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為何要娶寡婦為妻?

天天開心歷史


清太宗皇太極是清朝第一位皇帝,他後宮妃嬪有15位,並不算少,可比起康熙、乾隆龐大的後宮隊伍來說顯然是小巫見大巫了。令人驚奇的是,這15位后妃中竟有2位是證據確鑿的寡婦,還有一位模稜兩可。那麼皇太極為什麼要納寡婦為妃,難道是有什麼特殊嗜好嗎?

寡婦妃嬪

先來說說兩位證據確鑿的寡婦,她們都是察哈爾林丹汗的遺孀。第一位名叫巴特瑪·璪,她是林丹汗八大福晉之四,被稱為竇土門福晉。1634年8月,林丹汗死後不到三個月,竇土門福晉在部眾的護送下歸順後金(有點迫不及待的感覺),是第一位歸順後金的林丹汗遺孀。她與林丹汗育有一女,後來嫁給了多爾袞。第二位名叫娜木鐘,她是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晉,八大福晉之首,被稱為囊囊福晉。1635年3月,囊囊福晉率領一千五百戶部眾歸順後金。她與林丹汗育有次子阿布鼐。

模稜兩可的那位是海蘭珠,孝莊的親姐姐。有史籍說她也嫁給了林丹汗,但沒有生育子女。這並非沒有可能,因為海蘭珠入宮是在1634年10月,當時林丹汗已死,海蘭珠也已經26歲。而她的妹妹布木布泰(孝莊太后名字)早在9年前(1625年)便已入宮,如果不是因為嫁人的原因,應該不會這麼大年齡才入宮。

納妃過程

1636年8月,竇土門福晉率先來歸,大貝勒代善聯合眾貝勒聯名上奏,請大汗納她為妃。皇太極開始並不願意,後來想起在征討林丹汗時,駐營在納裡特河畔,曾有野雞飛入營帳。皇太極認為這是天意,於是派人前往迎娶。護送竇土門福晉的蒙古人聽聞喜訊,歡呼雀躍,此舉也為後來其它福晉歸順開創了先河。1636年,皇太極稱帝后,竇土門福晉被封為衍慶宮淑妃,位居五宮第四。入宮後並未生育子女,順治帝親政後加封為康惠淑妃。隨後,皇太極又於10月迎娶了海蘭珠,皇太極對她算是情有獨鍾。1636年5月,入宮不滿兩年的海蘭珠被封為關雎宮宸妃,位居五宮第二,四妃之首,地位僅次於皇后。比她早9年入宮的妹妹布木布泰僅被封為永福宮莊妃,位居五宮之末。

接下來,皇太極又迎娶了囊囊福晉。1636年,皇太極封她為麟趾宮貴妃,位居五宮第三,生皇十一子博穆博果爾,順治帝親政後加封為懿靖大貴妃。

真相揭秘

雖然歷史上有一些著名人物酷愛人妻,例如曹操。但皇太極納寡婦為妃更重要的出於政治考慮,而不是因為特殊嗜好。皇太極是清朝最富政治才能的帝王之一,他在位期間,仿明朝制度設立六部、都察院、內三院(內閣)等機構,使後金從少數民族部落發展成為國家機器,又創設蒙古八旗、漢軍八旗,進一步壯大了軍事力量。改元稱帝,為後來清軍入關定鼎天下建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女真和蒙古等少數民族的婚俗觀念與漢族大有不同。女真向來有收繼婚習俗,也就是“父死子娶庶母,兄終弟娶寡嫂”。1635年4月,林丹汗八大福晉之三的蘇泰福晉帶著長子兼繼承人額哲率部來歸,並獻上了傳國玉璽(贗品)。皇太極非常高興,讓堂弟濟爾哈朗迎娶了蘇泰福晉,封額哲為察哈爾親王,並將次女馬喀塔許配給他。1641年,額哲病逝,異母弟阿布鼐(囊囊福晉兒子)襲爵,並按收繼婚習俗娶嫂子馬喀塔為妻,育有布爾尼、羅布藏兩個兒子。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對於“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一說至今存疑的關鍵。

