩笑,说他就算自命清高玉环也看不上他嫁到城里了,他气不过狠狠地将鞭子打在牛的身上。这个时候二香在一棵大树上注视着这一切,德琪将发了疯似的牛降住时,给二香心里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隐喻。

随着时间的推移,妇女们的寓言变得真实了起来,正当德成想放下一切与二香好好过日子之时,玉环却回来了。导演将镜头给到了一场戏剧公演上,一边是德成偷偷摸摸地出门与玉环在人群中有说有笑;一边是德琪与二香面对面坐在火炭旁烤火,哭得像个泪人。两者同时进行,虽未直观表露,只是一起看一场演出,观众却自己脑补了众多的画面。将整部影片的前因后果都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而这样子的拍摄效果,也更加能突出二香此刻内心的绝望与委屈,这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结束的地方。

2、重复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是将某个意象或某个镜头进行多次重复的展现,使得影片的剧情可以联系起来,使得影片的意境由平淡变得浓烈,艺术表现由弱变强,从而达到一种前后呼应或者前后对比的作用。

在《风吹唢呐声》中存在不少反复出现的意象,比如红色花衣裳、南瓜、深林等等。接下来我们就一一来讲述这些重复出现的意象在影片中的作用。

第一个深林,它第一次出现在影片的开头,漆黑的深林中蝉鸣鸟叫,导演选择用黑夜开头,无形之中传达了全片旨在追求质朴、凝重的艺术风格,也传达出了电影主题蕴意着悲凉、寂寞的时空氛围信息。第二次出现在二香出嫁乘船过河的场景,此时的深林郁郁葱葱充满着活力的氛围,暗示着二香婚姻生活新的喜庆。第三次出现便是二香离开德成回家的场景,同样是乘船但所到之处都蒙上了一层面纱,照映着开头黑夜的深林,突出二香失败的婚姻,彷如一场梦一般,梦醒了也就没有了。


《风吹唢呐声》:在主基调、表现手法的分析中,感受老片子的魅力


第二个红色花衣裳第一次出现是在二香爬在树上偷窥德成时所穿的衣服,红色的花衣裳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尤为凸出,也照出了二香那偷看心上人那羞涩的心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第二次出现是在二香与德成的结婚典礼上,二香穿着比任何时候都耀眼的红色花衣裳,盖着红盖头,乘着船缓缓地向德成走来。那花衣裳也是二香对德成的认可,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之情。

第三次出现是在德琪伸手摸二香放在阳台里晾晒的红色花衣裳,二香在众目睽睽之下,害羞地将德琪骂走,然后把红色花衣裳收起来。


《风吹唢呐声》:在主基调、表现手法的分析中,感受老片子的魅力


第四次出现是在德琪已经被德成赶出家门,二香也被德成嫌弃殴打之时,二香给德琪做了一双鞋子,德琪跑到德成家想说谢谢,在二楼的阳台上看见了二香晾晒的红色花衣裳,但此时的红色花衣裳早已不是当年那般模样了,它的颜色早已变得暗淡不清,没了二香的稀罕上面还有残叶留存。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红色花衣裳贯穿了二香与德成的整个婚姻,从一开始对爱情的懵懂,到婚姻的开始,婚姻的结束,二香一直对红色花衣裳情有独钟。当她离开德成之后,还是保留了这样子的穿衣风格。

其实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二香以为自己离开德成之后便会忘记一切,甚至德成企图送她什么东西都一律拒绝,毫不留恋,但更多的是在逃避问题而已。她就算能割舍下与德成的一切,也割舍不了她在与德成在一起期间和德琪存在的情感,天热了,她还是会想到德琪夏天喜欢喝生水,那是会得病的;天冷的时候,她也会担心德琪没有棉袄可以穿。


《风吹唢呐声》:在主基调、表现手法的分析中,感受老片子的魅力


直到后来德琪死后的很多年里,她还是会穿上红色的花衣裳在每一年的端午节沿河边给德琪送粽子,她从未放下过。

这像极了失恋后的我们,

以为把眼前的一切都扔掉之后就不会去想起,可是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那个人的影子,到处都有那个人的痕迹,即使那个人早已不在身边。以为一直向前,就能走出阴影,回过头来才发现其实阴影一直在身后。

03:勇敢地跳出包围圈,才能实现自我

《风吹唢呐声》探讨的是女性意识被压迫,在整部影片中我们都可以清楚的看到男性的地位一直都是高于女性的。不管是在任何时候,二香都没办法与德成平起平坐,她更多的时候是像仆人一样站在德成的身边听候指示,受委屈时不能发脾气,挨打时不能呼救,甚至和德成说话都要卑躬屈膝。但到了影片最后二香给我们女性作出了一个好榜样,勇敢地跳出了德成的包围圈,面向阳光乘船离去。

故事给了二香一个全新的开始的机会,我想这也是对于所有女性的忠告与祝愿,人世间不存在谁是谁的附庸,我们都是生而平等的。当独立与幸福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定要先选择独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