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積蓄,你拿什麼對抗天災?

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疫情還沒有過去,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就來了。

因為疫情無法開工,沒有了收入。房貸、車貸、信用卡通通都到了還款的時候,日常開支也是個大問題。

沒有積蓄,你拿什麼對抗天災?

超前消費、月光族這些消費模式的弊端,在此次疫情中表現得極為突出。

中國人歷來崇尚節儉

20年前的中國人不是這樣的。中華民族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中國人一直都有著危機意識,時刻擔心無妄之災的降臨,所以世世代代崇尚節儉。

我們小是時候聽到的許多故事和俚言俗語都在教育我們要節儉。

1、緊緊手,年年有。

2、成由勤儉,敗由奢。

3、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4、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5、勤能生財,儉可聚寶。

6、飽時省一口,災年得一斗。

7、黃金本無根,偏愛勤儉家。

8、有錢時擺闊,沒錢要捱餓。

9、節儉莫怠慢,積少成千萬。

10、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隨著改革開放後財富的增加,和三駕馬車中“拉動內需”—這輛馬車的飛奔。超前消費的觀念被年輕一代發揮到了極致。

為了買房、買房,掏空幾代人的積蓄,還要預支後半生的收入。

如果說,在近20年期間房價不斷上漲,促使人們不得不勒緊腰帶購買房子,既有剛需也有投資的需求,可以理解都話,一部分人對奢侈品的需求,純粹是虛榮心在作祟。

中國人對奢侈品的盲目消費,著實急需調整。

沒有積蓄,你拿什麼對抗天災?

中國人購買奢侈品的瘋狂程度震驚了世界

“奢侈”這個詞在中國古代,意思就是揮霍浪費,一直是徹頭徹尾的貶義詞。《國語.叔向賀貧》中說,“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慾無藝……”。這在崇尚節儉的中國古代絕對是一種批評之言。

我們來看看奢侈品是如何進入中國人的視野的。1993年是許多奢侈品牌進入中國的第一年,2004年,中國頒佈《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向國外企業開放了奢侈品市場。它積極的促進了國際奢侈品對中國的大力度投資,國際的奢侈品專賣店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成長起來。就在這短短的幾年裡,中國人迷戀上了奢侈品,並迅速成為奢侈品消費大戶。

難道是中國人的收入真的達到這個程度了嗎?那可真未必。 有些女孩子為了買一個所謂的LV的包,幾個月勒緊褲腰帶。

沒有積蓄,你拿什麼對抗天災?

每個女孩的第一個名牌包包都藏著一段故事

奢侈品真能代表身份?名貴的包包真能保值? 醒醒吧,孩子們!

有這樣一篇文章《為什麼窮人更喜歡買奢侈品?》中得出結論“窮人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中往往承受更高的皮質醇含量,並因此作出更加不理智的衝動。衝動型決定,因此他們需要更頻繁的釋放壓力”

有人做了這樣的實驗,拿著名貴的包包、手錶、翡翠手鐲等,一百多萬的奢侈品,到正規回收奢侈品的商店裡去賣,結果只能賣十幾萬元。

回看歷史,別說是普通人,貴為法國皇后的瑪麗.安託瓦內特也的因過度奢侈導致亡國,38歲被送上斷頭臺死後,屍體被扔進萬人坑埋葬。

沒有積蓄,你拿什麼對抗天災?

瑪麗.安託瓦內特畫像

當代英國的王妃凱特、超級富豪家的兒媳郭晶晶她們兩個,被人愛戴的很重要一個標籤就是“節儉”。咱們作為普通人,再也不要痴迷奢侈品。

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到才會窮” ,量入為出,合理規劃,為自己無法掌控的未來留一條出路。

第一、消費有節制——量入為出

剛入職的年輕人,絕不跟任何人攀比。是否能贏得別人的尊重,關鍵看的是你的做人和做事能力,要不要買房,用什麼化妝品,背什麼包?只根據自己的收入和需求情況而定,不和任何人攀比。

第二、收入有計劃——合理規劃

說節儉,決不是要回到父輩的那種苦行僧式的節儉生活狀態中,而是有計劃的合理分配收入。

每個月的收入分為三部分,一部分用於基本的生活開支,一部分由於自我提升,還 有一部分是每月有固定的存款。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日常安排時還把有可能遇到的突發問題(比如:父母生病、自己失業等)列入計劃。

第三、與時俱進——學會理財

時至今日,如果僅僅是節儉,把省下來的錢存入銀行,那麼財富的增加抵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財富增加的想法也只能是泡影。

不如把關注奢侈品的精力,轉移到學習理財上來。要理財就必須時刻關注社會發展方向,這樣在提升社會關注度的同時提高了自身的理財能力,讓財產的有效增加伴隨著你實力的增長,成為現實。

我們不感謝災難,但一定要災難中吸取教訓,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