最後,皇太極這麼做的目的還有充滿征服感的因素。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對於新崛起的後金向來不屑一顧,皇太極曾先後數次發兵征討,將他逼死在青海大草灘。

林丹汗死後,察哈爾內部四分五裂,林丹汗的遺孀子女先後歸順後金。皇太極將這些女子分別賜給親貴重臣,堂兄濟爾哈朗娶蘇泰福晉、七哥阿馬泰娶俄爾哲圖福晉、長子豪格娶苔絲娜伯奇福晉、二哥代善娶泰松公主(林丹汗妹妹),十四弟多爾袞娶林丹汗之女。貴為大汗的皇太極,獨自佔有三個自然也無可厚非,皆大歡喜。


歷史茶坊


蒙古與女真的習俗與大漢不同,在漢族觀念中,兒娶庶母,弟染寡嫂,那就是亂倫,是大逆不道。是絕對不能原諒的道德汙點,是要遭受萬世唾罵的。因為漢人的習俗是男人死了,女人實際上也是死了,至少在婚姻、生理需求上必須是死了,要守寡到死,否則就是淫賤之婦。

但是蒙古人和女真人比較重注實惠,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要不是生我者或者我生者,是沒有那麼嚴苛的婚嫁習俗的,“父死子娶庶母,兄終弟娶寡嫂”這是他們的基本婚嫁習俗,完全不避諱的。

其實想想也是,這樣對女人也比較公平,同樣生而為人,憑什麼男人三妻四妾,女人好不容易熬到男人死了還要守活寡?再者,女不外嫁,既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還親上加親,何樂而不為?

當然,皇太極娶寡嫂,當然不是因為他天生的就對寡婦有興趣,像他這種帝位的人,要什麼女人沒有?肌膚如玉的布木布泰(孝莊太后)才十三歲他想要不就得給他又何須去娶那些已經年老色衰的寡嫂?

皇太極不但娶了,還一娶就是兩個(有說是三個),其實皇太極當然不是因為興趣才娶寡嫂,而是因為政治需要。皇太極是一個智商、情商雙高的人,大清的江山能夠建立,與他的厚實奠基有不可忽視的關係。他所娶的寡婦巴特瑪·璪是林丹汗的四福晉,被稱為竇土門福晉。1634年8月,在林丹汗死後竇土門福晉在部眾的護送下歸順後金,為投桃報李,皇太極娶了她。這個女人豔福不淺,皇太極死後她又嫁給了多爾袞。

巴特瑪·璪歸順皇太極後成了皇太極的女人,這極大的鼓舞了林丹汗的女人們,皇太極位及至尊,又才能出眾,年輕有為,哪個女人不想?於是林丹汗的正室娜木鐘也坐不住了,於1635年3月率領一千五百戶部眾歸順皇太極,成為了皇太極的女人。

還有一種說法布木布泰的姐姐海蘭珠也是林丹汗的遺孀,但是這個結論尚有諸多疑點,無法確認,在此按下不表。

嫁給皇太極的兩個女人都跟林丹汗育有一子,這樣其實挺好的,不但自己找了個好男人,也給兒子找了個好爹,不然皇太極大軍一到,到時候兒子的性命保不保得住都很難說了。所謂兩前其美,也不過如此了。


謝金澎


皇太極在打敗蒙古察哈爾部首領林丹汗之後,先後迎娶了兩位林丹汗的遺孀。

林丹汗,蒙古察哈爾部首領,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

林丹汗統治下的察哈爾蒙古長期以來與大明王朝保持了密切而又友好的關係,特別是在應對努爾哈赤以及皇太極統領的滿清政權時,與明朝保持了高度的默契。在大明王朝受到滿清進攻的時候,林丹汗就會帶兵去進攻滿清;而在滿清與察哈爾打起來的時候,明朝的軍隊又會趁機與滿清軍隊開戰。所以皇太極繼位之後,一直就在籌劃著消除察哈爾蒙古對於滿清政權的威脅,先後兩次組織了討伐察哈爾蒙古的軍事行動,皆取得重大勝利,直接將林丹汗驅趕到了青海地區。

