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則日進無疆,期貨交易虧損是盈利的門檻,也與盈利共生

一座深山古廟裡,師父與眾弟子坐禪。

師父問:“有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他該怎麼辦?”

“趕快去找”,“趕快去借”,“趕快去買”,弟子們紛紛發言。

這時師父繼續說:“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


知止,則日進無疆,期貨交易虧損是盈利的門檻,也與盈利共生


當你發現一筆信心十足的橡膠持倉正在往相反的方向運動,賬戶浮虧越來越大的時候該怎麼辦?

是補充保證金進去?還是把倉位平掉及時止損?

在隨機的江湖裡,沒有什麼事情總能做到萬般如意,可能你想要的是盈利,但是虧損是你首先要越過的障,虧損是盈利的門檻,也與盈利共生,與大同世界一樣,交易的智慧也在捨得之間。

概率思維的本質是盈虧共生。

我們都在止損的路上累崩,可是從來都沒有得到所謂的聖盃。

我有一個觀點:任何人都不可能教會你如何交易,因為別人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也不知道你能承擔的什麼!

比如說,一提到止損:

有的人會說,一定止損,因為我的本金就是不止損虧掉的;

有的人會說,不要止損,因為我的本金就是連續止損虧掉的;

有的人會說,不要止損,因為我的盈利就是不止損扛回來的。

有的人會說,一定止損,因為我就是及時止損,才能有所盈利的。

這個時候,你覺得應該是止損,還是不止損?


知止,則日進無疆,期貨交易虧損是盈利的門檻,也與盈利共生


如尼采說,沒有真理,只有解釋。

當你能解釋的了,為什麼不止損會賺錢,為什麼止損也能賺錢,也就真正弄懂了交易。

在交易中很多對立都是人為製造的,它本身並不具備對立和說教的意義,因為出發點和經歷過程都不一樣,也就更沒有必要試圖去說服誰,你所要獲得不是一段命令式操作,而是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合理。

其實,這四種說法也代表了市場的全部意識形態,往往就是因為可供的選擇太多,反倒不知道該信哪個。

你堅持的,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你反對的,不一定就是壞的結果,迷茫也就不可避免!

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你信什麼,終將會得到什麼!

當相反的理論,也能夠得到同一個結果的時候,說明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概率問題!

人通常只能看到一個世界,而擁有概率思維的人往往能看到兩個世界,世界本就是兩極混沌,這才算是完整。

如此,概率思維交易者的眼裡,盈利與虧損共同構成了交易的世界。

卡尼曼在《快與慢》裡說,人的決策依賴兩套系統:本能和思考。

並且人都喜歡用本能做決策,只有概率思維的人才會用結構性的思考提高決策的準確性。

對以盈利為目的的交易者來說,用思考去壓制本能確實會很痛苦,但這卻是提高決策準確性的唯一方法。

墨子說,知止,則日進無疆。

所謂交易的成熟,也不過是用概率思維去寬容虧損,雖然它不招人喜愛,但是卻幫你構成了完整的世界。

最好的止損方式是多讀書。

我承認虧損,接受虧損,可是為什麼仍然做不好止損?

我該怎樣提高自己的止損?

我的答案是多讀書。

充足的信息儲備是認知升級的前提

讀書少的交易者總覺得市場一定還有自己沒讀到的秘訣,讀書多的交易者會發現:奧,原來翻來覆去的就是那點東西在重演。

就像孫悟空,雖然72變很精彩,可是不管變成什麼,看見桃都會流口水,不是嗎?

同時,獲取充足的信息儲備也是形成思想體系的前提。

思想體系是認清事物本質的基礎,而在現實中卻囿於交易者自身的認知缺陷。


知止,則日進無疆,期貨交易虧損是盈利的門檻,也與盈利共生


書好讀,自己難讀。

但是通過讀書,可以更容易的讀懂自己。

在同樣的未知,同樣的未知恐懼面前,有的交易者因為有思想而變得強大。

對交易的認知來說,是屬於殊途同歸,不管最初的交易形式是短線還是長線,是左側還是右側,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大家對知行合一的認同。

這樣說來,能不能找到止損點,以及如何找到止損點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止損的思想。

很多人在沒有持倉的時候自認為,理解概率,接受虧損,但真正到了實盤中需要止損的時候,又總能給自己找到各種不止損的理由。

你要考慮一點,交易成功靠的是什麼?

是靠許多次概率性的階段盈利積累?

還是一次搏命式的持單?

每一套交易系統系統之所以是獨特的,就是在於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

只有這樣,你才能透過盈虧的表象,洞察到你止損的最終意義,你知道這不是單純的失去,這就是你在逆境中堅持的動力!


知止,則日進無疆,期貨交易虧損是盈利的門檻,也與盈利共生


邏輯是最靠譜的止損原則

止損難,難止損,我們發現有太多的止損是錯誤的。

在海龜交易法則中有一段定時退出策略,同時開倉的兩個系統,一個選擇跌破十日的低點止損,一個不管盈虧持倉夠80個交易日之後止損。

結果怎麼樣?後者大勝。

這種情況下給我們的反饋是,這一筆止損確實是錯了,但是熟悉交易的人都知道,大勝的背後,大敗的概率是一樣的,這自然就引出了一個回撤的問題。

我們知道因為本金差異的存在,回撤越大,想要往回翻的難度就越高。

在期貨市場的博弈中,我們假設有資金實力的莊家是市場的化身,他們總是想憑藉自己的資金優勢吃掉散戶手裡面的籌碼,在輸贏概率各佔50%的情況下他們該怎麼做才更有效率?

答案就是減少你的參與次數,同樣的一萬塊錢,你每次盈虧5000,要比你每次盈虧1000更容易輸掉。

這就是為什麼止損並不能減少虧損,但是我們仍然要堅決的止損的原因,它可以讓我們更接近概率平等。

止損主要包括兩種:

一種是基於主觀承受力的止損,比如總資金的百分比,單筆虧損的百分比;

一種是基於市場邏輯的的止損,比如價格形態止損,單k線高低位止損。

這兩種止損方式,我認為基於開倉邏輯的形態止損更靠譜一些。

你不能說一個賭徒因為每次堅持資金管理他就不是一個賭徒,只有那些在控制賭資的前提下,專門等待大概率事件的賭徒才有可能會賺到錢。

只有越貼近市場的邏輯,你的止損才越具有防身屬性和成本屬性,因為你最終都是要靠市場的波動來盈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