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的“春晚”和“秋晚”,談央視春晚的創新和守舊、熱鬧和冷僻

蘇軾其人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蘇軾知徐州、杭州、潁州時頗有政聲,成為歷史上治水的名人。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屬豪放派,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蘇軾善書法。

文豪的“春晚”和“秋晚”,談央視春晚的創新和守舊、熱鬧和冷僻

文豪要用作品說話。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其中,《赤壁賦》寫於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

文豪的“春晚”和“秋晚”,談央視春晚的創新和守舊、熱鬧和冷僻


蘇軾的“至暗時刻”:“烏臺詩案”

喜歡吟風弄月的蘇軾在政治上是一個保守派,於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遭遇了他人生中的“至暗時刻”。這一年他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蘇軾因寫下《湖州謝上表》,遭御史何正臣等彈劾並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幾經重闢”,身心慘遭折磨。

經多方營救,蘇軾於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過的是一種“準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豐五年,蘇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古戰場赤壁為題的賦,後人因稱第一篇為《赤壁賦》,第二篇為《後赤壁賦》。除此,還有《念奴嬌•赤壁懷古》,《黃州寒食貼》等名作傳世。

前後赤壁賦這兩篇文章,是蘇軾在宦途悲涼中的藝術創新,生活中的不幸給他帶來的,是創作上的躍升。

蘇軾《春宵》賞析

我國古代文學有幾大主題:傷春悲秋,夜遊和中秋賞月,登山臨水,美女和愛情,等等。文人晚上觀風景,表現出有閒、有才,是一種“風雅”。

每當月上柳梢頭,詩人們就會浮想聯翩,揮毫潑墨,留下作品。

  •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沈沈。

蘇軾的這首著名的七絕《春宵》,表達了文豪的“春晚”心情:音樂中的人和花香月影合一,是夜色讓人看不清,也是心醉了以後,作者分不清哪是實景哪是心境?

蘇軾《前赤壁賦》賞析

蘇軾被貶官,來到湖北黃州做團練副使。夜色闌珊,“遷客”蘇軾和友人們飲酒,醉了,在舟中躺臥,醒來,天色已明。由此,寫下一篇著名的文章《前赤壁賦》,明月之下,古老的赤壁,滿是詩情畫意——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古代,受過教育的人不多,很多文人是官員,白天要上班,處理公務,晚上喝酒,酒後散步,於是,夜景成了文人騷客筆下的文章。對於大多數古代文人來說,寫文章是業餘愛好,往往在晚上進行,字裡行間常常流露對夜晚風景的觀感。《前赤壁賦》中刻畫的“秋晚”之景是文化景觀,令人映像深刻,發人深思。

當然,也不盡如此,白天喝酒的人和事也有。宋朝的另一位文豪歐陽修《醉翁亭記》就說“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他這個被貶謫的太守在這裡是白天喝酒,沒有提到欣賞夜色和月光。

文豪的“春晚”和“秋晚”,談央視春晚的創新和守舊、熱鬧和冷僻

現實的嚴峻與藝術的創新:央視鼠年春晚

2020年1月24日,央視春晚的文藝節目中,我最看好的是小品,這是一次沒有趙家班的春晚,孫濤有了新的作品。主持人陣容裡有新人,推陳出新,這是好事。新年新氣象。首先是熱鬧。總之,不愧是“文化年夜飯”。

其次,緊跟嚴峻的時勢,有新聞意識。央視春晚連線疫區、報道了武漢醫院抗疫的實況。

第三,就是推陳出新,有新的主持人出來,和老面孔一起主持節目。舞臺上除了鳳凰傳奇等明星,也有文藝新人出來表演節目。

第四,麥賢德等道德模範和英雄坐在臺下,並由主持人向大家鄭重介紹。這說明央視作為國家級主流媒體,對社會道德建設的責任擔當。

文豪的“春晚”和“秋晚”,談央視春晚的創新和守舊、熱鬧和冷僻

相對於現代歌舞,戲曲是比較冷僻的文藝形式。此類節目,春晚每年都有。

還記得汶川大地震,央視停播了娛樂節目,大量滾動播出抗震救災實況。在疫情日益嚴峻的詩和,很多人自我隔離,並沒有和親人在一起扎推兒,所以,用“娛樂不樂”來描述今年的春晚,應該恰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