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林丹汗因得天花死於青海大草灘,其子額哲繼承其首領位置。早在林丹汗被皇太極打敗,逃往青海的過程中,察哈爾部就已經是邊逃邊散,在林丹汗死後,皇太極再一次派多爾袞帶兵出征,意在徹底消滅林丹汗的餘部。而多爾袞這次說是征討,實際上更像是在接收,林丹汗的殘餘勢力紛紛在林丹汗遺孀們的帶領下,投降了滿清政權。至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蘇泰太后領著林丹汗的接班人額哲,獻上傳國玉璽,宣佈投降,至此,察哈爾部徹底歸順了滿清政權,而作為成吉思汗的嫡系後人所建立的政權覆亡,也宣告了蒙古帝國的徹底終結。

皇太極首先迎娶的是林丹汗的四福晉,即芭德瑪瑙伯奇福晉巴特瑪璪。

林丹汗死後,最先歸降後金政權的是林丹汗四福晉巴特瑪璪及其統領的竇土門萬戶斡耳朵。皇太極的兄長代善等人隨即建議皇太極迎娶巴特瑪璪。

“委身順運,異地來歸,其作合實由於天,上若不納,得毋拂天意耶?……皇上修德行義,允符天道,故天於皇上,特加眷佑”

皇太極經過一番猶豫和思考,但是最終還是接受了代善等人的建議,迎娶了巴特瑪璪。

在迎娶巴特瑪璪之後,皇太極又迎娶了林丹汗的大福晉,即囊囊福晉娜木鐘。

迎娶娜木鐘的過程還是有一點曲折。在迎娶了巴特瑪璪後,皇太極隨即下旨要求後金的宗室成員迎娶林丹汗的遺孀。特別是在多爾袞率兵征討林丹汗殘部的時候,林丹汗的大福晉娜木鐘和額哲的生母、三福晉蘇泰太后等相繼歸降,其所帶來大量的財富和人口引得了眾多宗室成員的哄搶。

原本皇太極想要讓代善迎娶娜木鐘,但是代善嫌棄娜木鐘年齡大且財產不多,始終不同意迎娶,而代善卻要求皇太極將蘇泰太后賜予他,皇太極先後三次拒絕了代善的要求,並讓濟爾哈朗迎娶了蘇泰太后。可是娜木鐘的事情依舊懸而未決,最終沒有辦法的皇太極只能自己迎娶了娜木鐘。

至此,皇太極先後迎娶了林丹汗的兩位遺孀娜木鐘和巴特瑪璪,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元稱帝后,其二人也被皇太極冊封在了地位最為尊崇的“五宮后妃”之中,其中娜木鐘為排名第三的麟趾宮貴妃,巴特瑪璪為排名第四的衍慶宮淑妃。

而林丹汗的其他遺孀中,除了前文中的蘇泰太后嫁給了鄭親王濟爾哈朗外,俄爾哲圖福晉皇太極之兄阿巴泰、苔絲娜伯奇福晉改嫁皇太極之子豪格。


皇太極迎娶林丹汗的兩位遺孀更多的還是處於政治目的的考量。

首先,皇太極與林丹汗征戰多年,雙方結怨已深,其複雜的矛盾不是能夠輕易化解的,因而要通過聯姻的方式來消弭滿清政權與察哈爾蒙古之間的矛盾,進而繼續維繫滿蒙之前的團結,以更好的團結一致,對付明朝。

其次,林丹汗的福晉在察哈爾部落中享有極高的聲望,皇太極自己及其他重要皇室宗親迎娶林丹汗的遺孀也是為了藉助其在察哈爾部落之中的影響力,穩定察哈爾部落的政治局勢,進而強化對於察哈爾蒙古的統治。

再次,皇太極也是希望通過這樣聯姻的方式,彰顯滿清政權對於蒙古部落的友好態度,也是將此作為一個形象工程和麵子工程做給其他的蒙古部落和女真部落看的,目的也是在加強其內部的穩定。


