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我不是藥神》有些人從出生便註定是“救世主”

最近劇荒,重溫了一遍《我不是藥神》,在感慨生命可貴的同時更萌生了新的啟發。片子全程毫不避諱地揭露出百姓看病吃藥的難題,而有些荒謬的是,程勇一個投機倒把唯利是圖的小人物為了賺錢卻無意間成了眾人“救世主”,他說他本不想,可又不得不想。

與此同時,我腦海裡回想起另一一位“救世主”,他孑然一生卻站到了教育行業的最頂峰。

田家炳,慈善家,1919年廣東大埔生人,2018年7月10日安詳辭世,享年99歲。

重溫《我不是藥神》有些人從出生便註定是“救世主”

人物生平

1919年,出生於廣東大埔。

1935年,輟學從商。

1936年,創立泰安隆瓷土公司。

1939年,從事樹膠工業。

1945年,創辦超倫樹膠廠。

1951年,創辦南洋樹膠有限公司。

1956年,創辦印尼首家塑料薄膜製造廠。

1958年,創辦田氏塑料廠、田化化工廠有限公司,辦成香港最大的人造革企業,進軍房地產。

2018年,安詳辭世,享年99歲。


01/孑然一身地來,孑然一身地去

從田老先生的履歷來看,他堪稱是一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活了99歲,身家過億,但卻一生清貧,踐行著“取諸社會,用於社會”的人生宗旨。他捐資助學,創辦田家炳基金會,宣揚傳統文化,推廣德教,將其個人及家族公司的大部分資產都投資於此,卻從不向外募捐。

田老先生不算是一個幸運兒,在他16歲的時候,就遭遇了重大的家庭變故,父親離世,他獨自一人扛起家庭的重擔,一生篳路藍縷,用雙手開創屬於他的天地。

然而,他的手夠大,腿夠結實,腦子夠靈光,硬生生靠自己的拼搏,在這個大千世界,站穩了腳跟,孤立無援並沒有打敗他,相反使他更堅強;貧窮與睏乏沒有打敗他,相反卻使他更慷慨,更博愛。他活了99歲,賺了億萬家產,卻貢獻出了80%,用以回報這個世界。縱觀其一生,對於名利的淡泊,人生的豁達,慈善的熱愛,教育的支持,都使得這位白髮老人,在歷史的長河裡,煜煜生輝。

而今,物質氣息越來越重,鮮少有人能夠“屏氣凝神”,不受浸染。獨善其身尚是難事,兼濟天下更不敢遑論。在常人看來,一生盲目庸碌,無非為了兩桶米,三鬥金,但在田老先生看來,所謂財富,仍舊只是身外之物,人要想活得充實,過得自在,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富足,正如田老先生所說,“財富只佔我們的一環,更重要的是心靈上不負於人,無愧於己,保持著純潔的高尚人格,這才是最可貴的財富與幸福。”而這句話,也是他一生都在奉行的真理。坐擁億萬家產,每月花費不足三千,他來去孑然一身,卻用那身外之物“買通了”全世界,站上了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重溫《我不是藥神》有些人從出生便註定是“救世主”

02/他學歷很低,卻站在了教育的高處

中華民族是欠缺精神與信仰的民族,這種欠缺理當通過教育來加以彌補。古往今來,重視教育的文人學者不少,口誅筆伐或者大聲呼籲教育改革的不少,身體力行終身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的人卻不多。在這極少數人中,有的選擇從事教育,用德行去感教,有的則選擇投資教育,用物質去支持。田老先生就屬於後者。

田老先生被尊稱為“博士”,但卻是個名副其實的“假博士”,說他假是因為他書讀得不多,只讀到了16歲,說他名副其實是因為他把他畢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教育事業之中,造福了萬千學子。讀書甚少,學問甚淺,對於他來說,想必是重大的人生遺憾。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教育,相反卻終身致力於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在他看來,教育仍是立身乃至立國的根本。因此他在全國60多所高校,投資興建教學樓,並捐辦中小學專業學校等150餘所,圖書館、博物館等上千所。

