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84岁的钟南山院士,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针,在抗击新型肺炎疫情中再次挂帅出征。

他的身份也不仅仅只有医生,他还是

中国工程院院士,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与这么多名誉头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物质生活的无欲无求。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他说“我们家从来不谈钱,只谈学术”,在娱乐圈明星动辄上亿身家,豪车豪宅天价片酬的时候,钟南山院士的家——或许可用“清贫”来形容。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一所老旧的小区内,房子仅仅80平,陈旧的家具,掉漆皮的窗门。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门框上待了17年的钉子,这是当年非典时期,钟南山每天把吊瓶挂在上面输液,在家进行自我隔离的见证。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谁能想到,这是钟南山院士的家?

这位敢医敢言的老者,也曾经是说谎、逃课、打架的“顽皮少年”。他一路的成长历程,也能为我们教育孩子,提供不少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1

明理的父母,充实的爱

给了孩子最有安全感的家

父亲钟世藩,是著名儿科专家。

母亲廖月琴,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

钟南山走向从医之路,就是受父母影响。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小时候,他亲眼目睹病人经救治痊愈后的喜悦。

所以钟南山自小就认为治病救人,

是一件开心并且很有意义的事情,

“做医生”的愿望也开始生根发芽。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钟南山的父亲叫钟世藩

早在1930年就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是一名备受尊敬的儿科医生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

也出身名门

多才多艺见识广博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钟南山的父亲母亲

钟南山是夫妻俩的第一个孩子

不过夫妻俩爱孩子的方式很不同

母亲是典型的慈母

总是微笑着,耐心地听孩子们说话

从来不因为他们是孩子

而且轻视他们的意见

她也从来不粗暴的批评孩子

给了钟南山像大人一样的尊重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青年时代的钟南山与父母、妹妹

而父亲的爱,是相对较严厉的

他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礼仪教养

钟南山回忆说

有一回他反复在桌上用筷子挑拣菜肴

父亲就用自己手里的筷子

打掉了钟南山的筷子

低声训斥:“你想一想,别人还吃不吃?”

这句话让钟南山很羞愧

以后再也不敢在饭桌上放肆挑拣

只有既给孩子充分的爱和温暖

又给孩子足够的规则意识

让孩子讲道理、懂克制的教育

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育

2

面对说谎、逃课的孩子

永远有比打骂有效的方法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可能都会跟父母说谎

钟南山本身也是个淘气顽皮的孩子

自然也不会例外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在他上小学的时候

就经常逃课出去玩

出去玩饿了

就用本应交给学校的伙食费

自己买东西吃

直到有一天母亲问起来

“你交伙食费剩下的钱呢?”

钟南山才慌了

他只好跟妈妈说谎:

“我不知道,您可以去学校问老师。”

这样的回答

自然引起了母亲的怀疑

母亲觉得这件事必须弄明白

就真的带着钟南山到学校

钟南山只得磨磨蹭蹭跟着母亲

到学校门口

更是紧张得脸色发白

只好承认是自己买东西花掉了

而母亲则扔下不愿意进校门的钟南山

自己亲自找老师了解情况

回到家里

母亲对他并没有过多责怪

只是对他说

“你这么做是不诚实的”

而一向严厉的父亲

也只是对钟南山说:

“南山,你自己想一想,

像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钟南山自己回忆

当时父母的话比打骂他一顿

更让他难受

他也一夜无眠

体会到了谎话被拆穿后

那种难堪和羞耻的感觉

逃学和说谎的错误

自然也就没有再犯过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孩子会自己反思

从中吸取教训

同时以后再遇到棘手的问题

又不会因为惧怕父母的责罚

而铤而走险继续隐瞒

父母的教育目的

也就达到了

3

面对成绩差的孩子

父母最该给他的是动力

钟南山虽然聪慧

但也有不少当“差生”的时候

小学四年级时

全家从贵阳到了广州

三年级之前的经常的贪玩逃课

加上又不懂粤语

使得钟南山成绩很差

学校只好让他留级

好在钟南山的父母

和学校的老师们都愿意鼓励他

母亲甚至对他说

如果他能考上岭南大学附属中学,

就奖励他一台自行车

本来就勤奋的他

就更用功了

成绩提升非常快

最后自然顺利考入中学

不过当时正是解放初期

全家人的日子

都过得非常紧张

温饱都成问题

买自行车自然更是难上加难

懂事的他不敢跟母亲提起

但母亲却说到做到

真的送了自行车给他

这件事对钟南山触动很大

他记住了答应别人的事情

就一定要做到

同时也记住了

凡事无论再难

只要肯努力

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4

面对迷茫的孩子

父母需要成为指路的明灯

钟南山的人生

有过几次比较大的抉择

都是在父母的指引下做出的

第一次是在钟南山高中的时候

他不仅文化课成绩名列前茅

运动成绩也相当优秀

尤其是田径项目

代表广东省在全国运动会上

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钟南山在田径项目的天赋

引起了中央体育学院的关注

体育学院来信

邀请他去国家队训练

是继续冲刺高考

还是加入国家队

是钟南山必须马上做的选择

当时钟南山很犹豫

钟南山的父亲则认为

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有限

但当医生可以一辈子治病救人

凭借对儿子的了解

他知道儿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所以建议儿子高考然后学医

钟南山听取了父亲的建议

顺利考入北京医学院

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

十八岁考入大学

成绩优秀,意气风发

在他大学毕业后不久

就被下放到了偏远的山区

一干,就是整整11年

直到1971年,钟南山才回到广州

继续从医

这时候钟南山的母亲早已离世

父亲也已经成为古稀老人

、有一次父亲问钟南山:“你多大了?”

他说“35岁了”。

父亲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这样的回应重重地落在了钟南山心里。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他明白父亲的意思:

和同龄优秀医生相比,相距太远。

从那以后,他不再浪费时间,

刻苦钻研,每天学习到深夜。

8个月后,他写下四大本医疗笔记,

体重掉了整整12斤,

在医学专业能力上迅速提升。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这次谈话,

成为了钟南山的另一个转折

他开始立志要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决心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医生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43岁,钟南山留学时遇到语言问题。

为了帮助钟南山提高英语水平,

父亲帮他定了一个任务,

用英文进行书信来往。

第一次收到回信的时候,

信厚得让他意外,拆开来看,

发现不止有回信,

还有父亲对他来信一句句的修改。

这种震撼,让他坚持一直用英文书写,

英文水平也不断提升。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5

钟南山不负众望,

他一生敢言敢医敢承担,

真正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和精神。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对于自己的后代,

他同样践行家族教育观:

“钟家优良传统,

第一就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

第二个要严谨实在。”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正是如此,

这个家族才能批量生产“精英”。

儿子钟惟德成为一名泌尿科教授,

2002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女儿钟惟月曾是优秀游泳运动员,

获得过世界短池冠军,

还在南加州大学就读会计专业,

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钟南山谈起父亲时这样说:

父亲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钟惟德谈起父亲钟南山时也这样说:

“父亲对我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无论钟南山院士自身的成长经历,

还是他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

我们可以看到:

父母自身德立言、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逃学、说谎、留级:钟南山院士“问题”,却成父母教科书

放在今天,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好学上进,

那么你就不应该整天抱着手机不撒手;

如果你希望孩子看问题积极乐观,

那么你应该告别生活中的负面情绪;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学习某项技能,

你应该尽可能地支持他的兴趣爱好,

而且尽自己能力帮助他。

真正的好家庭,

在于代代沿袭的精神财富,

在世上留下了些什么坚持。

这才是真正的名门望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