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63歲農民做一種純手工食品,冬天忙半個月,收入能超15萬


粉條是老百姓餐桌上很常見的一種食品,可以蒸、煮、炒、涮,想必大家都吃過,可是能吃到真正的純手工紅薯粉條,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超市最常見的是機制的粉條,口感和品質都與手工粉條差別很大。在山西垣曲縣的一個小山村,現在還保存著手工製作粉條的傳統技藝。寒冬臘月,是做粉條的最佳時機,我們一行幾個走入了這個粉條之村。

這是位於中條山腹地的一個小山村,據當地村民講,以前這個村子裡有一百多戶人家,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村子目前只剩下20多戶人家50來口人,原來就比較偏的村子平時更顯得寧靜。然而這幾年一到臘月十五一過,這個小村子就變得熱鬧起來,尤其是村前一大片正晾曬的粉條更是美麗壯觀,在深冬季節顯出一片生機。一走進村子我們就看到了這片粉條,在陽光下散發著迷人的光芒,很是壯觀。

2015年,村主任範榮傑看到手工粉條很受城裡人歡迎,出去考察一番之後,在村裡辦了個合作社,專門做紅薯粉條的生意,合作社的名字就叫榮傑合作社。他為加入合作福的村民免費提供紅薯苗,等到收穫的季節再把紅薯收回來,然後打成粉面加工成粉條再賣出去,一條龍式的無憂服務受到了村民的歡迎,也得到政府的支持。今年合作社一共收了20萬斤紅薯,打了3.4萬斤粉面,預計能做粉條3.3萬斤。


範榮傑今年63歲,當了一輩子農民,如今卻成了老闆,雖然沒有太多的商業經驗,但他知道大家喜歡的是純手工製作的粉條,所以雖然要做這麼多粉條,但他還是堅持用手工製作,從這幾年的經營情況來看,這個策略是正確的。他從臨近縣裡僱了幾個熟練的師傅,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熟手,幾個人配合默契,效率還是挺高的。

既然是原生態的純手工粉條,那每個環節都基本上保持了原生態。每年適合做粉條的季節都是在臘月天氣最冷的時候,今年直到臘月初十開始做,在臘月二十五之前要全部做完,客戶也急著在年前大量銷售。粉條製作有和麵、漏粉、捋粉和掛粉幾個關鍵工序,僱來的幾個師傅每人負責一道工序,每天能加工3000斤粉面,每個師傅能掙300元左右的工錢。

手工粉條在漏粉時是用一隻手拿漏勺,另一隻手拍打漏勺,粉面經過漏勺孔變成細條狀掉入開水鍋內,經過高溫水變成溼粉條。在手工拍打的過程中會出現用力不均勻或者有拍打間隙的痕跡,會形成粉條粗細不勻,中間點小疙瘩等,這並不是瑕疵,而是手工粉條獨有的特點。溼粉條經過一個晚上冷凍成形,第二天再晾曬脫水後,就成了真正的粉條。


由於加工量大,老範還在村裡找了十幾個幫手,既解決了合作社人手不夠的問題,又給村民帶來一些額外的收入。這些村民有的晾曬,有的收,有的包裝,有的賣,分工不同卻井然有序。工錢按小時計算,每小時7元,一天要幹十幾個小時。

老範說沒有辦法,時間太緊張,只有最多半個月的時間就要做完3萬多斤,快到過年了客戶都催著要貨,自己是乾著急沒辦法。但是再急都不能胡幹,要保證粉條的質量,才能留住客戶。幾個漏粉條的師傅給他幹了幾年了,他們的速度夠快的了,而且有豐富的經驗,能使這些紅薯粉面不添加任何添加劑都能做成筋道耐煮又好吃的粉條,這是技術,自己不會只能請他們。

為了適應市場,老範把粉條做成了兩個包裝,一種是編織袋,適合自己家裡吃或者搞批發,另一種是紙箱禮盒包裝,適合走親戚做禮品,有了紙盒包裝看上去就上了檔次,當然成本要比編織袋略高一些。


老範的粉條批發價是7元一斤,編織袋不要錢,禮盒要加上包裝費,這是5斤的盒子,粉條是35元,到市場上賣多少錢,他說他就管不了了。

搞批發的客戶過來拉貨,這幾天正是需求量大的時候,不敢耽誤生意,幫忙的人招呼著和商戶一起裝車。老範說忙活了半個月,3萬多斤粉條終於是全部做完了,這些粉條估計能賣23萬多,跑去紅薯成本和人工成本,合作社大約還能掙15萬元以上。老範說剛開始從農民變成老闆,還有點不適應,但他這幾年來總結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生意和做農民是一樣的,都要講個誠信,要不然為啥有那麼多老客戶呢?關注作者看更多百姓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