“我的學歷很低,今天與諸位談教育,實在慚愧。”這是田老先生在參加“田家炳中學校長論壇”時,說過的一段話,他始終放低姿態,在教育面前,保持著恭謙與尊重。

對於教育,他一直有他獨到的見解。在田老先生所捐助的學校中,八成以上均是中小學或者師範類學校,他認為這等學校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學校,好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抓得晚了就容易長成一顆歪樹,即使再努力糾正,根是歪的,脖子也難以正得過來。所以在他看來,中小學才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

此外,田老先生另一個投資重點就是師範學校,為人師者是下一代的希望,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為師者有道有業才能傳道解惑,祖國的未來取決於祖國的下一代,而祖國的下一代往往取決於他們的老師,因此只有老師的素質先提升上去,然後由高素質的老師來教育下一代,國家的未來才有希望。

“中國的希望在教育。”這是田老先生一生的信念。也是他留給這個世界最深沉的啟示。

重溫《我不是藥神》有些人從出生便註定是“救世主”

03/以愛修身,以德齊身

田老先生一輩子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德行”,德行也是他捐資助學的主要目的,在他看來,沒有愛心的社會終究是一個不完美的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想和諧,最為重要的就是愛心與德行。

常言道“無奸不商”,對於企業家,我們一直有一個較為刻板的印象,認為他們更看重於金錢,更愛耍點陰謀手段。但田老先生卻徹底改觀了人們對於商人的這種看法,也身體力行,成為了萬千企業家的模範。

田老先生終生在踐行自己的德行理論,他的父親雖然去世得早,但他卻一輩子都沒能忘父親的教誨,“做人要實在”,這句箴言在他日後的待人接物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待人友善,從不避諱借錢、還債等問題,在經商的過程中,他也處處為人著想,為顧客提供周到的服務,所以他朋友多,生意好,他將這些成就都歸功於實在,他說“待人實在,生意才能發展。”

在捐資助學方面,他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回饋社會,因為胸中有對於這個社會和國家的愛,他總是致力於將他收穫的東西全部奉獻出來。讓更多的人能夠接受好的教育,讓更多的師生秉持“以德悅人”,去做一個德行和愛心的漩渦,不斷地吸納進更多的人,共同為了社會的建設做出貢獻。

一輩子踐行善念,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田老先生看來,卻是心之所向,雲淡風輕。那便是活著的價值。

重溫《我不是藥神》有些人從出生便註定是“救世主”

田老先生逝世以後,我總覺得他的離世也許不太是時候,並非有任何不敬的意思,只是單純認為,在很多人還沒來得及認識他了解他,在《藥神》風口浪尖的掩蓋之下,我們對於他的離世,多多少少欠缺了一些悼念和關注。我無意將其與藥神對比,只是不清楚,不加苦難與渲染的善意,在這個社會里,能否得到同樣的傳播與尊重。

程勇畢竟是一個虛構人物,或者至少說是一個經過藝術美化的人物,而田老先生則是真真正正存在的“救世主”。藥神是救人的命,而田老先生是救人的魂,有了魂,我們才會有接二連三的“藥神”,甚至變身為“藥神”。所以說拯救人的靈魂,才是救世的根本。

如今,田老先生逝世了,這世上又少了一個專心做慈善的人,又少了一個致力於教育事業發展的人,但我不知道,他的離世能在這個世界造成多大的迴響,能否激起一絲一毫的波浪,能否讓人勇於且願意接他的班,去繼續做那尚未完成的事業。

重溫《我不是藥神》有些人從出生便註定是“救世主”

田老先生雖然離世,但“田家炳基金會”還在,田老先生的精神還在,那一幢幢大樓,一所所院校還在,他對於慈善的熱衷,對於教育的信念還在,在不斷扣問著我們的心靈。在一直提醒著我們,真正的“善”永遠不僅僅存在於影視作品裡,當我們盯著一部片子不放,對此大加渲染的時候,也別忘了,這個世界上不只有程勇,還有陸勇,還有田家炳,還有千千萬萬默默付出的真實存在的人,他們更加,值得紀念和尊重。

“同學們,珍惜光陰,好好學習。”“不輕言敗,做有心人。”這是田老先生留給我們的教誨,理當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