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從比自己小1歲的施一公,拿下德國3850萬大獎,他在清華當教授

德國有一項科技大獎叫“洪堡教習獎”,有德國“諾貝爾獎”之稱,獎金高達500萬歐元,摺合人民幣約3850萬元。設立這個獎項的目的,就是面向全世界招攬人才,把精英人才吸引到德國進行科學研究。


師從比自己小1歲的施一公,拿下德國3850萬大獎,他在清華當教授


2017年,這項大獎被我們的一個科學家拿下了,他獲得此項大獎的第一位是中國科學家。

這位科學家叫柴繼傑,提到他的名字可能有些朋友不怎麼熟悉,但說到他的老師,我們就非常熟悉了,他就是原清華大學副校長,先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世界頂級結構生物學家。

柴繼傑跟施一公成為師生的時候,他們都在國外,施一公是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終身教授。而柴繼傑是到該校從事博士後研究的,這兩個中國人在美國的頂級大學相遇了,成了師生。


師從比自己小1歲的施一公,拿下德國3850萬大獎,他在清華當教授


當時,施一公可是不怎麼看好柴繼傑的,因為柴繼傑比自己還大一歲,自己已經是教授了,而比自己大一歲的學生,卻剛剛從國內出來深造,這起步真的比較遲了。

而且,柴繼傑是國產博士,英語可以用差來評價。上課、科研論文、日常交往,那可都是純英文的,英語不過關,可不是一般的困難。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柴繼傑開始讓施一公刮目相看了。當別人休閒的時候,他在學英語,別人休息的時候,他還是在學英語。他本來就是學霸,英語還真經不起他這樣學,很快就能在實驗室裡狂飆英語了。


師從比自己小1歲的施一公,拿下德國3850萬大獎,他在清華當教授


確實,在學習上,很少有多少困難能難倒柴繼傑的,他的經歷說起來很有傳奇色彩。可能沒有人能想到,10年前,他還是丹東鴨綠江造紙廠一名技術人員,職稱是助理工程師。

柴繼傑出生於60年代,1983年考入大連輕工學院,就讀化學工程系。上世紀80年代初的高考,那可不是一般的難考,錄取率誇張一點說幾乎趨零。很多考生連正式高考考場都進不了,就在預考中被淘汰了。

所以,別看柴繼傑只考了個大連輕工學院,那在當時也是不得了的存在,學霸無疑。在造紙廠幹了4年,柴繼傑一顆心不安分了,他不想就這麼做一名普通的技術員,而且,他這技術員跟普通工人基本差不多。


師從比自己小1歲的施一公,拿下德國3850萬大獎,他在清華當教授


於是,他複習考研,被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錄取,跟原來的專業還是近親,1994年碩士畢業。這讀書讓他上了癮,所以就索性繼續考學,考上了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1997年畢業後,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

做著做著,他對生物科學興趣越來越濃厚,生物科學對他來說可以說屬於半路出家,但他覺得到現在,他才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於是,1999年9月,他去了普林斯頓大學,在這裡,遇到了施一公,他真正走上了分子生物學的科研之路。


師從比自己小1歲的施一公,拿下德國3850萬大獎,他在清華當教授


而且,這個半路出家的博士後,上手還很快,出成果也快,很快為業內人士知曉,名氣也大了起來。這樣的人,在美國可是很受歡迎的。但是,柴繼傑沒有留在美國,而是毅然回到了祖國。

2004年歸國後,柴繼傑現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幹了將近5年,從2009年起,他受聘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在這裡,他跟施一公二次相逢。

此時,施一公也婉拒了美國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邀請,回到了祖國,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這對師徒又走到了一起。


師從比自己小1歲的施一公,拿下德國3850萬大獎,他在清華當教授


柴繼傑現在已經是世界級科學家了,他一路走來,是轉行再轉行,從造紙技術員到石油化工碩士再到藥物博士,最後成為生物科學家。他之所以轉型容易成功,其實跟他一直以來數學學科特好是分不開的。

當年他高考能夠取得成功,也是數學立了大功。我國高考一直以來都是數學為王,雖然現在喊語文為王了,但實際上,數學並沒有被摘下王冠,從未離開王座。即使是文科生,數學成績不佳也別想考上心儀的大學。

柴繼傑對於數學從小就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種興趣來自於數學課外讀物,即使是現在,他還很喜歡閱讀數學方面的書籍,雖然自己不是數學家。


師從比自己小1歲的施一公,拿下德國3850萬大獎,他在清華當教授


但是,現在很多學生都不喜歡數學,甚至怕數學,這樣是肯定學不好數學的。要想學好數學必須培養對數學的興趣,而興趣自然來自數學書籍。但是,數學教科書是承擔不了這個重任的,因為缺乏興趣,是數學教科書的通病。

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諾獎得主楊振寧對於數學學習跟柴繼傑說的也差不多。他愛上數學,就是因為他從小讀了劉薰宇先生的文章。這些文章妙趣橫生,讓小小的楊振寧欲罷不能,深深地愛上了數學。


師從比自己小1歲的施一公,拿下德國3850萬大獎,他在清華當教授


劉薰宇是民國著名教育家,他對數學教學有著獨特的方法,他把自己的教學心得寫成文章發表在刊物上,楊振寧就是看著這些文章愛上了數學。後來這些文章結集為三本書出版,這就是《劉薰宇數學》。

如果朋友們家裡有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孩子,還沒有好的數學課外讀物,或者孩子不喜歡學數學,不妨買一套送給孩子,也許,孩子的改變以肉眼可見,令人欣喜。如果有意,點擊下面的卡片即可下單。



關於傳奇人物柴繼傑的故事我們就講完了,大家對於他還知道多少?歡迎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