至於皇太極迎娶海蘭珠,則有著完全不同的目的。

海蘭珠嫁給皇太極是“一婚”還是“二婚”,也是一個爭論的焦點,因為史料上沒有關於海蘭珠在嫁給皇太極之前有任何婚配的記載,但是相較於自己的妹妹12歲就嫁給了皇太極,如果沒有任何婚配的情況下,26歲才出嫁確實難以讓人信服。只不過,對於皇太極乃至後世的順治皇帝,都對海蘭珠之前的婚配情況進行記載,足可見對其的寵愛與尊重,至少海蘭珠此前婚配與否並不影響其在皇帝和朝臣心目中的地位。

海蘭珠與皇太極的婚姻也是一樁政治聯姻,在此之前努爾哈赤為了鞏固與蒙古科爾沁部落的聯盟關係,讓皇太極迎娶了科爾沁部落貝勒家族中的親姑姑和親侄女,即哲哲和布木布泰。但是作為正室大福晉的哲哲和側福晉布木布泰一直沒有為皇太極生下兒子,就這樣皇太極又一次迎娶了同樣是哲哲的親侄女,同時也是布木布泰親姐姐的海蘭珠,最初的目的就是留下滿清政權和科爾沁蒙古聯姻所誕下的皇子。

可見,當時的皇太極就將科爾沁蒙古家出身的這三位福晉所生的孩子視為嫡出,這也就為布木布泰,即孝莊太后的兒子福臨當上大清皇帝埋下了伏筆。


雍親王府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舉一個例子。眾所周知,清聖祖(康熙帝)的第二岳父遏必隆是清初著名的“五大臣”之一額亦都的幼子。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遏必隆的繼父是他同父異母的親哥哥圖爾格!額亦都去世之後,遏必隆的生母愛新覺羅氏穆庫什(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女)改嫁額亦都第八子圖爾格。父親死了,兒子娶了繼母,這在彼時的明王朝是無法想象的,簡直就是大逆不道!但是,對於彼時的女真民族而言,這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收繼婚俗一直就是事實存在的。何為收繼婚俗?簡單說就是:父死子娶庶母、兄亡弟納寡嫂。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有點兒明白了,清太宗皇太極所生活的年代,也正是圖爾格、遏必隆兄弟所生活的年代。圖爾格連剛剛守寡繼母都可以娶進門,皇太極納幾個寡婦為妾,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順帶糾正一下提問者的一個誤區,皇太極只是納寡婦為妾,充其量也只是有名分的妾,算不得是妻,皇太極的妻只有一位,那就是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後來的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如果按去世後追諡的皇后身份算,也勉強能算作是妻,其他人都只能算妾!



回過頭再看看遏必隆生母的身份,努爾哈赤的女兒,想必大家也明白為什麼圖爾格要娶這位繼母了吧?說白了,還是政治聯姻。不是嗎?那麼,我們再看看皇太極納的那三房寡婦吧。第一位是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她是孝端文皇后的親侄女、孝莊文皇后的親姐姐。第二位是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她是末代蒙古帝國大汗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晉。第三位是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她是林丹汗的八大福晉之一。三位都是博爾濟吉特氏,源自蒙古黃金家族,可見這三位可不是一般的寡婦,都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後代,皇太極納他們為妃,絕對不僅僅是男女感情問題,而是政治聯姻,而滿蒙政治聯姻正是清朝的國策之一。同時,將末代蒙古帝國大汗的福晉收編,皇太極等於是公開宣佈自己全盤接收了蒙古帝國大汗的一切。這對於皇太極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他釋放出了一個重要的政治信號,他皇太極是滿蒙共主,外藩蒙古只是滿洲的藩屬!此外,皇太極收編林丹汗的福晉,還可以利用其影響力安撫剛剛歸附的林丹汗所部和其他蒙古各部,一舉多得。



