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拿150萬還是每個月領6000元到60歲,目前30歲?

阿飛生活號


這個選擇很好定奪啊!

6000/1,500,000=4‰,摺合年利率4.8%。

也就是說,你只要把150萬找到“年收益率超過4.8%”的渠道,便理所當然選擇一次性拿150萬!


那麼提問歸結為另一個問題:“能否在後續30年時間裡,給150萬找到年平均收益率大於4.8%的穩定投資渠道”!

策略如下,分2種情況

1】存款利率低的時期

當前屬於經濟傾向於“寬鬆”的時期,安全的銀行存款,利率不是很高,可能銀行不太容易找到存款類的項目。

可以追尋到的利率,目前2020年最高的為建行3年期,摺合年利率4.125%,距離4.8%的“對比線”並不是很遠。

為此,本著“儘量將資金投向安全的銀行存款渠道”的原則,我們來用excel表格推算一下(每10萬元一個階梯),怎樣的本金分配,才是適合【兼顧安全與收益】的最佳分配比:

可以看出,紅字一行,只要在其他渠道投入30萬元,且年收益率超過7.5%,便可確保當年總體收益是“划算”的!

注意,這種7.5%的比率,一年當中,只要參與的30萬元有一次達到了就實現了哦~~~哪怕365天你只用了1周7天(股市碰到了一個漲停板),那麼剩下的時間閒置了也沒關係,多掙的屬於“超額收益”了!

但鑑於目前國內以及全球“普遍寬鬆”的時代,相對於存款利率偏低的另一面是,資產類的收益明顯可觀。我們可以選擇,比如股市和黃金等。

具體道理就不鋪開了,總體來說,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黃金和中國股市,在之後的時間裡,至少3-5年內會出現極大幅度的提升。

策略示例:按照12:3的比例,分別投入銀行大額存款:股市。

畢竟,以後的30年中,平均每年收益7.5%,難度很小的,——如能命中“專家所說的股市3~5年內過10000點,那麼30萬元極有可能翻3倍!要管很多年的!

當然了,我只是以投資舉例,如果你是一個有著商業經驗的熟手,在自己熟悉的行業裡從事一些經營活動,那麼,每年4.8%的淨利潤率是很容易實現的。


2】存款利率提高時期

這點不用闡述了吧,在2019年或之前的個別時間裡,有一些銀行的“保本類存款"年化收益率已經有超過4.8%的了。

所以,後續30年時間裡,一旦遇到基準利率調高,或者利率政策允許高利率存款,那麼,將資金投入到“年利率大於4.8%”的存款中,便可以更加“高枕無憂”了!


綜上所屬,直接拿150萬合算!

採用存款及股市等其他投資想結合的方法,在貨幣寬鬆期選擇少量參與資產類投資(股市也可理解為參與了上市公司的經營);在銀根緊縮期直接存銀行即可。

30年的時間,還有可能經歷另一輪經濟的高峰與低谷,因此,靈活應變,策略為上。


最後,提問者可否說說:到底有啥機會讓你有此種選擇,我都快老了,怎麼這輩子一次沒遇到這好事呢?


檀紙間


不討論到底是什麼原因才能面對這樣誘人的選擇,在一次性150萬跟從30歲起每月領6000元之間,果斷選擇150萬元。


1、拿到手的財富才是真的財富


正所謂落袋為安,拿到手的財富才是真的財富,誰又能保證30年一直安安穩穩的拿錢呢?


多年前家裡的耕地修公路時佔了一畝多地,說是此後每年按800斤小麥800斤玉米的價格補償,當時看著也是比較合適的補償標準。然後呢,給了幾年後就開始滴滴答答淅淅瀝瀝斷斷續續了。從一畝地一年一千多元,到有時候不給,找上門給幾百元,誰也不知道錢到底都去了哪裡!


2、30年太久,要考慮風險存在


人事無常,生老病死,60歲剛到退休的年齡,可是又有多少人不到60就走了呢。看看認識的人裡面,已經有兩個人不到40歲就因癌症去世了。


一次性拿到150萬元,並不影響年富力強的年齡繼續工作掙錢。只要不是在一線城市,用來買房基本夠了,可以讓生活更輕鬆。


3、從收益率來看,150萬元更合適


按照當下的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150萬元存成按月付息的三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4.18%。假如利率固定不變,到期後本息一起轉存,這樣30年後本息就是524萬元。


我們再來看每月拿6000元的情況,同樣按照4.18%的理財收益,每月拿到就去理財,這樣持續30年。按照基金定投的計算方式,本息總和只有433萬元,比直接拿150萬少了91萬元。


4、從通貨膨脹和理財的角度看,直接拿150萬元更有利

30年前的1萬元很值錢,可以在農村建幾間大瓦房,30年後的今天,1萬元只去買磚都不夠了。保本的理財方式跑不贏通脹,能跑贏通脹的理財方式保不住本金,這是我們面對的現實。

