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中考生小题自测(一)


停课不停学:中考生小题自测(一)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2分)

(1)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2)中庭生旅谷, 。(《十五从军行》)

(3)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4)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 ,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8)四面边声连角起, 。(李清照《渔家傲˙秋思》)

(9)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10)《爱莲说》中表现君子行为刚正、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1)寤寐思服 (2)井上生旅葵 (3)飞鸟相与还 (4)朔气传金柝 (5)与君离别意 (6)独怆然而涕下 (7)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8)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9)曲肱而枕之 (10)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荷叶·母亲》就是现代作家冰心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关雎》为其首篇。

D.《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作品集《文山集》以其号来命名。

B(司马迁的《史记》为纪传体,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才是编年体。)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三天,温度合适有时不需要三天,西面窗口吹来的风就会裹挟① (A.xiá B.xié)酒香在宅子里布局,她会约会那季节里开的桂花一道在朝东院落的空气里舞蹈,夯土的墙是围不住她的。母亲会在浆洗衣物的大盆里甲 (A.喜笑颜开 B.心花怒放):来娘了。客家乡村里将糯米发jiào②(A.酵 B.醮)的第一道产物,叫酒娘,意思是酒之来处。后来知道了这其实是到了糖化反应,还没有变成醇类物质。可是糖还是醇分不分得清楚都不能乙 (A,阻挡 B. 阻止)我们享用它。我和姐姐们会大声欢呼着去拿碗,在一个蔗糖短缺的时代,充满果糖的酒娘是村居幸福的重要来源。母亲会特地留出一缸酒,三十斤米,不放水,任由我们取用酒娘。因此在物质匮乏的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童年仍然有着很多甜蜜的记忆。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处_____②处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乙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原句:后来知道了这其实是到了糖化反应,还没有变成醇类物质。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B ②A (2)甲A(两个词都有“高兴”的意思,“喜笑颜开”表现在脸上,“心花怒放”指内心高兴) 乙B(“阻挡”的意思是“拦住”,“阻止”的意思是“使行动停止”) (3)后来我们知道了这其实是到了糖化反应,还没有变成醇类物质。(原句缺少主语,在“后来”后边添加主语“我们”)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5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读者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宽地阔,更使人胸襟开阔。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寒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着生活哲理,突现了新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5.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4.D(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5.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模拟一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①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②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注释】①山松:袁山松,东晋文学家。 ②书记:书中记载。 ③践跻:亲自登临。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虽乘奔御风 奔:__________ (2)至峡口百许里 许:__________

(3)林寒涧肃 肃:__________ (4)悉以临惧相戒 悉: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B.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C.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D.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分)


(2)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2分)


9.(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乙)文结尾引用松山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分)


6.(1)飞奔的马 (2)左右 (3)寂静 (4)全,都

7.C

8.(1)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 (2)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

9.(甲)文结尾引用渔歌反衬三峡的凄凉;(乙)文结尾引用松山的话告诉我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

译文

江水又向东,经过西陵峡。《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至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或夜半,看不见日月,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树木高大茂密,猿鸣特别清越,在山谷中传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山松说:“常听说峡中水流湍急,记录下来的或口口相传的都是拿恐惧相警戒,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的美丽。等到我来到这个地方,并感到欣喜以后,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六)名著阅读,完成21-22题。(5分)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社戏》《范爱农》《父亲的病》《藤野先生》《风筝》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朝花夕拾》)

(2)《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盗饮御酒、窃走仙丹被捉住之后,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放入炼丹炉内烧了四十九日,以为他已化为灰烬。老君开炉取丹时,孙悟空竟跳出丹炉往外就跑。(吴承恩《西游记》)

(3)眼前就是人和厂了,他在街的那边立住,呆呆的看着那盏极明亮的电灯。看着看着,猛然心里一动。那灯下的四个金字——人和车厂——变了样儿!,变成了仁和车厂。(老舍《骆驼祥子》)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2分)

第二天,十一月五日,到了中午,严格规定的期限满了。过了这一刻,说话算话的法拉格特舰长就该下令向东南行驶,最终放弃太平洋北部海域。(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文中“期限”是多久?“说话算话”又是指什么?反映了船上人员什么样的心理?

21.(1)(×)(《社戏》选自《呐喊》,《风筝》选自《野草》) (2)(√) (3)(√)

22.期限是三天;“说话算话”是指:如果三天期满,怪物还不出现,舵手就掉转船头,林肯号就向欧洲海岸进发;几个月的搜寻一无所获,船员们因失望而产生怀疑、羞愧、恼怒等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