為什麼皇太極要娶寡婦?說白了就是政治聯姻。同時,彼時女真舊俗還是有很大市場的,沒有入關之後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娶寡婦進門並沒有什麼道德倫理層面的問題,就是一樁單純的再婚而已。除此之外,皇太極娶進門的並不是妻,其地位大致相當於後來的皇帝的貴妃和妃、宗室王公的側福晉,雖然有名分,實際上還是妾。


農民工歪說歷史


這需要從古代少數民族的婚姻習俗理解:

在戰爭中,婦女和財務,牲畜,金銀珠寶等均被視為戰利品加以掠奪!一部分下等的婦女被分給有功的士兵享用的,而另一部分貴族的,或部落首領的妻子則會分配給有功的將領,或者王公貴族。

他們沒有儒家倫理教條的約束,也並未遵循漢文化圈中的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模式,而是一夫多妻制,這就是說各妻子的地位差不了太多,雖有長幼之分,無貴賤之別。而掠奪或佔有的婦女的多少,也正彰顯著這個人的能力和地位!

皇太極逼退林丹汗後,將林丹汗的妻子佔為己有,並生育子嗣,這在後金的觀念裡是一種宣誓地位的表現!另外,收繼婚等風俗,同樣是少數民族寡婦難以生存下去,不得已而實行的政策,對於本民族而言,無可厚非。

我們不能用漢民族的儒家傳統理念,去評價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這是有失偏頗的。漢族只是眾多民族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儒家三綱五常去看待很多問題,往往會有匪夷所思之感,而少數民族娶寡婦是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史海爛柯人


皇太極貴為天子,為何偏偏要娶寡婦呢?這其實是出於當時條件下,政治聯姻的需要。歷朝歷代中,政治聯姻都是不可或缺的,即便是大唐盛世時期,也有文成公主與吐蕃松贊干布的聯姻。而滿、蒙兩族的政治聯姻對於大清政權的建立和鞏固,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滿族和蒙族之間的聯姻,從清朝初年就一直不斷,從清太祖到清聖祖,蒙古貴族的后妃就出過4個皇后、13個妃子。據清史記載,清太宗皇太極的後宮嬪妃中,地位最崇高的就是“崇德五宮后妃”,這五宮的妃子全是蒙古女子,而其中兩位竟是寡婦出身。

在皇太極的父親努爾哈赤的14個后妃之中,有7位是由於政治關係締結的婚約。這些力量的加入,促使建州女真成為女真族最為強盛的三大部落之一。除建州女真外,哈達部和葉赫部也是當時最強盛的部落。為了聯合的需要,哈達部首領的妹妹阿敏格格成為努爾哈赤的側妃,葉赫部首領的妹妹孟古姐姐嫁給努爾哈赤成為大福晉……

政治聯姻為努爾哈赤一統中原帶來了巨大的好處,這種聯姻也在努爾哈赤的兒子們當中繼續。隨著後金的不斷壯大,當時的漠南蒙古成了後金入主中原最大的障礙。努爾哈赤不斷通過戰爭和安撫的手段,征服了漠南蒙古,而聯姻就是安撫的手段之一。努爾哈赤和科爾沁蒙古貝勒明安之女的聯姻,是滿蒙間的第一次政治聯姻,努爾哈赤的兒子們,也相繼與扎魯特部、科爾沁部等部落進行聯姻。

後來,滿蒙之間的聯姻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政治取向。因此,我們在看一些清宮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蒙古族的妃嬪。根據史料記載,清太宗皇太極后妃共有15人,其中的7位來自蒙古草原。在這7位蒙古籍妃子當中,有3位來自蒙古科爾沁部左翼首領、明安貝勒的哥哥莽古思一門。分別是皇太極的中宮皇后孝端文皇后(莽古思的妹妹)、莊妃(孝端文皇后胞弟之女)和宸妃(莊妃的同胞妹妹)。敏慧恭和元妃、康惠淑妃就是本文之前提到過的寡婦,她們都是在夫亡後,又迴歸到原來的部落,改嫁給皇太極的。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皇太極的後宮妃嬪中有寡婦的存在,也就不是那麼的不可理喻了。