今天拿到150萬元,能有150萬元的購買力,30年後這筆錢的購買力恐怕剩下三分之一都不到了。今天的6000元看著不錯,可以滿足普通家庭一個月的消費開支,30年後6000元也許只夠家庭吃飯所需了。


綜上所述,落袋為安,150萬元可以有很多種選擇,比每月拿6000元要好得多。


財智成功


可以一次性獲得150萬,也可以每個月領6000元,領取30年,剛好60歲退休。如果這兩個機會擺在你的面前,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我想大多數的人可能會選擇一次性拿150萬。但究竟哪個更合算呢,我們通過計算來說明。

假如你選擇了150萬,我們來算一下,150萬連本帶利30年後是多少錢?

150萬,按年化4%的收益,每年的利息收入是150萬×4/100 = 60000元,按單例來計算,30年的利息收入是180萬的,本息合計是330萬。

如果選擇每月領取6000元,那麼30年共領取的資金為216萬。

通過以上計算比較,330萬顯然大於216萬。所以很多人會選擇一次性領取150萬。

表面看起來,也確實是這麼一回事,但事情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第一種情況,是基於這150萬能拿住的情況來計算的。其實,150萬現金突然砸在一個人頭上,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承受得住的。

也許有人不信,覺得自己能行,其實你做這種選擇的時候,已經說明了你不行。做出這種選擇的人一般都是貪財的人,越是貪財之人,越守不住財。

這裡有一個財德的問題,如果沒有財德的話,就算給你一個億,也會迅速歸零。

說白了就是大部分人根本拿不住這150萬。如果你是一個賭徒,很快就會輸光;如果你好吃懶做,很快會坐吃山空;如果你嗜酒如命,也很快被喝光。如果你是……


生活中,有太多的可能性以及一些突發的事情,讓你很快失去這150萬。

而每月領取6000元,是一種明智地選擇,只有這樣才可以細水長流,才可以安穩地生活。


南公子


首先,我們算筆賬,每個月6000,一年就是72000,30年就是216000。遠遠大於150000。

而一次性150萬拿到手,放在餘額寶裡面,按照現在的年化2.3,一年大約34500的利益,30年的話,也有100萬利息,這還不算利滾利的那部分。

當然很多人會說每個月6000的也有利息啊,但是你想過沒,6000的話,基數小,利息自然很低,能夠到150萬的時候,需要到6000×12=72000 大約第20個年頭,這期間的150萬利息已經70萬了(不算利滾利的那部分),所以總體算下來150萬收益要大於每個月6000的。

然後,我們來轉換一下思路,我們都知道,通貨膨脹下貨幣一直在編制,1988年的1萬相當於2018年的16萬左右,雖然後期通貨膨脹的速度回降下來,同樣30年,姑且我們按照5倍的通脹率算好吧,那麼150萬也相當於750萬的購買力了,即使兩倍,也比每月6000的多。

所以,選擇的話還是150萬,還有不要質疑這種分期給還是一塊給的,保險公司就有這種可以到期一次性給付轉化為分期領的。


保有所依


作為期貨從業人員,小美會選擇會選擇一次性拿150萬。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不要忽視複利的威力。

很多人都這樣算賬,說一次性拿150萬,30年從頭到尾都是150萬。那每個月拿6000元,每年就是72000元,那麼30年就是2160000元,比150萬多出66萬元,你這樣想是忽視了複利的威力。

往後30年,即使中國GDP不再高速增長,但小美以為拿個年利率為2%的無風險利率還是沒有問題的,這樣以年利率為2%的複利來推算,30年後你大約能拿到271萬元。

簡單的以通貨膨脹來說150萬元往後會貶值,是把人當做“木頭”。

2、中國目前還在投資風口上

小美是2020年2月24日回答的此問題,目前一次性拿到150萬元,你可以投資中國核心資產,例如股票、基金、期貨等購買中國核心資產。

目前中國股市一路高歌,但是從歷史水平來講,位置並不高,從國際市場上來看,中國還是處在投資風口上,所以不管是從國內還是國外來看,此時投資中國核心資產都是合適的。

當然選擇150萬的前提就是,你是一個合格理性的投資者,對金融有一定的見解,如果你是小白,小美還是建議你選擇6000元一個月更穩妥,畢竟投資有風險入市請謹慎。


想要了解更多期貨知識,請大家多多關注小美喔


小美期貨


肯定選一次性150萬。

1.每月6000元拿到60歲,絕對值是216萬元;

2.150萬以現在的較低安全理財利率3%複利30年,相當於364萬元;

3.當然,每月拿也可以定向理財,獲得收益,但是時間太長存在不確定和風險,另外150萬具備更高的投資規模效應,可以進去一些更高門檻的投資領域。[耶][互粉]


豬仔妹說理財


那當然是一次性拿150萬元為好。

每個月領6000元,一年就是領7萬元,那麼30年才200多萬元。表面看200多萬元似乎要比150萬元多,但實際上這200多萬元是30年裡慢慢給的。即用了30年時間給了216萬元。如果按照利息來算就遠不如一次性拿150萬元合算了。

我們以當前的銀行利率5%來計算。150萬元乘以1.05的30次方=600多萬元。這遠高於每個月領6000元,領30年的總數216萬元了!