舉報/反饋






冷月曆史


皇太極娶寡婦的並不奇怪,封建王朝皇帝娶寡婦的例子也不鮮見。

 

首先,主要原因是因為政治需要,皇太極時期,清政權還過於羸弱,繼承努爾哈赤汗位十年後,才有較強實力,改元崇德,建國大清。但是無論改元之前還是改元之後,皇太極領導的後金、大清政權都不足以抗衡明朝。而蒙古與明朝有著不世之仇,元朝就是被明朝給滅了的,因此皇太極需要通過聯合蒙古共同對付大明朝。當時的蒙古最強、最近的漠南蒙古科爾沁部對皇太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皇太極需要通過和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聯姻,來鞏固滿蒙關係,在皇太極的15個后妃中有6個是博爾濟吉特氏,其中麟趾宮貴妃娜木鐘、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都是寡婦。

 

其次,娶寡婦在滿族早期是很正常的現象。滿洲(女真族)早期,人口稀少,需要大量繁衍人口,又處於奴隸制社會,女人視為是男人生育的工具和私有財產,顯得比較珍貴。入關以前未被漢化之前,都明顯還有此陋習,娶寡婦不以為此,反倒是正常需要,不只是娶寡婦,還有娶自己父親的女人(母親除外)、兄弟的女人的情況,這都是早期繁衍需要留下來的陋習。比如努爾哈赤死前就把自己的幾個后妃和其他小兒子託付給二兒子代善(大兒子褚英被他自己殺了),皇太極的兒子豪格被多爾袞搞死後,多爾袞也把豪格的老婆給娶了。

 

最後,想說的是,在古代封建王朝,無論出於政治聯姻也好、出於皇權至上好美色也好,都出現過娶寡婦的情況,比如唐太宗娶了李建成的妻子,宋太祖娶了南唐後主李煜的花蕊夫人。








小丞相說史


皇太極娶寡婦是政治聯姻。滿蒙聯姻在清初至清末都從未間斷。皇太極有名號的后妃有15位,其中7位后妃都是蒙古人。這七人中地位最為尊貴的“崇德五宮后妃”,她們全部是蒙古族女子,並且其中還有兩位寡婦。

其實通過聯姻結為“政冶聯盟”早在努爾哈赤時就屢見不鮮,努爾哈赤十四位妻子中有七位都是為了政治聯盟而娶。與建州女真同為三大部落的哈達部、葉赫部為利益先後與努爾哈赤聯姻。哈達部首領歹商時妹妹阿敏格格嫁給努爾哈赤成為側妃,葉赫部首領納林布祿所妹妹孟古姐姐嫁給努爾哈赤為大福晉(皇太極母親),可見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過程中,政治聯姻起了多大作用。

後來隨著後金的壯大,漠南蒙古牽制了後金入主中原。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恩威並施,征服了漠南蒙古,聯姻就成了施恩的手段之一。努爾哈赤娶了科爾沁蒙古貝勒明安之女為妃,這是滿蒙之間的第一次聯姻。後來,努爾哈赤又娶科爾沁郡王孔果爾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妃。

滿蒙之間的政治聯姻逐漸成為趨勢。皇太極後宮中的“崇德五官后妃”全部是蒙古族人。這5人中有3位都出自蒙古科爾沁部左翼首領、明安貝勒之兄莽古思一門。分別是莽古思之妹,中官皇后孝端文皇后,孝端文皇后胞弟之女莊妃,莊妃胞妹宸妃。“崇德五宮后妃”中還有兩位寡婦分別是懿靖大貴妃、康惠淑妃,她倆原來都是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的福晉(懿靖大貴妃為正室),林丹汗去世後被皇太極收為側福晉,皇太極稱帝后為“崇德五宮后妃”之中。出於政治的考慮,皇太極後宮中有寡婦也不足為奇。




探尋歷史奧秘


主要是政治聯姻,鞏固實力


李書如


人的心難揣摩,就像有的人就喜歡一個人,不管對方以前什麼樣,就是從心底裡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