即使我們按利率3%計算,30年後也會得到三四百元的收入!怎麼算都比每月領6000元要合適的多!

作為30歲的年輕人一次拿150萬,然後轉身就存在銀行裡吃利息。然後自己再隨便打個工,這日子最差也是小康生活了。如果用150萬做點理財財產,買點保險那收益就更多了。基本上是一生衣食不用愁了。

況且每個月領6000元的事情並不靠譜,誰能保證幾年或幾十年以後有沒有什麼變化呢?

一次性拿150萬是最好的選擇。


孟可的思想空間


一次性拿150萬元,現在的價值就是150萬元。

每月拿6000元,就是每年年末拿72000元。需要將未來30年的每年的收入折成現在的價值。

舉個簡單的例子,第一年年末,你拿到的72000元,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是2%,即折現率,折現到現在的價值是低於72000元的,因為這72000元包含了經過了一年的時間,存放在銀行的利息。具體通過折現的金額是這樣計算的72000/(1+2%)=70588.24元。

通過這種方法計算30年的現在的價值小,較為複雜。由於每年收到72000元是等額的,這72000元又稱為等額年金。

針對等額年金,每一特定的折現率和折現年限都存在一個折現係數,通過查表查找到折現率為2%,折現年限30年的折現係數是22.3965,

計算得到現在的價=72000*22.3965=1612548元=161.25萬元。

通過計算表明,一年拿72000元,即每月拿6000元更划算。折現的現在的價值是161.25萬元,大於一次性拿150萬元的現值。

下圖為:年金現值係數表



孤單北半球的咖啡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一次性拿150萬和每個月領6000元到60歲,目前是30歲,說明還有30年的時間可以領,這主要取決於當前你的思維模式,如果你想創業那麼一次性拿150萬毫無疑問佔據優勢,如果你想過一個安逸的生活每個月領6000元到60歲其實是最佳的選擇。

但具體的細節我們還是要通過量化進行計算,最終通過投資意願和風險綜合對比,才能得出一個相對比較客觀的結果。

每個月領6000

如果當前是30歲,可以領到60歲,那麼還有30年的時間可以領錢,一個月領6000元一年就是72,000元,30年時間總共領了216萬。

如果每個月按照3000元的生活消費來看,一年有36,000元的積蓄,30年有108萬的積蓄,當然這是通過數字表面計算得到的,如果平時有一個頭疼腦熱,通貨膨脹不斷增加,也有可能每個月6000元只夠維持生計。

一次性拿150萬

一次性拿150萬,肯定要進行投資理財才會保值增值,如果將150萬放在銀行裡面活期存款進行消費,這是最不明智的選擇,也是一種坐吃山空的態度,是不可取的。

如果將150萬存在銀行裡面,選擇5年期定期存款,年化利率可以達到5.5%左右,那麼一年的收益是82,500元,平均每個月大概有6875元的收益。

而這個收益要比你每個月領6000元領到60歲似乎更划算,所以說帳不可細算,一旦算你就會發現有巨大的不同,似乎表面上看安逸的生活,實際上波瀾不驚。

綜合來看:一次性拿150萬選擇銀行定期存款每個月的收益率都能夠超越您每月領取了6000元,如果你進行一些相對具風險的投資理財,相信收益率更高,你每個月的生活條件都會有所提升,雖然表面上每個月領取6000元相對比較固定,但實際上並不可取。


社長財經


如果你目前30歲有兩筆收入請你選擇,一個是一次性給你150萬元,另一個是從現在開始到60歲每月領6000元,你會如何選擇呢?我認為你會理財就首選一次性收入,反之就選每月都有固定收入;為什麼呢?

一是如果你不善理財,每月收入6000元,年收入是90000元,按150萬元計算年化收益是6%,已經超過貸款基準利率38%,且收入是穩定的;

二是如果你善於投資,年化收益在15%以上只算一般水平,目前很多小銀行作兩三年定存年化收益都高於10%;加之未來三五年A股大概率會啟動一輪真正的牛市,稍有水平這輪牛市下來資產翻番不在話下,資產增值後再把錢分為兩半,一半在發展潛力好的城市買好租的房產當“包租婆”;另一半買A股分紅高且公司發展潛力大的國有控股股票,以投資的心態等待升值,每年把收益部拿一部分出來用於消費;這樣資產保值增值,消費用錢也穩定寬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